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取穴及配伍特点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62674518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取穴及配伍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研究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取穴及配伍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取穴及配伍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取穴及配伍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取穴及配伍特点流泪症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症状,出现在许多眼科疾病中。流泪症包括热泪和冷泪。流泪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古代医籍中有针灸治疗流泪症的宝贵经验,本文通过阅读整理相关古代文献,以期指导临床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人工检索历代医籍包括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圣济总录、针灸资生经、儒门事亲、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琼瑶神书、普济方、神应经、针灸聚英、古今医统大全、秘传眼科龙目论、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审视瑶函、针灸逢源等 21 部古医籍。1.2 数据采集(1)涉及流泪症的穴位主治条文;(2)单穴治疗流

2、泪症条文;(3)穴位配伍治疗流泪症条文。1.3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统计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 0ffice Excel 电子表格,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2 数据处理结果2.1 治疗流泪症的针灸配伍处方古医籍中关于流泪的病名繁多,有泪出、目泣出、冷泪、目风泪出、迎风冷泪、逆寒泪出、逆风泣出等。 古医籍针灸取穴涉及 10 条经脉,34 个穴位,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睛明、承泣、头临泣、头维、腕骨、四白、攒竹。 各穴位及出现的频次如下(表 1)。2.2 针灸治疗流泪症常用经络流泪症的针灸治疗涉及 11 条经脉,34 个穴位,使用总频次 227 次,应用频次最

3、多的是胃经,选用穴位 6 个,54 频次;应用穴位居第 2、3 位的是膀胱经和胆经(表 2)。3 讨论流泪症眼科临床上常见,诸病源候论云若脏气不足,则不能收制其液,故目自然出。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旺,气血生化有源,目得气血濡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不能约束其液而流泪。 古代医籍针灸治疗流泪症应用最多的经脉为胃经,足阳明胃经经络循行与眼有密切关系,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内交頞中至额颅。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穴,经过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针灸胃经穴位可调理脾胃、益气养血、通经活络、约束其泪液流出眼外。 常用穴为承泣、头维、四白、

4、巨髎,四穴位于眼周及头面部,针刺时其作用可直接作用于眼部,达到收摄止泪的目的。古医籍中治疗流泪症的首选穴位为睛明穴,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又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交会穴,有针一穴而调多经之功,是治疗眼病的常用穴,针灸甲乙经曰目不明,恶风,目泪出睛明主之。;针灸大成曰睛明目内眦,明堂云内眦外一分宛宛中主目远视不明,恶风泪出大人气眼冷泪。 ;审视瑶函云…禁灸。 主治目痛不明,见风泪出,胬肉攀睛,白翳,眦痒疳眼,头痛目眩。;针刺睛明可治疗多种眼病,如目生白翳、远视不明、目眩、内眦赤痛、眦痒、大眦胬肉攀睛、雀目、小儿疳眼、瞳子生障等。针刺睛明可通络定痛、固摄止泪,是治疗流泪症的首选穴位。综上所述古医籍治疗流泪症针灸取穴涉及 10条经脉,34 个穴位,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睛明、承泣、头临泣、头维、腕骨、四白、攒竹,其次是:神庭、后溪、瞳子髎、肝俞、行间、前谷、小骨空等,以局部取穴为主,邻近和远端取穴为辅。参考文献1 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2 朱 伟 芳 ,唐春林 ,梅麟凤 ,等。针 刺 睛明 、球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