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铸造方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25610 上传时间:2017-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铜铸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铜铸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铜铸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铜铸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铜铸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铜铸造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铜铸造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一.块范法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一.块范法铸造的具体过程与浑铸法(1). 制模模亦

2、称为“母范” ,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

3、,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2).制范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适当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

4、造技术的中心环节。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象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而制造空心容器的范则复杂多了,简如下:1.在翻范以前,首先要决定外范应该分为几块及应该在何处分界。2.翻外范的方法是用范泥往模上堆贴而成,再用力压紧。3.对于心的制做则有三种方法:一是已从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后,利用模型来制芯,即将模型的表面加以刮削,刮削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二.是把模型做成空心的,从其腹腔中脱出芯,并使拖出的芯和底范连成一块,再在底范上铸耳,此钟方法适用于大型器。三.利用外范制芯。(3).浇注将已焙烧的且组合好的范可趁热浇注,不然需在临浇注前进行预热。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

5、,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窑烧烤。预热的温度以 400- 500 度为佳。焙好的型范需埋置于沙(湿沙)坑中防止范崩引起的伤害,并在外加木条箍紧,也是为了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范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1100-1200 为宜)注入浇口。器物之所以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同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浇入铜液时应该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为宜,直到浇口于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 ,或“一次浑铸” ,或者“整体浇铸” 。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凡以此方法铸成之器,其表面所遗留的线条是连续的,即每条范线均互

6、相连接,这是浑铸的范线特征。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2010 年 09 月 03 日 11:01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

7、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 一.块范法铸造的具体过程与浑铸法 (1). 制模 模亦称为“母范” ,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 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

8、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 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 ,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 块范法和失蜡法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 ,造

9、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 ,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 56 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 12 个半音的乐器。 (录象:曾侯乙编钟)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青铜器是我国古代

10、工匠知慧和血汗的结晶,他们很早就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冶炼出适合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的青铜器,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但是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完全被奴隶主占有和享用。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前期的青铜制作轻薄,纹饰比较简单。商后期和西周前期的制作厚重华丽,纹饰多为表现神权思想的兽面纹、夔龙纹、各种动物纹饰和几何纹。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风格趋向简朴,纹饰多为窃曲纹、重环纹等,同时长篇铭文增多。春秋后期到战国,制作轻巧,纹饰多为活泼的动物和复杂细密的蟠璃纹、云纹等,也有的用细线雕刻狩猎、攻战、宴乐等画面或用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出种种图案或画像。在

11、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规定了森严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小关系,这种等级名分制度叫做礼制。礼制体现在奴隶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举行宴享、祭祀、丧葬、朝聘、征战等活动时,都举行礼仪,在礼仪中使用的青铜器皿,叫做青铜礼器,又称“彝器” 。用作青铜礼器的主要有五种:一、炊器,包括鼎、鬲(力) 、甗(演) 、甑(赠) ;二、盛食器,包括簋(鬼) 、盂、豆、簠(府) 、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