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62105636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监管模式研究3300字 我国民用无人机目前在农业植保、电力巡线、应急救援、环境检测、航拍测绘、等多个领域开始应用,伴随而来的是民用无人机监管难题,无人机属于新兴行业,监管体系尚不成熟,从全球范围来讲,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发展和监管都处在起步阶段,在分析了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及发展现状,行业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监管模式,并结合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分类监管、联动监管、与企业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民用无人机的监管模式建议。 毕业民用无人机 现状 监管一、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及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无人机目前已在应急救援、环境检测、电力

2、巡线、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用越来越凸显。例如利用农用飞机防治农林作物病虫害,可以使农民和农药的接触降到最低,既解放了农民劳动力,又保证了农民的身心健康,且省药、均匀度好、效率高、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还不受地形环境影响,能达到统防统治的目的;无人机在电力作业中也有极大优势,不仅不受时间、地形、气候等制约条件限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并且代替人力在危险区域作业,减少人员伤亡,甚至可以在人员不能到达的区域进行作业,发挥重要应急作用。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需求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无人机作业的优越性必然会越来越突出,民用无人机必将得到高速发展。预

3、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总规模将达750亿。但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缺失,导致无人机安全问题频发,持续得不到改善,会极大的限制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二、我国无人机行业监管现状2015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下发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对无人机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同时提出了无人机云系统、电子围栏、主动反馈系统、被动反馈系统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应用,对无人机云提供商提出更多具体规范要求,无人机技术只有与安全管理技术同步提升,产业才能得到真正良性的发展。各应用行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无人机行业应用标准

4、,以保证无人机作业的安全运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也在开展农用遥控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制定,并授权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等科研机构、部门组成联合小组对照农用遥控植保无人机行业初稿数据开展标准数据测试;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2016年3月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也发布了针对公司内部线路无人机巡检的空域管理指导意见。这为民航相关部门制定无人机监管法律法规提供专业依据,是其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三、国外民用无人机发展及监管分析从国外的发展实践来看,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之前一直禁止民用无人机飞行,2015年2月出台了有

5、关无人机操作的草案,要求无人机飞行不能离开操作员的视线,操作员需要通过飞行执照的考核,无人机在飞行时需要远离机场等。2016年6月FAA又颁布小型无人机系统的运行和审定。该规章规定了55磅(25公斤)以内的非娱乐和非爱好用途的小型无人机在国家空域系统(NAS)的运行,并对小型无人机的驾驶员管理进行了规定。欧盟一直非常重视无人机产业,早在2014年4月的布鲁塞尔会议上,欧洲议会发布了可持续和安全的开放民用无人机系统市场,表明了对无人机市场发展的积极态度。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于2015年3月份颁布了无人机运营规则,该文件提出的无人机监管政策是一项基于风险,针对无人机进行分类管理的政策,无人机

6、运营的风险级别越高,监管政策越严格。总体而言,目前国外对于民用无人机的监管也是刚刚进入规范管理阶段,处于不断的摸索完善中。四、我国民用无人机监管模式建议民用无人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具有提高各个领域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少人员伤亡等等优势,但是目前国内民用无人机监管体系建立尚在摸索阶段,若简单参照目前的民用航空管理办法,存在契合性不强、关联不紧密、标准不适用、缺少完备的规范体系和作业流程等问题。民用无人机监管模式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进行民用无人机分类管理无人机按照构造可以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三大类。民航局飞行标准司7月下发的民用无人

7、机驾驶员管理规定对无人机进行了以下分类:目前无人机应用涉及应急救援、环境检测、电力巡线、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在上述领域往往涉及2个或者以上监管部门,因此,如果从应用领域对无人机监管进行分类,在交叉应用,双头或者多头监管上,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发挥更具针对性的作用。在民航局飞标司最新的规定中也已将植保类无人机单列出来进行特殊规范,这对其他应用领域也可以作为借鉴。(二)发动多部门联动监管多部门联动监管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横向是指整个航空监管系统上的联动,纵向是指航空和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如农业部、能源局等应用监管部门的联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建

8、立跨部门、跨领域的通用航空联合监管机制,形成全过程、可追溯的安全监管体系。由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民航局牵头,按照“地面管控为主、空中处置为辅”的原则,分类分级、各司其责,实施通用航空器运行安全监管。民航局负责建设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平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通用航空器地面和空中活动的监控与追踪能力,实现飞行动态实时监控。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民用无人机无线电频率规划管理。军队负责查证处置空中违法违规飞行活动,公安部门负责“落地查人”,严厉打击“黑飞”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低空飞行安全有序。(三)与民用无人机应用实践相结合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民用无人机又是一个

9、跨领域的应用,不同应用领域都存在其相应的特性,例如目前应用较广的农林植保领域,无人机出来农药喷洒,还有农情信息收集、作物长势监测、产量评估及灾害评估等功能,因此除了对无人机监管要求,还受到农药、农具及其他监测评估工具的使用规范,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使用环境,特定的作业要求。因此,民用无人机监管部门有必要进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或者与代表性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共同研究制定相关作业规范或技术指导,以便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总的来说,民用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但是目前以行业内部规范为主,无人机作业往往涉及多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交叉管理,行业内部的作业规范就显得不够完善与清晰,甚至会各

10、监管部门相关规定有所冲突。因此,无人机监管要进行分类管理,并与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其次还要考虑交叉行业多部门的协调与兼顾,才能找出合理有效的民用无人机监管模式,才能做到行业发展与安全并行,让民用无人机在法律监管范围内“飞得更好”,实现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2012.2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EB/OL. http:/ 国办发2016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 .2016-05.4檀律科,何志文,薛新宇,郑砚砚,刘勤.美国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困境及启示J.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