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2089989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关键词:施工组织; 高层建筑物; 工程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是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的基础,也是避免施工现场混乱和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前提。高层建筑工程具有更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更高的质量要求,此时有效的施工组织计划至关重要。本文以南宁市南宁碧桂园·天玺湾工程为例,着重讲述施工组织设计,为提高本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1 、工程概况南宁碧桂园·天玺湾工程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凤凰路与玉象路交叉口南侧,由地下二层和地上6栋高层建筑组成。其中,8#楼地下2层,地上45层,建筑总高度138.6m;10#楼地下2层,地上30层,建筑总高度9

2、3.4m;11#楼地下1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99.6m;12#楼地下1层,地上25层,建筑总高度为77.3m;13#楼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98.9m;14#楼地下1层,地上25层,建筑总高度77.3m。2 、工程施工阶段划分基于南宁碧桂园·天玺湾工程基本概况以及工程的特点,为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确定了本次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施工阶段。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位置以及施工单位人员配置状况等,将建筑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施工阶段,以分段施工的方式控制施工周期,包括:(1)基础施工阶段施工段的划分及作业组织根据单体建筑物面积以及施工单位垂直运输机械设备配置等,基础工程施工

3、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施工段为8#、10#和11#楼,第二施工段为12#、13#和14#楼;(2)内外装修施工阶段施工段的划分及作业组织,当第8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可提前插入其余主体施工阶段,为确保施工工期,各单体可视施工实际情况交错流水施工;(3)室外景观设计以及扫尾工作,均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统筹部署,各阶段施工人员独立完成。3 、基于工程主要环节的施工组织3.1、 施工测量组织施工测量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组织施工内容包括:(1)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确定施工桩基定位、轴线测量等;(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主要涉及建筑物主轴线、基坑边等内容;(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以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基准

4、点为基础建立高程控制网;(4)±0.000以下建筑物的测量施工,采用全站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根据BM水准点引测出建筑物的±0.000位置;(5)±0.000以上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主要涉及平面控制和高程传递两个方面;(6)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是分析地面沉降和建筑形变的基础。3.2、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地下工程施工是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物整体质量影响较大,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组织设计。(1)基坑支护,基坑支护采用机械成孔孔桩灌注桩,施工组织按照边坡修土→第一次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法,喷射厚度宜为405

5、0mm)→钢筋网片挂设绑扎→第二次喷射混凝土→下一道护墙施工;的流程推进,混凝土型号为C20喷射混凝土,喷射配合比为水泥:石子:砂为1:2:2。(2)土方开挖及砖胎模,采用机械分层分段开挖模式,由于拟建区域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因此,在土方开挖之前可采用井点降水方法消除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同时,为确保基坑内部无积水或者雨水渗漏,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距离边壁0.51m。(3)土方回填工程,土方回填按照基坑清理→土质检验→分层铺土→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下一层回填→验收;施工组织

6、流程推进,确保基坑清理干净,无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确保回填土的质量,查看回填土的粒径、含水率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尽可能的将回填土中的砖块、卵石等清除;采用分层铺摊方式,并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处理,并沿基坑长度方向推进;待夯实后,对回填区进行环刀取样,检测土的质量密度,达标后才能进行上一层铺土。(4)防水工程,按照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保护层;的施工组织流程推进,本工程常年最高地下水位自然地面下防水等级为二级,设防做法为明挖法,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为补偿收缩混凝土自防水,抗渗

7、等级底板、迎水面设置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临空且具有厚覆土层的地下室顶板、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5)基础及底板砼的施工,本工程地下室主楼部分采用筏板基础,扩展地下室部分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砼浇筑时输送泵采用由远及近;的方式推进,按照分层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的方法施工,同时确保上下层砼浇筑停歇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图1)。图1 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6)地下室工程,地下室工程是高层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1)地下室外墙砼施工,采用防水砼,砼配合比设计选用水化热较低水泥,采用中粗砂作为细骨料,严格控制混合料中的含泥量;(2)地下室外墙砼施工缝的处理

