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162089967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PPT 页数:37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71页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71页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71页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371页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3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十三 写作(3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三写作,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命题规律】 1.文题紧扣社会热点,作文题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开放性强,贴近学生生活。2.命题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阅读价值观,重视对学生认知思考、情感体验的调动,强调学生讲真话、谈真情。3.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能认识到生活中总是先有游戏再有规则,社会需用规则来维护公平。,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1.(2019全国卷,22,60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

2、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导航今年作文是演讲类材料作文,也是具有任务驱动性质的作文,要求写演讲稿。作文材料延续了全国

3、卷2017与2018年的风格。材料要求考生围绕“劳动”来谈,可以说立意显豁,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写出深度,却并不容易。 从材料情感倾向看,材料明显分为两个层面,从材料开头到“绵延至今”为第一层,从物质与精神两个维度强调了劳动的意义: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带来幸福感。材料基本倾向是赞美劳动,并希望传承这种优秀传统。后面为第二层,以“可是”作为转折,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说法与现象。故材料总体上是提倡、赞美劳动的。故写作时应与材料情感基调保持一致。,从考查能力角度看,仍然隐含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思

4、维要求。材料两个层次中的“劳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所差异:第一层的“劳动”是广义的劳动,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第二层中同学们眼中的“劳动”则指具体的行为。因此,文章基调应是“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但也要避免全盘否定同学们关于劳动的种种“说法”,要运用辩证思维,客观、理性、全面地分析如何对待不同的劳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而非一味唱赞歌、喊口号,从而体现自己的理性思考,更凸显文章的深刻性。 从作文审题角度看,细审题目,可以发现,材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待劳动的三种说法、四种态度。 三种说法:学习忙,学习比劳动重要;认为用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劳动;劳动苦累,不如花钱让

5、别人代劳。三种说法的共同点是否定劳动,不同点是否定程度有浅有深。,四种态度:第一种,学生不理解学习与劳动的关系,更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种,学生对劳动的理解狭隘,认为劳动不包括人工智能;第三种,学生主观上觉得劳动苦而累,有不平等思想;第四种,不尊重劳动。第四种态度与前三种态度比,劳动观念错误。 鉴于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故一般应从正面立意,即以材料中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中心论点。同时,考生还应从当下一些同学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对比中,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推动社会形成热爱、崇尚、尊重劳动并积极参与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应该是侧重于谈对劳动的看法,

6、而不是阐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或怎样劳动等。 由于部分考生缺少对“劳动”核心概念的辨识能力,可能无限扩大材料范围,这就容易造成审题立意上的混乱,甚至出现对“劳动意识”的反弹琵琶。,从写作要求看,给出了多项任务指令。试题情境设置真实,写作任务明确,文体应用性强,要求考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和思考。面向复兴中学同学演讲,体现了“写作身份”(“你”是复兴中学学生身份,是新时代青年)及“演讲对象”(复兴中学同学及老师)上的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体现了“写作内容”上的要求;“写一篇演讲稿”给出了文体特征上的要求,作为应用文体,考生行文中除了注意体现演讲稿应

7、用文格式外,还应注重演讲稿本身所具有的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感染力,语言上不能过于书面化等特点。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知行合一,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范文 热爱劳动,从改变对劳动的看法做起 致复兴中学全体同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劳动,从改变对劳动的看法做起”。 在座的各位都明白,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大家都知道马克思的名言“劳动创造世界”,更熟悉“劳动光荣”这一口头语。 但在优越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却越来越不理解劳动,不尊重劳动,更不愿意参与劳动了。诚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进步一日千里,然而这和我们青少

8、年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相矛盾吗?诚然,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总想着花钱雇人去做就可以了,这种观点真的对吗? 错了,同学们。是的,我们对待劳动的态度真的错了。我要大声地说:“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改变我们对劳动的看法做起。”,人类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劳动。试想你生活的所需,哪一样不是劳动所得?一粥一饭,是农民躬耕田畴的果实;一丝一缕,是工人辛勤劳作所得。你华美的住房、喜爱的物品都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劳动,何来物质财富? 劳动工具可以改进,但劳动意识不能改变。智能机器人可以帮你做饭,给你打扫卫生,无人驾驶汽车让你不用分心。但人工智能还是要人工制造来实现,这些都是一线工人汗水的结晶,我们在享用劳动成果的同时,

