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62675303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 附全文翻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教学目标 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 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教学难及点教学设想 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

2、仪、幻灯、录音带。教学时数: 3课时。 第 一课 时一、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它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为中国民族文化作出

3、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目的。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本纪史记的十二本纪写从黄帝到汉武帝历朝、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政治事件(其中

4、秦本纪)、项羽本纪稍有不同)。司马迁是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的,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用以统率整个历史的论述。 世家除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外,所记叙的是春秋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其用意与“本纪”有相近之处。 列传大多数列传记叙的人物非常广泛,其中有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物。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的大事记,也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它们分别叙述礼仪(礼书)、音乐(乐书)、军事(律书)、历法(历

5、书)、星象(天官书)、宗教(封禅书)、水利(河渠书)、经济(平准书)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它们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似之处。二、比较阅读,试分析两首所反映的不同情怀和壮志。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

6、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三、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

7、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

8、精当,文字传神。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

9、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四、段落大意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第二部分(第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第三部分(第5、6、7段)宴

10、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五、语法知识 (一)通假字、异体字1.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 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3. 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 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 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 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 桮杯:8. 杓勺: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9. 坐座:置之坐上。(二)古今异义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

11、省。5. 寿 古:敬酒。 今:长寿。6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解释疑难实虚词,存疑质疑。 第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文言语法基础知识学习一、解释字词并串讲翻译文章(一)一词多义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固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介词:长于臣。 在,介词:复得见将军于此。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