8、,必须确保地下室砼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必须加强地下室砼工程的防水处理治理,多采用凸;字缝加钢板止水带方式;(3)地下室顶板及底板防水砼的施工,本工程地下室顶板有多个标高,标高差异处采用高差墙处理,顶板防水砼的施工好坏直接影响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为确保顶板防水砼施工质量,地下室顶板底模全部采用釉面18mm厚木胶板;模板拼缝用胶带预先封贴,避免浇筑砼时有漏浆现象出现;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改善砼的防水性能;(4)地下室钢筋工程,按照超深部分承台钢筋(集水井、电梯井、水沟等)→底板下皮钢筋→底板上皮钢筋→墙板钢筋、柱子钢筋、暗柱钢筋→暗梁、连系梁、框架梁等钢

9、筋→顶板钢筋;的施工组织推进。3.3 、结构工程施工组织(1)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提升建筑物主要结构承载性能的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材料准备,包括材料采购、型号、规格、进场、堆放等;(2)钢筋加工,根据施工用途不同进行加工,如焊接、绑扎等;(3)钢筋堆放、保护和清理,钢筋堆放时下部用木方垫起,可有效的避免因雨水浸泡而生锈;同时在砼浇筑时对竖向钢筋产生一定的污染,在完成后用湿布将竖向钢筋擦洗干净,确保砼对钢筋的握裹力;(4)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按照钢筋原料→切头→机械加工(丝头加工)→套丝加保护套→工地连接;的施工组织推进(2

10、)模板工程,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结构、施工质量要求等,确定2#楼、3#楼、4#楼、6#楼标准层采用铝合金钢模,1#楼、5#楼采用常用木胶合板。模板选型以及支撑形式如下:(1)柱子模板,工程最大柱截面为4#楼KZ2为700*1400层高3.7m净高3.2.m,拟采用18厚胶合板,在场内加工成定型模板,然后吊至操作层进行拼装(图2);(2)梁底模、侧模板均选用胶合板,在加工棚加工完毕后,吊运至作业现场安装,支撑选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3)楼梯模板,采用九层胶合板支设,异形楼梯提前进行预制(图3)。图2 柱子模板设计图图3 楼梯模板设计示意图(3)混凝土工程,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选择高压混凝土

11、输送泵一次泵送到位的浇筑方式,以机械振捣为主,人工配合完成的方式。(4)砌体工程,按照抄平→测量放线→摆砌块→立皮数杆→砌块→清理→验收;的施工组织推进。3.4、 屋面工程施工组织屋面施工当中应重点抓好屋面砼结构层的施工质量及屋面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屋面工程不出现质量通病。为提高屋面防水抗渗能力,屋面的梁、板采用抗渗砼;模板支撑间距小于1m,木龙骨间距小于300mm;确保钢筋配置和绑扎质量合格,确保屋面板砼浇筑连续一次完成;砼浇筑完1224小时后,砼表面开始泛白时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大于14d。3.5 、装饰工程施工组

12、织装饰工程施工对建筑的整体观赏性影响较大,主要包括:(1)墙面粉刷,按照基层处理→水泥浆填补缝隙→底层抹灰→中层抹灰→按设计要求材料罩面→清理表面;的施工组织进行;(2)地砖楼面,按照清扫基层→抹砂浆找平结合层→铺放地砖→修整清理→擦缝→养护;的施工组织开展;(3)内墙乳胶漆墙面,依据清扫基层→填补缝隙、磨砂纸→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光→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光→第一遍乳胶漆→复补腻子→磨光→第二遍乳胶漆&rarr

13、;磨光→第三遍乳胶漆→清除遮挡物、清扫飞溅物;的施工组织推进。4 、结语综上所述,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赖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施工进度、质量的前提,为施工流程以及技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南宁市碧桂园·天玺湾工程以高层建筑物为主,地上共由6栋高层建筑物组成,其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工期、材料的合理调度、施工安全等方面。因此,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研究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效地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参考文献1赵国森,丘华生,张明.编制马来西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179-180.2王爱玲,丁亮亮.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优化案例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2):57-59,106.3陈修波,柳超,刘志强,等.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谈合理进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4):98-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