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62228147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学习目标】1辨析“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3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统。 【目标重点】1诵读文章,感受文句,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2辨析文中文言实词,积累文中文言虚词的用法,区别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含义。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统。 【目标难点】1

2、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统。 【相关材料】 1作者简介 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征 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黄(今省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密的后隋起义军。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渊和唐太宗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国公。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

3、听则暗”。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公诗集、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2. 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3.语言知识 【难读字】求木之长(chn)浚(jn) 壅(yn)蔽 谬(mi)论 黜(ch)恶 【重要实词】 必浚其泉

4、源(浚,疏通) 承天景命(景,大) 虽董之以刑(董,监督,管理) 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将有作(作,兴造。指兴造宫室一类事情) 则思谦冲以自牧(牧,修养) 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 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 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 虽董之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译为“把”) 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盖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朕闻

5、,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无(边词,表转折)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古今异义】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承天景命(景,大。今常用于景色。) 【词类活用】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之下)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通假字】 振之威怒(通“震”,威吓)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介宾后置句 虽董之以刑,震之以威怒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讽谏帝,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

6、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文章的容与结构 这篇奏疏是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

7、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徵手诏,称赞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徼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徵没,朕亡一镜矣!” 全文共三段: 第1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8、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句排比,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

9、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竭诚则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做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

10、“十思”。 “十思”的核心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诫,句

11、句坦诚,字字惊心。 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三、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在论证主要观点时的论证法和角度是怎样的?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在提出主要观点之前,作者打了两个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泌浚其泉源。”作者打这两个比,是为了使主要观点显豁。接下来,作者从反面论证了这个观点,如果国君不积德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就像“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是不会安定的。第二自然段

12、,作者又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观点。作者以概述的法,列举历史上的君主“善始者繁,克终者盖寡”,告诫太宗“竭诚以待下”。作者以对比论证的法,分析了“竭诚待下”的两种结果。“竭诚以待”下,则“越为一体”;不“竭诚待下”,则“骨肉为行路”。因此,要善待“下”,否则,君主之“舟”,就有倾覆的危险。言词之致,述理之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2.“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这“十思”,涉及的面比较广,细究起来,涉及到欲望、行为、品质、纳言、赏罚等各个面,但是,所有这些,都与“积德义”有关,是“积德义”具体作法。“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是对“十思”的总结。只有积了“德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简能

13、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仁德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3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一是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述的容无一不针对帝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容涉及到与帝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

14、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4作者征对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征对“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征主“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四、写作特点: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了出来。如“求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