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2177476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逸;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关于它的内涵诠释及讨论,在文论和画论领域已有深入全面的研究,但在书法美学领域却着力不多。事实上,逸;范畴在书论史上颇多异义,它在主体才性与志趣上的歧义,在历史语境中的所指变换,都造成了理解的模糊,因此特别需要厘清。本文立足书法史和书论史自身的特点,剖析逸;在主体才性与志趣上的歧义,梳理帖学从雄逸;到淡逸;的转变,散逸;对狂逸;、奇逸;的解构,以及碑学振拔雄逸;,推崇奇逸;、宕逸;的过程,并对书论中神品;和逸品;的具体所指和品次做出辨析,最终揭示逸;观的不同精神底蕴和主导倾向。一、逸;在主体才性与志趣上的歧义=由于逸;在词源上的多义性,书

2、论在描述主体才性和志趣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衍生义,这是导致风格层面逸;之差异的起源。逸;在善跑的本义上延伸出超越一般之义,也即从强健飞驰的运动能力跃升为超凡拔俗的气禀和才能,所以词源上有逸足;、逸才;之说。譬如陆机辩亡论上:逸才命世,弱冠秀发。;陈子昂堂第孜墓志铭:实谓君有逸群之骨,拔俗之标。;唐代书论突出了这种天赋才能的超拔性,如张怀瓘书断曰:天假其魄,非学之功。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皇象)八分雄才逸力。;窦臮述书赋评:长民则全效子敬,便于性分。宏逸生于天机,众妙总而独运。;思光逸才,挥翰无滞。;吕总续书评曰:史鳞逸气雄振,超然不群。;晋唐是书法俊杰涌现的高峰期,因此多用逸才;、逸气纵横

3、;、逸气雄振;等激赏他们的卓越天赋。正如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逸;的阐发:魏晋时的所谓‘逸 ,实际应包括在当时人伦品藻中对人所把握到的’神‘的概念之内,亦即应包括在对神作分解陈述的气韵观念之内神由拔俗而见;拔俗有程度上的不同,于是神可以表现为许多层次的形相;拔俗拔得最高,升华升得最高时的形象,即是逸的形象。严格地说,逸是神的最高的表现。;张怀瓘书议评王献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这种神纵超逸,多有纵横、宏大、雄振等偏于阳气盛大的特点,甚至以颠狂恣肆的非常态创造奇迹。宋以后书论对神逸;、超逸;也有相似运用,比如蔡襄论书曰: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于笔墨蹊径之外,神

4、逸有余。;王澍论书剩语评:子昂天才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功夫为胜。;何绍基评苏轼:天分超逸,不就绳矩。;这些内涵与隐逸;之萧散淡泊、闲雅绝俗等偏于虚静收敛的精神特点迥异。逸;因善跑而有逃离;之义,先秦已有超脱出世的逸民文化。隐逸是人生志趣上的抉择,因为精神清高,不容于浊世,所以遁世隐居。魏晋时期由于玄学和道教的深刻影响,对隐逸行为倍加尊崇,将隐士生活高度理想化甚至神化,使隐逸更具仙逸的审美特点。王羲之在十七帖中就有吾为逸民之怀久矣;的表白。晋书·王羲之传记述他誓墓不仕后,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

5、以乐死;.这种纵浪大化的生活,是晋人神往的仙逸境界,也是他们在书写中流露出的潇洒飘逸、倜傥风流,具有飘升飞举与天地大化融合为一的特点。以仙;喻书,时见于晋唐书论,如袁昂古今书评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欧阳询用笔论喻用笔至境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窦臮评窦蒙书法比夫得道家之深旨,习阆风而欲仙;,李嗣真书后品评王羲之书法其难征也,则缥缈而已仙;.正如张怀瓘书断所言,晋人运笔之际,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举众仙之奕奕,舞群鹤之纷纷;.这样的仙逸,有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气质,也有早期道教羽化登仙的玄远缥缈。帖学早期,仙逸之气浑融在雄逸与妍媚中,由于晋唐书论

