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调查评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17908 上传时间:2017-06-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调查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资源调查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资源调查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资源调查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资源调查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调查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调查评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18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第一节 水资源分区及评价方法一、水资源分区1. 水资源分区目的水资源分区是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的地域单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工农业布局、市镇发展、水资源特点以及水利工程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水环境,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探索共同的规律,展望同类型地区的开发前景,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的分区。按分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揭示其供需矛盾,提出解决不同类型供需矛盾的相应措施。2. 水资源分区的原则(1) 照顾流域、水系和供水

2、工程供水系统的完整性。(2) 分区要体现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似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类似性。(3)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4) 考虑已建、在建水利工程和主要水文站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进行分区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5) 本次划分水资源调查评价按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划分区手册和有关规定执行。3. 水资源分区根据上述目的、原则和温岭市的实际情况,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将温岭市划分为二个水资源分区,即温黄平原区()和玉环区()。详见附图水资源分区图。分区为温黄平原区:位于温岭市北、中、东部区域,该区地势西部高,主要为山丘;中东部低而

3、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为温黄平原的主要产粮区。范围包括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五个街道,泽国、大溪 、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石桥头、温峤(约占 60%)九个镇。土地面积 737.0Km2,耕地面积 47.44 万亩,其中水田 40.19 万亩,旱地 7.2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39.88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1。该区是金清水系的主区域,无大型骨干蓄水工程,旱涝灾害较频繁,是防旱防涝的重点。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19分区为玉环区:位于温岭市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域,该区地貌属沿海山区和小平原。范围包括城南、坞根、温峤(约占 40%)三个镇。土地面积 18

4、8.8 Km2。耕地面积7.6 万亩,其中水田 3.16 万亩,旱地 4.44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5.20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68.4。该区内蓄水工程小而分散,抗旱能力低,易发生旱灾。二、评价原理和方法1评价原理某一区域的水平衡计算中,对多年平均值而言,一般只计及降水、蒸发和河川径流,而不计及地下水。其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在地表层中的储量虽然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但多年平均而言是一个常值,因此在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中,就不计算地下水储量的变化,可用以下水量平衡方程表示。对于某一个而言 P iR i+EiW gi (1)对于多年平均情况,由于 W gi0,则PRE (2)式中 Pi、R i、E

5、 i和 W gi分别代表某一年的降水、径流、蒸发和地下水储量变化,P、R 和 E 代表降水、径流和蒸发的多年平均值。但是当地下水资源开始被采用后,地下水的消耗不限于通过潜水蒸发、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也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量,因此就不能用上述简单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引起潜水蒸发的减少,也引起地下水对河流补给的减少,也会引起地表水体入渗量的增加,因此,进一步将(2)式分解为:PR sR g+Es+Eg+Ug (3)式中下标 s 代表地表水、下标 g 代表地下水、U 代表地下潜流量。由于在天然情况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 Pr是河川基流量 Rg,和地下潜流 Ug之和即:PrR g+Eg

6、+Ug (4)一个区域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降雨量减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即:WP-E s (5)将(3)式代入得 WR sR g+Eg+Ug (6)将(4)式代入得 WR sP r (7)因 RsRR g,代入(7)后得水资源总量计算通式WRP r-Rg (8)式中:W 为水资源总量,R 为河川径流量,P r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地下水总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20排泄量代替),R g为河川基流量(平原区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水平衡框图如图 3-1。图 3-1 区域水平衡计算框图2评价方法根据多年平均情况的水量平衡方程式 PRE 中,降水和径流可以

7、通过雨量站、水文站直接观测获得,而陆面蒸发 E 只能用多年平均降雨量与多年平均径流量之差间接求得。由于陆面蒸散发受气候和下垫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空间变化相对降雨、径流而言更为均匀。因此,在水资源评价时,往往先勾绘多年平均陆面蒸散发量等值线,再将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与多年平均陆面蒸散发等值叠加相减,求得同一地点的径流深后,再勾绘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再利用泰森多边形法求得各分区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根据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的水均衡原理求得。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通过计算排泄量代替,其排泄量即主要为水文站实测径流中的基流量部分,通地面降水量地 表 水 体 蒸 发地下水调蓄土壤调蓄大 气 降 水

8、P植 物 截 留 损 失包 气 带 蒸 散 发 土 壤 入 渗地 表 蒸 散 发 Es地 表 水 体 蒸 发总 蒸 发 E毛 管 水 上 升地 表 径 流 Rs坡 面 流RrrrRRRRRRRRR壤 中 流下 渗 水 补 给 地 下 水 Up河 川 基 流 Rg河 川 径 流 Rg地 下 潜 流 Ug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21过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推求。而平原地区则通过计算总补给量的方法求得。其主要补给量包括水稻田生长期降水、灌溉入渗补给量;水稻田旱作期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旱地降水、灌溉入渗补给量。给定区域内的水资源量就是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即地表径流量与

