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2490871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个课例探析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蚂蚁搬家的教学构想与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与他干任何事情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心理素质包含着诸多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因此,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有其独到的一面,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把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美术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并学会与别人团结协作,体验成功合作的喜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据此,我在美术教学中,以育人为使命,关注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多种方式,设置有意味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美术第二册中的绘画课蚂蚁搬家就是一次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良好课目。 课例课题:蚂蚁搬家教学目的:1、 初步认识、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作表现。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3、 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学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联想等方式大胆想象与创作。课前准备:1、 鼓励学生在校园或居所周围找蚂蚁,观察

3、蚂蚁的一些生活情节,并用饭粒、面包屑(稍大块儿一点)或小虫子做实验,观察蚂蚁搬东西时的情景,并捉几只蚂蚁放进透明小瓶中。2、 请学生通过电脑、图书或询问老师、家长等方式了解蚂蚁和其它昆虫的知识。一、 教学的设计理念1 教学设计的思路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求知的动力,学习兴趣这种心理倾向一旦激发起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诸多的教学环节中都隐含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良好契机。本课通过课前对蚂蚁外形特征及生活情节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教学设计通过设

4、置情境,激发学生活动热情,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或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从课目到教学环节设置、作业方式都考虑到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又陶冶性情,进一步发展完善人格。2 教学过程的设置观察联想设置情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小结内化 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想象蚂蚁的生活图景;利用多种媒材呈现故事起因,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蚂蚁的表情、动态及周围环境看图说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或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师生互动,展开学习讨论;根据学情分析提供指导;学生集体合作创作表现;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后延伸,提高

5、学生认识,培养健康心理素质。二、 教学形式的构想1 体验式 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教学中多次要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教师只是语言提示,学生未必能透彻理解,但要让学生扮作蚂蚁的角色搬抬重物之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感悟了,而且对学生的画面创作也有很大帮助。学生集体创作时也是学习过程中合作的一种体验方式,同时,体验的亲历性,也使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2 讨论式师生互动,展开学习讨论三、 课例分析 教学进程一、 观察联想1、 蚂蚁的外形特征:由课前室外观察蚂蚁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蚂蚁及昆虫的知识,到课堂上透明瓶中蚂蚁的近距离观察,请学生总结蚂蚁的外形特

6、征,并相互交流所了解的知识。2、 蚂蚁的联想:蚂蚁也像人类一样,建立有自己的王国。那么,他们的家族有哪些成员呢?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二、 设置情境小蚂蚁们的生活快乐而幸福,可突然有一天(利用多媒体创设风摇树动、电闪雷鸣、小鸟疾飞回家,暴雨将至的情境),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蚂蚁怎么办呢?三、 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小蚂蚁会怎样搬家呢?要搬些什么东西呢?动作表情怎样?整个场景、气氛又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或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时的情景与动作)四、 创造表现 采取集体合作表现的方式,要求画面构图饱满,能生动表现蚂蚁搬东西时的动作神态和搬东西时的紧张、热闹与

7、繁忙景象。五、 小结内化 作业自评,讨论:你从蚂蚁搬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总结,全课完。 本课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典型课目。 人在社会中是需要合作的,合作是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进行的某种行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而且是合作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而心理相容是合作的关键条件,心理相容又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社会心理特征。在集体生活中,与人合作、团结起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本课例中,蚂蚁遇到突发事件:暴雨将至,需马上搬家。此时,只靠一只蚂蚁的力量来搬家

8、,或蚂蚁们没有集体意识,只顾自己逃命或只搬自己的东西,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生在联想想象的过程中,蚂蚁与人的角色互相有所迁移,蚂蚁好象变成了人,人好象也成了蚂蚁,蚂蚁团结协作的行为成了人的榜样,特别是教学过程的第三环节,学生在讨论蚂蚁如何搬家时,又亲自体验了搬抬重物所必需的协作与团结,学生更是深有体会。第四环节学生创作表现时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学习与别人的合作,感受到在集体生活中,只有与人合作,才能生活得愉快。 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9、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的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经过学习可以不断发展,而儿童画创作方面的作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本课教学中对蚂蚁生活情景及搬家过程的想象,再到学生笔下的图画,都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另外,教学第一环节课前对蚂蚁的实地观察及资料的搜集能极大的激起学生对蚂蚁及昆虫世界的探索兴趣;绘画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并采取果断措施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可点之处,只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把握,适时点拨。 从这个课例看出,在美术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其独到的优势,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育人为己任,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