6、把后者视为书法品质的重点,因此并未对仙逸有深意的抉发,多将其视为逸才的风神,是形式优美的一部分。帖学后期,仙逸所特有的心性超脱意味被剥离出来,备受关注,但已退却了外在超越的神仙气质,并被置换为宋明士人推崇的萧散淡逸。后者的出世态度经过禅宗的洗礼,立足平易简淡的现世生活,心性趋向内在超越的内敛幽独。这样的书风不再追求雄才逸力,而着意经营蕴藉散淡的逸韵。二、帖学从雄逸;到淡逸;的转变雄逸;属于气;范畴领域的审美范畴,其书法本体依据是自然生命力的美,表现天才的创造和灿烂,偏于早期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豪情和天放精神。徐复观两汉思想史指出,道家思想在此四百年中,一直是一支巨流。陈鼓应老庄新论也指出道家

7、各派在战国和秦汉时期表现出积极有为的天健精神。因此汉隶普遍具有雄浑之气,魏晋书家多从隶书起步,行草书自然沾溉汉隶的宏大气象。而淡逸;属于心;范畴领域的审美范畴,其书法本体依据是主体心性之美,特别受到禅宗放下欲望烦恼、自由清净的心性熏染,表现哲人的沉思和超脱,进取的精神逐渐削弱,退隐悠闲平淡的心态凸显。所以晋唐书论用到逸;,多为逸气遒拔、逸气雄振,以雄逸、宏逸、遒逸、横逸、纵逸为多,而宋以后则逐渐向淡逸;转变。萧衍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王羲之笔力过人,用笔腾挪自如、变幻多姿,其书法气象轩昂超拔,有天健精神和王者气度。魏晋六朝的书论喜用龙凤之类譬喻书法美的最高状态,都是对雄逸

8、;的形象注释。张怀瓘书断评王次仲八分龙腾虎踞兮势非一,交戟横戈兮气雄逸;,评魏武帝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蔡希综法书论评张旭草书雄逸气象,是为天纵;,说明晋唐书论更多地强调逸;超乎寻常的力量性、运动性和变化性,认为它是神;的最高状态。因此缺乏热情和力量的淡;被批评,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赞颂张旭的激情与神力,指责高闲的书法: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宋以后,随着时代精神从壮丽高华转向内省沉静,对晋唐杰作的品评悄然发生了转向,雄逸;退隐,而淡;韵凸显。苏轼评:永禅师书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9、;杨慎墨池琐录云:晋贤草体虚淡萧散,此为至妙。;汤临初书指评:伯英(张芝)、休明(皇象),右军所师,今其书不可概见,意右军简淡处,从二公来为多。;晋唐以雄逸、狂逸着称的书家在董其昌的品评里退却了气势,凸显出淡韵:此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唐林纬乾书学颜平原,萧散古淡;,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藏真(怀素)书以淡古为宗;,余谓张旭之有怀素,犹董源之有巨然。衣钵相承,无复余恨,皆以平淡天真为旨。人目之为狂,乃不狂也;.他认为米芾的奇逸;尚不如平淡;之境界高: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米老犹隔尘,敢自许逼真乎?;董其昌作为明代文宗,其淡逸的趣味和书风影响深远,代表了帖学晚期的书法境界

10、。清代杨景曾作二十四书品,专列澹逸;一品,释曰:轻云出岫,随意卷舒。客来不速,月见生初。偶然插柳,姿致如如。无端过雨,风韵於於。兴酣落墨,既清且虚。矜心躁气,于焉以除。;此澹逸;在清淡、恬淡的意义上与淡逸;通用,并多了一层恬静安然之意。再参考他的超迈;一品:和风吹林,偃草扇树。古岸闲花,水田逸鹭。机趣横生,具兹尺素。靖廊庙心,起山林慕。深涧投竿,坡间小住。渺虑沉思,访桃源路。;所举意象皆是超脱隐逸的田园生活。清虚渺虑荡涤了矜心躁气,书法之逸;美,已经由惊虬逸骏、虎跳凤舞之雄逸;,演变为轻云初月、闲花逸鹭的澹逸;.弘一法师曾自述其书风的变化:拙书尔来意在晋书,无复六朝习气;,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

