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228299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高考复习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1)奴隶社会时期1.夏朝:家天下的开端,出现王位世袭制,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商朝:内外服制度: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弥漫神权色彩,国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西周(1)分封制:目的:拱卫王室,巩固统治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作用: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解决贵族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特权有利于凝结宗族,防止内乱,强化王权,把过河家密切结合在一起(3)

2、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2)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C.221 确立)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专制主义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主义和中央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主义,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2

3、、形成原因和条件: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这为秦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3、演变历程:(1)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4、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 、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西汉:空前加强(汉承秦制、有因有革) ;(4) 、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 ;(5) 、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6) 、北宋:强化(北宋采取措施,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7) 、元朝:新发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 ;(8) 、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9) 、反君主*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10) 、结束:辛亥革

5、命*了封建君主*制度。24、特点、功能和作用:(1)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听命于皇帝;(2) 、功能:压迫、剥削和镇压人民的功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辱的功能;组织修建大型工程和治理严重水患等功能。(3) 、作用:积极: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2.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有利于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消极:1.极易造成暴政,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破坏2.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阻碍这回进步3.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认识:A、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机构

6、,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B、产生根源: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早期封建社会(秦朝 B.C.221)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国立渐强2.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C.221 确立)3.特点:皇权高度集中4.内容:(1)中央: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三公九卿制:a.职能: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集,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

7、帝处理军务B.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地方:郡县制:特点,官员有皇帝任命,不能世袭5.评价:(1)有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2)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 2000多年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西汉元朝)1.西汉:中央: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地方:汉初施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威胁中央,并最终引发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2.唐代:中央: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 门下省:封驳审议(2)评价:

8、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地方:设置节度使,结果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亡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3.北宋:中央:二府三司制:(1)职能:中书门下(长官参知政事):行政 枢密院:军政 户部、盐铁、度支三司:财政(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地方:(1)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评价:改变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造成了“三冗二积”的局面4.元代:实行一省制,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3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期)1.明朝: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裁撤中书省,六部直属中央。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2.清

9、朝:设军机处:时间:雍正时期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职能:处理军务,后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评价:军机处的而设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表现和标志客观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却导致了一人独尊的局面,将国家的命运集中于一人 手中,阻碍社会发展2、监察制度1.秦汉确立:秦:御史大夫 汉:设置刺史2.隋唐:门下省3.宋代强化:中央:出现谏院 地方:设置通判4.明清顶峰3、选官制度1.西周:世卿世禄制2.战国初期至汉初:奖励军功3.西汉:(1)制度:察举制,征辟制(2)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容易造成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5.隋唐:

10、科举制 作用:为下层文人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1、农业和手工业(1)古代农业经济1.模式:小农经济:(1)时间:春秋时期(2)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出现(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评价:积极 a.封建社会早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自给自足,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消极 a.规模较小,难以扩大再生产b.天灾人祸,容易破产C.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农业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唐代,

11、曲辕犁的发明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水利工程: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4.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井田制(2)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3)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5.生产技术:精耕细作6.地位: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它的稳固与否之间关系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立国之本。(2)古代手工业41.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2.主要行业贡献(1)冶金业:铜:二里头文化开始,商周进入青铜时代铁: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钢:春秋时期使用木炭冶铁,汉开始用煤,北宋普及;南宋用焦炭,明代普及(2)纺织业:丝织业:上古缫丝养蚕

12、,汉代远销欧洲,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宋末元初,棉花传入内地;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松江成为棉纺中心,明后期棉花成为大众的主要衣料(3)制瓷业:东汉晚期出现青瓷,南北朝出现白瓷,隋唐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青花瓷出现,明清时期,成为大宗出口商品3.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4.发展特点:农业的补充与从属,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 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2. 周朝:“工商食官”制度,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 春秋战国:私商出现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题,形成许多

13、著名的都会4. 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开通大运河,经济繁荣5. 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6. 元代:纸币广泛流通7. 明清:工业市镇广泛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银广泛流通;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二) 城市发展过程1. 西周至唐代:对商业时间和地点有严格限制,受官府严格控制2. 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加强:(1)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等(3)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分散街巷之中,形成街市(4)不再受官府监视(三)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明中后期至清早期2.特征:雇佣劳动关系3.阻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等政策的影响自给自足的

14、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官府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一些商人和工场主投资土地专题三 中国传统思想和古代科技文化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 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二)(三) 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先秦儒学(1)孔子:主张:政治:仁,礼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5影响:当时: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世:汉以后,经过历代学者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2

15、)孟子(亚圣):主张:政治:仁政道德思想:性善论,养浩然之气(3)荀子:主张:哲学: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人性论:性恶论政治思想:礼法并施(继承儒家,吸收法家)影响:百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2.完善与独尊: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要)(1) 思想来源: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2) 主要内容: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3) 影响:有利:使儒学在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儒学在中国 传统文化占主流地位不利:实质思想文化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繁荣3.改造与成熟:宋明理学(1)背景: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三教合一

16、,调和之风盛行为了重兴儒学,儒学家不断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2)内容:程朱理学:内容: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规律,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 体系,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人性方法论:格物致知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内容:陆九渊: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性,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3)评价:积极:重视人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尊严消极:强调“三纲五常”等用以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4.批判与继承: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1)李贽(明万历年):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的绝对权威反对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念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王夫之:用朴素唯物主义批判宋明理学,认为“理在气中”主张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