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19572 上传时间:2017-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二首 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2013 届必修 4 语文教案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罗文昌1辛弃疾词二首其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3、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羽泉歌曲辛弃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北宋两位词人柳永和苏轼的词。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词从总体上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音律和谐,美妙动听。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同学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它到底妙在哪里。豪放派代表苏轼本单元有两首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首豪壮的怀古词, 定风波虽然记的是途中遇雨这件小事,却表达出词人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类词。一提到豪放词,大家肯定马上想到苏轼,但今天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他是谁呢?(

3、学生齐答:辛弃疾)对,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的辛弃疾。 (板书课题及作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二、作者简介1、回顾以往所学作品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高 2013 届必修 4 语文教案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罗文昌2

4、 破 阵 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 沙 场 秋 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作家常识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1161 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 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 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

5、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 20年。宁宗嘉泰三年(1203) ,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3、写作背景这些同学们都不需要记在笔记上,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在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

6、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4、解题“水龙吟” 为

7、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词作,正音释义遥岑(cn):远处的小山。 玉簪(zn):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 。螺髻(lu j):形似螺壳的发髻。 脍(kui):把鱼、肉切细。倩(qin):请人代自己做。 揾(wn):擦、揩(ki)拭 。高 2013 届必修 4 语文教案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罗文昌32、名家诵读欣赏,把握情感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出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

8、由发表见解) 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3、三读词作,分析题材(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可以看到词作的灵魂,这一首词的题材是什么?明确: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我们常听一个词叫“登高而赋” ,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 (怀古词)(2) 、古人为什么喜欢“登高而赋”?其中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原因?明确:因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得高,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3) 、词作中有没有能够表达词作主题的

9、语句?明确:细读水龙吟 ,一篇情意,凝结在 “登临意”三字上(4) 、你认为“登临意”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不求统一,有理则可)明确:报国无门、收复无望之悲宦游江南、孤寂无依之感流年易逝、壮志难酬之叹四、具体赏析(一) 、赏析上阕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登临意”的东西?请把词中描写作者所见的触发他的思绪的景、物的文字找出来?明确:江景、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们会触动作者心弦,引发他的诗情?能否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一下,大家先思考讨论,然后我请几位同学分别来分析。(1) 、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请用散文化语言描绘。明确:“楚

10、天”的“楚” ,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于楚国;“清秋”点出了登临的时间;“水随天去”的“水” ,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的“千里” “无际”极言视野之广。改写: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浩浩荡荡的江水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天边。眼前景色怎样的特点?明确:雄浑、壮阔。整句破空而来,写得境界壮阔,笔力遒劲,气势雄浑。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面对如此美景,作者感情如何?高 2013 届必修 4 语文教案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罗文昌4明确:楚天千里清秋让人不禁想到柳永雨霖铃中“

1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佳句。大家都知道, “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并用“秋无际”来加深“千里清秋”之意,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营造了一种“雄浑而不失清丽”的意境。水随天去秋无际让人不禁想到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句子。古人经常以流水的连绵不绝比喻忧愁的连绵不断。而此时词人内心的愁苦伴着这无边的秋色悠长的秋水奔涌而出。置身于如此浩渺壮阔的秋景,即便一般人也会触发起一种莫名的宇宙意识,一种莫名的人生慨叹。何况满怀报国之情的词人呢?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怎能不激起词人满腔的报国豪情?“水随天去” 的浩

12、荡之势怎能不使词人 热血沸腾?“千里” “无际”的苍凉秋景又怎能不令词人慷慨悲歌、潸然泪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明确:触景生情。(2) 、赏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请用散文化语言改写。明确:岑,小而高的山。遥岑:远山。 “遥岑远目”这里的目:,作动诃,看的意思。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型,将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以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山,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出远山的秀丽。“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

13、献愁供恨。 ”这里用的是倒装。“遥岑”即远山。登上赏心亭,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秀丽多姿。景物描绘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比喻手法。把“山”比作“玉簪螺髻” 。如此秀丽多姿的景色,作者感受如何?明确:“献愁供恨” 。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明确:移情法寓情于景的手法。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 ,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这个愁与恨是词人心中无法排遣的忧愁与愤恨。愁什么,恨什么?明确:词中

14、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 、 “恨”两字,由纯粹高 2013 届必修 4 语文教案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罗文昌5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愁”的是如何保住这大好河山,让它不受外族蹂躏;“恨”的是侵略祖国的外族人,即金人。(3) 、

15、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用散文化语言改写。明确: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西沉,传来失群的孤雁声声哀鸣,赏心亭上,伫立着一位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这短短的十二字的景物描绘里面,包含了哪些艺术技巧呢?明确:“落日楼头”是眼睛所见,从视觉人手。 “落日” ,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声里”是耳朵所闻,从听觉写出。 “断鸿” ,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前后两句,一见一闻。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用少壮年华而大有作为。眼前景物,有何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明确:日暮秋景渲染出一种苍凉悲伤的气氛。而作者在如此苍凉悲伤的气氛中独自登高望远,其悲情就更生动可感了。整句以有声有色的景色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妙不可言。这是一种怎样的抒情手法?明确: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有何特别的寓意呢?明确:A、“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衰颓,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 B、“断鸿” ,失群的孤雁,不断哀鸣的失群孤雁也正好是诗人的写照。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C、“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