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61.50KB
约203页
文档ID:162251104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_第1页
1/203

炮制通则为了适应配方和制剂的需要,中药在临床应用前,需根据其本身的性能和中医辨证论治对用药的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的过程就叫做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使药物清洁纯净经过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达到药物清洁纯净的目的如根及根茎类除去泥沙,枇杷叶去毛2.清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甘遂醋炙后可使毒性降低,巴豆仁制霜减少峻下作用3.增强疗效如延胡索醋炙后,有效成份易于煎出,可增强止痛作用4.改变药物的性能如生蒲黄行血破瘀,炒炭后止血 5.引药归经如香附醋制后,可引药入肝经,能更好地在肝经发挥治疗作用黄柏盐制后可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在肾经发挥作用6.便于粉碎适合配方和制剂需要,使有效成份易于溶出如矿物和介壳类的药物质地坚硬,一般均需煅烧,使其酥脆,容易粉碎和煎煮7.利于贮藏 如桑螵蛸蒸制后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中药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制法五大类一、修治和饮片切制(一)修治:是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 便于饮片切制的操作主要方法如下: 1.挑拣: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和杂质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分类,便于制作处理。

如菊花、艾叶、侧柏叶等,均需拣去或摘去其残留的叶柄、花柄又如泽泻、芍药等则需大小分档,使之湿润一致,便于切制穿山甲按大小分类,便于炒制2.簸:将药物放在簸箕、篇等工具内,使之上下簸动,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3.筛:用适当孔径的筛、箩,筛去杂质,或将药物大小分类4.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或污物如枇杷叶去毛5.刮:用刀等利器刮去药物表面的毛状物、附着物或不可供药用的粗皮如虎骨、豹骨去筋肉;肉桂、厚朴去粗皮等 6剔:用刀或其它适当的工具,挖去药物缝隙内不可入药的部分或杂质如猪苓去砂泥7.抽:系去心的一种方法先将药物用水湿润,待木心与皮部易分脱离时,然后进行抽心如丹皮、 巴戟等8.碾:用碾槽碾去药材外面的非药用部分如白蒺藜去刺9.劈:用刀或斧头将坚硬的药物劈碎如苏木、降香 1 0.压榨:用手工或机器挤压药物中的油或取其鲜汁如巴豆、千金子去油,生姜取汁 11.制绒:系将药物捣成绒状的操作如艾绒、麻黄绒二)饮片切制主要方法有: 1.切片: 切片的目的:使药材与溶剂的接触面增大,有效成份易于煎出使炮制的辅料(如酒、醋、蜜等)易于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便于干燥。

贮藏和调配切片分手工与机械切两种手工切是将浸润适当的药物,用切药刀根据不同的要求切成片、块, 段、丝,用镑刀、 刨子将坚硬的木质类、角质类药物镑或刨成薄片,或用刮刀将角质类药物刮成丝机械切是将浸润适当的药材装入切药机内,切成厚薄均匀的饮片切制品大小厚薄的规格通常为: 极薄片:1毫米以下薄片:1~l.5毫米中片:1.5~2.5毫米 厚片:2.5~4毫米短段(或粗粒):5~10毫米 段:10~15毫米长段:15~30毫米 方块:约1立方厘米丝:皮类药丝宽为2~3毫米.叶类药为5~10毫米 切制品的干燥温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份的药,以不超过60℃为宜2.粉碎:(1)打、捣:将药材打碎或捣碎 (2)机械粉碎:将药材用机械粉碎 (3)研:用乳钵或球磨机、铁研船等将药材研成细粉4)锉:用锉将坚硬的药材锉成丝或粉末粉碎品的规定通常按中国药典筛号为:粗粉:全部通过2号筛,过4号筛不超过40%中粉:全部通过4号筛,过5号筛不超过60% 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过6号筛不少于95%极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过7号筛不少于95%。

二、水制 水制是将药材利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的处理方法,称为水制水制使其药物清洁、软化,便于切片、粉碎、或借以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主要的方法如下:1.洗:就是用清水,除去泥沙等杂质体质疏松,芳香性的药物,应用抢水洗如防风、细辛勿使药材在水中浸泡过久,切片后注意及时干燥,防止霉变2.浸泡:是将药物加清水浸泡, 目的是使药物柔润,便于切片,如乌药、槟榔为了减低毒性,如半夏、天南星浸泡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粗细、质地以及气候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以保证药物的质量3.渍:质松或经水浸泡易损疗效的药物,用适量的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如酒、盐水、米泔水、甘草水等)渍至药透汁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如大黄、木香,或改变药性,如萸黄连等4.润:将洗净或浸泡的药物,装入适宜的容器中,经常喷水保持一定湿度或湿草袋进行闷润,使水分徐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使其软化,便于切制5.漂:药物在较多量水中停留长时间,并经常换水或用长流水漂的方法,叫做漂以漂去药材某些毒质或盐分、杂质等6.水飞:将不溶于水的药物与水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的细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粗粒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

多用于矿物药,如水飞朱砂等三、火制火制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置火上加热,使其干燥、松脆、焦黄或成炭一般包括下列方法: 1.炒:将药物置锅内加热翻动称为炒有清炒或加辅料炒两种[1]清炒: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及炮四种①炒黄: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闻到药物固有香气或炒至鼓起,爆裂为度如炒谷芽,麦芽等②炒焦: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外呈焦黄色, 内呈淡黄色如焦白术 ③炒炭:将药物置锅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内呈焦褐色,熄灭火星或喷洒清水,灭尽火星放置过夜或贮藏数天炒炭注意必须“存性”,如成灰,则药效损失如地榆炭④炮:将药物置锅内炒至发泡,外表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用砂炒至发泡,外表焦黑色取出,筛去砂,放凉[2]固体辅料炒:将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置锅内拌炒,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可分砂炒、米炒、土炒,面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①砂炒:将净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轻松时,倒入药物饮片不断翻动,至药物饮片鼓起或色黄酥脆,立即取出,筛去砂子如炒穿山甲等②米炒:将米与药物置锅内共炒或先将湿米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至米呈焦黄色或微带焦斑时取出,筛去米,放凉通常米的用量为药物的两倍。