9、需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更需要建立正确的自我劳动意识,在劳动中逐步成长。 服务可以购买,但劳动无法替代,劳动仍需受到尊重。不错,一些体力劳动的确是烦琐的,是又苦又累的,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使自己的生活更便捷。服务虽然可以购买,但买不来劳动的快乐,更买不来劳动赋予人的意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需要自己去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可能才是最大的幸福。,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父。”劳动,应是人生最亲密的伙伴!劳动,应是人类最应珍惜的伴侣! 老师们,同学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劳动的汗水。中华民族是热爱

10、劳动、勇于创新的民族,正是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勤劳的双手和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新中国70年的辉煌。让我们复兴中学全体同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点评文章能紧扣材料,针对材料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确立“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改变我们对劳动的看法做起”为中心论点,中心明确,观点鲜明。 全文论证层次清晰,分别从“人类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劳动”“劳动工具可以改进,但劳动意识不能改变”“服务可以购买,但劳动无法替代,劳动仍需受到尊重”三个方面逐层展开,思路清晰。 紧扣任务指令,较好地体现了演讲稿这一文体特点,语

11、言朴实,语气亲切,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2.(2019全国卷,22,60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

12、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导航从命题的规则看,与前两年一样由材料和要求组成,为典型的任务驱动作文。故审题时既要阅读材料,更要关注“要求”。 从材料内容上看:五个情景材料分别以五个尾数为“9”的年份串联起来,截取了“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第一春”“五四

13、运动100周年”“建国一百年”五个关键时间节点, 展现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来写作。五个时间节点跨度大,写作者身份却均为“青年学子”。材料的情景设置旨在强调每个时代的青年学子有着不同的使命担当,凸显“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引导青年学子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时代的结合,发扬主人翁精神,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置于国家与时代的发展中去体会和思考。其核心是“中国青年要为时代发展、民族富强而接续奋斗”。,从审题方法角度看:要抓住“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擅长的文体,从五个写作任务中选定一个任务后,进行审题立意

14、。选择的写作任务不同,立意也会有差异。 从任务的要求看:一是作者身份明确:青年学生当事人。但非当下的青年学生,而是选定任务后的彼时彼地的青年学生,你必须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读者的身份也要明确,不管选择哪个任务,都要针对写作任务扣住特定的读者对象去写。五个任务将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回忆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忘中国青年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和义务。二是体察“新”的要求。“书信”“演讲稿”等实用类文本写作直接成了写作要求,和以往“文体不限”的考查形式有很大区别,因此需要考生熟悉多种应用文写作格式及注意事项。三是暗含的能力要求,要求考生具备“鉴

15、古知今”“博古通今”“跨界混搭”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选定任务。作者身份:1919年5月4日学生集会中的一个青年学子。面对的对象:参加集会的人,主要是青年学生。特定的背景: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表达的中心:激励、鼓舞青年勇敢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运动中,突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文体要求:要符合演讲稿的要求,有针对性、条理性、鼓动性,有身份感、对话感、现场感。 (2)选定任务。作者身份: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的青年学子。面对的对象:家人。特定的背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表达的中心:参

16、加庆祝游行后的感受、决心,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突出“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文体要求:书信是一种格式化的应用文体,其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3)选定任务。作者身份: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的大学新生。面对的对象:以前的同学。特定的背景:“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表达的中心: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突出“为科学兴国而奋斗”。文体要求:同任务。 (4)选定任务。作者身份: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青年学生。面对的对象:青年学生等。特定的背景: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表达的中心:新时代青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奋勇接棒,“强国有我”,突出“为复兴强国而奋斗”。文体要求:观后感,就是看了某个视频后,根据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体裁上属于议论文,离不开“观”,但重在“感”。,(5)选定任务。作者身份:2049年的一个青年学生。面对的对象:“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称号的获得者。特定的背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