11、、恬静、冲逸之致也;.从董其昌到弘一,书法表现出排斥力量和气势的趋向,并在弘一这里达到了松弛、静穆而空寂的高峰。由此可窥汉魏晋唐崇尚的偏于刚健的士人风骨,经过现实的挫折与沉思,已经转向内敛清虚以至枯寂。这是一个生命进取精神逐渐淡化弱化的过程,也是人生智慧趋于老熟后的澄明与放下。三、散逸;对狂逸;、奇逸;的解构狂逸;和奇逸;是帖学早中期推崇的审美境界,是对严谨却流于刻板的法书的突破,在行笔速度和结体上追求创新,以纵横意气为高。继东汉张芝、东晋王献之之后,唐代狂草达到了新的高峰,书论多有激赏。虞世南笔髓论认为草书或体雄而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不违笔意也;,怀素在自叙中赞颂张旭姿性颠逸,

12、超绝古今;,而自谓狂僧;,以狂继颠;,并形象地诠释了狂逸;的创作状态: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叫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狂逸;是在雄逸;基础上的颠狂恣肆,兼具雄逸;的力量性和天才特点,在形式上更加狂放,更具内在张力。超越方正规矩,创造奇逸;姿态是草书发生时的天然追求,崔瑗草书势最早提示放逸生奇;,张芝、二王是早期的典范,袁昂古今书评评张芝惊奇;,孙过庭书谱说王羲之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张怀瓘书估也评王献之志在惊奇;.但晋唐书法总体以华美典雅为尚,对奇逸;尚未能发挥。直到北宋,在尚意书风的激发下奇逸;才焕然出彩,特别指向杨凝式、米芾书法。譬如杨慎墨池琐录记米南宫奇逸超迈,烟云卷舒;

13、,赵宧光评杨凝式为奇逸之品;,朱履贞书学捷要云米襄阳奇逸超迈,体势似疏散;.奇逸;是在雄逸;基础上的创变,更具奇特的个性风格。米芾的奇逸并不能挽回帖学向着隐逸气质的倾斜。唐代诸家法书的雄健精严一再被指责,因其失去了晋书萧散和畅的逸气。黄庭坚论书云: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项穆书法雅言评陆柬之:予尝见其所书兰亭诗,无一笔不出右军,第少飘逸和畅之妙。;曾经备受推崇的狂逸;和奇逸;也被否定,项穆把纵放悍怒,贾巧露锋,标置狂颠,恣来肆往;列为傍流;,在品格;中居最末。赵宧光批评:好狂逸家书故是妙用,而气质或随之坏,张、素、米、黄是也;,世间恶札,一种但弄

14、笔画妍媚,一种但顾雕体圆整,一种但识气象豪逸。求其骨力,若罔闻知。更进而与谈韵度,尤不知其九天之外也;.散逸;之韵度转而成为最高的书境,于令淓方石书画诠释道:逸韵如深山高士,俱道适往,萧散自如,不受人羁。;张照曾评述董其昌书法:世人以其萧散纵逸,脱尽碑版窠臼,疑其天资高而人力浅。余曾见其二十三岁时写普门品,学麻姑仙坛记,便如印印泥然。则其苦心力学为何如也?此道亦有三关:初若印泥,中若印水,终若印空。;董其昌的纵逸;已经被萧散;所缓释,他学颜真卿和米芾最多,但最终追求的是骨力豪逸之外的萧散韵度,此韵度已非单纯的道家出世精神,更经历了禅宗空观的陶化。散逸;不仅回避雄强的力量和精严的法度,更要在峥嵘的狂逸与奇逸之外另辟蹊径,表现人生的轻松、和畅、萧散和率意,因而它在人生志向上具有解构性,它将精进有为的儒家精神以及强烈的艺术个性追求瓦解,以表现精神超脱为高,与淡逸;一起构建起帖学晚期的书法趣味。四、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