9、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用地下总排泄量代替)之和。水质评价包括地表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地表水水质评价是以 2002 年为基准年进行现状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控制站进行水质变化趋势评价,以及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评价。地下水质评价的对象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以及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评价的内容包括地下水化学分类、地下水水质现状、近期地下水质变化趋势及地下水污染分析。第二节 降水一、基本资料温岭境内现有大溪、泽国、金清闸、温岭、松门 5 个雨量站,大溪雨量站建于1960 年;泽国雨量站建于 1956 年;金清闸雨量站建于 1931 年;温岭雨量站建于 1933年;松门雨量站建

10、于 1957 年;雨量站的资料,都具有较长系列的水文资料。详细资料见表 3-1。表 3-1 温岭市雨量测站概况表根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细则,在对水资源量进行计算之前,先将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整理,统一取 19562000 年。面雨量计算,用泰森多边形法和面积加权站名 类别 地点 设立年份大 溪 降水量、水位 温岭市大溪镇 1960泽 国 降水量、水位 温岭市泽国镇 1956金 清 闸 降水量、水位、蒸发 温岭市金清镇 1931温 岭 降水量、水位、蒸发 温岭太平街道 1933松 门 降水量、水位 温岭市松门镇 1957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22的方法计算 195620

11、00 年逐年水资源分区平均面降雨量。全市 19562000 年系列平均降雨量等值线图详见附图。二、水汽来源与降水成因温岭市地处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水汽来源与输送主要是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由于地形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春夏季节南北冷暖气流交绥频繁,常有大雨、暴雨发生。春季是冬夏季风转变的季节,太阳辐射逐渐加强,极地大陆性气团开始衰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日益旺盛,盛吹东南风,气旋活动频繁,常形成锋面降雨,称为“春雨”。春末夏初,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入和北方冷空气相对峙,冷暖空气交锋常形成大面积锋面雨,并产生气旋波,缓慢东移出海,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俗称“梅雨”,梅雨期是该市

12、主要雨季。盛夏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全省,天气晴热,局部地区多雷阵雨。此外还受台风雨的影响,秋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减弱,而北方冷空气加强南下,由于受到地形影响,极锋有时呈半静止状态,形成连日不断的阴雨,在九、十月间产生一些强度不大,历时较长的秋季降水。温岭还受另一个天气系统台风的影响。台风是发生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的热带气旋。510 月温岭为台风影响期,受台风影响或者登陆时,常伴随大暴雨,如遇冷空气入侵,则加大暴雨,易酿成洪涝灾害。冬季盛吹偏北风,在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下,冷而干燥,以晴冷为主,冷空气以爆发形式南下,强度大者称寒潮,寒潮冷锋常形成温岭雨雹天气。三、降水的年际变化根据温岭实测年降

13、水量资料分析表明,降水量年际间存在明显的多雨期和少雨期,一般在 8 年左右,各站历年降水量系列存在一定的趋势变化,19561979 年与19562000 年系列比较,各雨量站降雨量呈增加趋势;经分析各站短系列统计参数和长系列统计参数的代表性比较,以 19562000 年长系列为最好。温岭年平均降水量 1609.4mm(19562000 年) ,年最大降水量 2514.9mm(1990 年),年最小降水量 1050.6mm(1979 年) ;比值 2.39。年最小降水量松门站(1986 年)仅为 853.4mm。年差比可达 3 倍以上。温岭市平均年降雨量详见表 32。四、降水的年内分配温岭降水空

14、间分布,西北部大于东南沿海,山丘区大于平原区。降水的年内分配受季风进退迟早,台风活动影响,分配很不均匀。70左右集中在汛期,以八月为最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第三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23大,多年平均达 221.lmm,以十二月为最小,多年平均为 50.9mm。按降水成因划分,属台风雨主控区。降水在年内呈双峰型,第一个雨峰常出现在 56 月,主要受春雨和梅雨影响。第二个雨峰出现在 89 月份,主要由台风雨形成。两个雨峰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相当,均为 26左右。多年平均最大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一般在 50左右,一般出现在 69 月。在台风雨主控区内,如遇台风影响少,或“空梅”年份降雨亦会

15、出现单峰。表 3-2 温岭市各年平均降雨量表 单位:mm年份 平均 年份 平均 年份 平均1956 1635.8 1971 1147.5 1986 1101.01957 1500.5 1972 1816.5 1987 1725.81958 1630.6 1973 2100.7 1988 1484.11959 1869.1 1974 1673.6 1989 2239.51960 1772.3 1975 2045.6 1990 2188.51961 2092.2 1976 1711.2 1991 1306.91962 1886.4 1977 1553.2 1992 1937.01963 1219.4 1978 1438.2 1993 1426.21964 1336.5 1979 1045.4 1994 17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