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与学习活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2467576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者与学习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者与学习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者与学习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者与学习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者与学习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者与学习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者与学习活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者与学习活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八小学(国培三班)王丽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理解、掌握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都是与自身特点相关联的。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进行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风格,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 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认知发展的特征是

2、指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有影响。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倾向性,包括学习者在接受、加工信息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等。

3、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 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 学习者的 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 现。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

4、学生的学习风格。 所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 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 学习者的 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 某种学习风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 所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学习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

5、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 学习的条件包括: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在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 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在这里我们采用了“授导型教学”这个概念,旨在对其加以优化、创新,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及其他约束条件;在选择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目标、内容、学生与教学环境及其它约束条件,对教学媒体作出选择

6、。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必须综合地考虑各个因素。模块四的重点在于了解授导型教学、教学设计的含,同时学会制作课堂电子讲稿,并评议教案作品。讲授法主要借助教师口头言语来呈现知识,阐明、分析其联系,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讲授教学盛行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以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在这里我们采用了“授导型教学”这个概念,旨在对其加以优化、创新,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

7、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教学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等因素决定了课堂的教学结构,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影响因素,采用简单化的课堂处理方法,只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讲授法主要借助教师口头言语来呈现知识,阐明、分析其联系,其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讲授教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历史原因外,还在于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授导型教案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2、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下,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3、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这则教案没

8、有用具体的文字写出教学过程,代而取之的是教学流程图,它与传统的语言文字相比更加清晰,一目了然。4、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有课件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趣味性强,教学目标更易达到.教学中的好处真不少。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授导型教学旨在对其加以优化、创新,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开始设计教案之前,我们将会研讨教案模板的作用,考虑利用教案模板来设计教案文稿。在日常教学中,教案模板并不应该完全成为我们的教案替代品。面对着不同的模板,我们要从中反思自己是如何设计教案的;这些模板是否包括了教案设计所需要

9、考虑的内容;如何对教案模板进行修改以便符合我们的教案内容等。学习认识西夏区三班王丽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个观点的认识。观点一:我认为两个案例的最大区别在于:案例7-4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手段,而案例7-5则融体验、交流、资料收集、信息共享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育技术。第一个案例,还不如在教室放置一个挂吊瓶用的架子,在上面挂上一百瓦的灯泡,让学生在老师周围围个圈,观察老师在灯的各个方位时影子的变化,这样更为直观,当然中国的教育似乎不喜欢将课堂弄得这么乱。后来我认真看了课本第146页“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发现平时我们所认为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是演示文稿其实只是真正的教育技术中的一个小功能

10、而已是这次学习让我拓宽了眼界。观点二:作为任何的教育技术,都为教育服务的技术,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育技术在使用前都得遵循教育学及心理学规律,如果脱离这个基础,再好的教育技术都是徒有虚名的。在案例7-4中不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在于“新技术花样”上,而不是在教学目标上。案例7-5中,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面对着大部分的学生的水平,不能只针对个别或部分学生观点三: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是案例7-4的做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了整合而整合,故意在课件中使用音像资料,组织一些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技巧为依托的活动,让课堂看上去是多么的现代化和富有时代

11、气息,更多的是想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去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案,而没有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研读了7-4与7-5两个案例后有几点想法:(1)在案例7-4中,信息技术是教师的技能,是教师实现讲授教学目标的工具,是帮助学生感受与体验的道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虽然可以应付考试与测验,但是学生却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案例7-5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并依赖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数据记录、统计、同伴交流、与可能的学习帮助者的交流等活动的工具,这种技能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学习。这就是7-5案例提供给我

12、们的一种新的教学目标实现的思路与方法: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2)在案例7-4中,我们更在意知识的传递;在案例7-5中,我们更在意学生学会学习与探究的体验与感受。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体现。这两种情形对教师来说都很重要,在一些学生凭借原有知识储备无法完成学习,而学习任务的完成又比较需要迅速完成的情况下,案例7-4中的方法和技巧是教师必备的,在学习时间比较充裕而且任务比较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合作以及较高思维程度的时候,案例7-5中的思路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必须了。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不必刻意强调探究,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与目标要求才是我们考虑教

13、学模式的出发点之一。另一个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获得感受与感悟。(3)案例7-5中的做法,需要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和实施,无法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完全实现,但是可以借鉴其中的思路,在课堂中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去完成,这样就可以去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方法与技能的目标。观点四:案例74是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常陷入的误区,即:一用电脑老师也被“它”牵着走自己脑子全糊了,成了追求光电效果的境地。经过一番挣扎后,痛定思痛在处理上才恍然应把多媒体用在创设情景、再现情景的方面才有教学时效性。所以,备课为主的还是要吃透教材、备学生、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14、有所提升。案例75,我想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分工有所了解、有明确指令,并建立有效评价机制。观点五:案例74是个授导型教学的设计,而案例74是探究型教学设计,两者自然是有很大的区别,通过比较,我感受到教育技术的使用不能是为使用而使用,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果我们教学都能象案例75那样,那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我的文章 西夏区三班 王丽技术是为支持教学而服务的,整合不代表技术的滥用误用,更不能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

15、相互促进,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适时、适用、适度。为了体现整合优势,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就必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进行考虑。这要求教学设计者尽量减少和避免上述的各种整合误区或问题,优化教学中技术整合的选用种类、应用方法、使用时机等因素。只有在综合考虑并解决这些影响因素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整合。祝智庭教授用图7-6描述用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变革的不同策略路线:我们目前所处的状态是用低性能技术(简称“低技术”)支持学生被动性接受型学习(以教师为中心),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用高性能技术(简称“高技术”)支持学生主动性探究型学习。从理论上分析,由目前的状态发展到理想的目标状态存在着

16、三条不同技术路线(图中直线的三种组合),但在实际上并不会如此简单,通常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行动路线,也就是说,教学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技术整合有效性自评表优良差技术整合有效性拟采取的技术用法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促进高级思考技巧的培养。技术是本教学设计成功的不可或缺因素。学生范例明显地体现了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把计算机当作研究工具、发布工具和交流工具来使用,这种技术用法确实增强了教学设计。拟采取的技术用法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但是对于如何增进学生的学习不是很清楚。技术是重要的,但对本教学设计并非不可或缺。学生范例展示的技术使用与学生学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