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2770732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导语,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

2、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可分为三大类,1、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 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4、5、6、7、8则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阅读1-3则,【原文】 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3、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原文】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态

4、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 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敬仰,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 :,【原文】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叔孙武叔:鲁国大夫,“三桓”之一,名州仇。子服景伯:名何,鲁国大夫。宫:房屋,住舍。古代不论尊卑贵贱,住所都称

5、“宫”。到了秦代才专称帝王的住所为宫。仞(rn任):古代长度,七尺(或说八尺)叫一仞。官:本义是房舍,后来才引申为做官,官职。这里用本义。宜:适宜,相称,很自然。,【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更贤能。”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房舍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够到肩膀那么高,人们都能窥见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找不到门,无法进去,看不到宗庙的美好和各个房舍的丰富多彩。能找到门进去的人或许还很少呢。叔孙武叔老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

6、,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 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原文】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焉学:学于焉。文武:文王、武王。在人:在民间。焉不学:何处不学。,【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孔子的学问是从何处学来的呢?子贡回答说:周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并没有完全失传,而是散布于世间。有才德的人

7、能把握住其中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则能掌握住末节的部分,世间其实无处看不到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啊。因此我的老师在何处不曾学习过呢?又何必需要有固定的老师呢?,【原文】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则内容有三: 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 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 (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不能 (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才德无与伦比,崇拜之情淋漓尽致,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

8、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阅读4-8则,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原文】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评点】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跟从的。,【原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评点】 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9、原文】 6.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评析】 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表现了孔子诚实、正直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原文】,【评析】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也表现出孔子知错

10、就改的品质。,【原文】 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

11、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及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用赌咒发誓的方式来取信于人。,学习9-13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原文】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评析】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

12、。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思考: 1、如果原文改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文是一种对比,更能衬托出颜回的有才德,也更好地表达出对颜回的赞叹的情味。,思考: 2、这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原文】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评析】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

13、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原文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评析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思考:为什么孔子在伯牛与颜渊死时表现的不太一样?,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14、,颜渊其人,好学,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子曰:“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

15、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悟性,境界高,安贫乐道 自由洒脱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评析】 这一章,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却在生活上常常贫困深感遗憾

16、。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这在孔子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评析】 孔子于颜渊独寄以传道之厚望。亦盼身后,颜子或犹有出而行道之机会,故孔子于其先卒而发此叹。,原文 13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评析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孔子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 如:,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死后,孔门弟子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厚葬。”孔门弟子厚葬了颜渊。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亲,我却不能够视他如儿子。厚葬,这不是我的主张,是这些门生做的呀!”,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