米炒可减低药物的毒性,如米炒斑螫增强健脾作用,如米炒党参等③土炒:先将土(赤石脂、灶心土)的细粉,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先润湿的药物同炒至表面呈土颜色,透出药物的香气,取出,筛去土一般每100 kg药材用土150~200kg土炒可增强健脾胜湿作用如土炒白术、山药等 ④面炒:将药材与面粉糊拌匀,晾干,用文火炒至面色带黄而微焦取出 ⑤蛤粉炒(蛤粉烫):将蛤粉置锅内,炒至滑利时,倒入药物饮片,翻炒至药物饮片表面鼓起酥脆时, 取出,筛去蛤粉,如烫阿胶等⑥滑石粉炒:将滑石粉置锅内,炒至轻松时 投入药材,用武火炒至表面鼓起或酥脆,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如烫象皮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称为炙根据辅料不同,一般分为: (1)蜜炙: 将药物与炼蜜(加酒或水适量)拌匀,润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老金黄色或微带焦斑,不粘手为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炼蜜20~50 kg蜜炙可增强药物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如蜜炙枇杷叶、黄芪等2)酒炙(又称酒炒):将药物与黄酒或米酒拌匀,待酒被药物吸尽时,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为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酒20~40kg。

酒炙可升提药物,如酒炙黄柏能缓和药物苦寒,如酒炙黄连、黄芩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酒炙当归3)醋炙(又称醋炒):将药物与醋拌匀,润至醋被药物吸尽时,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一般每100kg药物,用醋20~40kg醋炙能引药入肝,增强药物散瘀止痛的作用,如醋炙延胡索矫味矫臭,如醋炙五灵脂降低毒性,如醋制芫花等4)盐炙(又称盐水炒):先将食盐用开水溶解,过滤,然后取盐水与药物拌匀,润至盐水被药物吸尽时,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一般每100k g药物用食盐2~4kg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如盐故纸、盐巴戟等5)姜汁炙:取鲜姜榨汁,与药物拌匀,润至姜汁被吸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鲜姜20~40kg姜炙有温中散寒,止呕化痰,降低药物苦寒的作用,如姜黄连、姜竹茹等6)甘草水制:将药物与甘草水拌匀,润至药汁被吸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一般每100k g药物用甘草5~10kg甘草水制可减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甘草制蛇蜕3.煅:利用高温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煅〞煅的目的是使药材松脆,便于粉碎和煎煮 ,并能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和改变药性煅的方法很多, 由于药材质量或要求不同,可分为直火煅、焖火煅、罐煅、锅煅等。

1)直火煅:将药物直接放在无烟炉火中煅至红透或疏松此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矿物及介壳类药物如煅磁石,龙骨、赭石等2)焖火煅(又叫扣锅煅):将药材置锅内,上盖一小锅,于两锅接口处,周围用湿纸条贴紧后,用盐泥封固,并在小锅面上贴上白纸条,然后置炉火上,上压一重物,先文火后武火进行煅烧待纸变黄则为煅透,停火,待冷,取出药物此法适用于质地轻松,炒炭易灰化的药物3)罐煅(又叫坩锅煅):将药材装入特制的砂锅中,置无烟炉火内,用武火煅至红透如煅龙齿、炉甘石等4)锅煅:将药材置锅内用.武火煅烧如煅明矾、皂矾、礞石等4.煨:分面煨、纸煨两种:(1)面煨:.是将药物用湿面包裹,埋入热灰中,煨至面皮呈焦黄色有裂隙,闻到药物固有香气;或置锅内与热砂同炒至面皮表面呈焦黄色闻到药物香气取出,筛去砂, 剥去面皮2)纸煨:是将药物用湿草纸包裹,置温度较高的烘房、炭火或热火灰中,煨至闻到药物固有香气,油尽,取下,去草纸煨的目的除去药物中的部份挥发性及刺激性成份,以达到提高疗效,缓和烈性的目的如煨肉豆蔻 5.烘(焙):烘是将药物置于近火处,使所含水分慢慢蒸发,以便于粉碎和贮藏一般药物的烘干,可利用烘房或烘箱进行,便于控制温度。

6.火燎:将药物在无烟火焰上,短时灼烧,使药材表面或毛茸等迅速受热焦化,而内部不受影响,如鹿茸燎去毛等 四、水火共制水火共制是用水(或液体辅料)、火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蒸:将药物置于水或竹制的蒸笼中,于水蒸气上蒸之,由于所用的辅料不同,又可分为清蒸、酒蒸、醋蒸等蒸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性,如生地黄清热凉血,酒制后则滋阴补血亦可软化药物,利于切片,如蒸木瓜等 2.煮:将药物与清水,或液体辅料(如醋、药汁等)共煮煮可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姜醋制乌头亦可增强疗效,如乌豆汁制首乌3.淬:将煅或砂炒的药物趁热迅速投入水或液体辅料(醋、药汁等)中,使药物体质松脆,便于煎出或增强疗效如醋淬磁石、鳖甲等4.燀: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如桃仁去皮五、其它制法1.法制(又叫复制法):将药物加入辅料按照一定的炮制程序进行处理如制半夏等2.发酵:将药物经过适当处理后置于适宜的地方,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发酵生霉,改变原来的性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如胆南星,淡豆豉等 3.发芽:将需要发芽的药物洗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