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建设基本条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17317 上传时间:2017-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建设基本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梅州建设基本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梅州建设基本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梅州建设基本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梅州建设基本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州建设基本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建设基本条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工程建设条件1.3.1 自然地理条件梅州站址地处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南部的龙村镇黄狮村境内,上、下水库均位于黄狮村内,电站上水库在龙狮殿,下水库在黄畲,上、下水库集水经先水河汇入琴江,属韩江流域。电站地处于广州汕头粤东部分的中部,距广州市直线距离 210km,电站下库坝址距五华县城、梅州、汕头等城市的公路里程分别为 88km、166km 和 222km。工程区属中低山与丘陵地貌,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表高差达 400m以上。东南部山脊高程多在 900m 以上,最高峰石寮崠海拔 1073.50m;西北部山脊高程多在 500m 以上,最低黄畲海拔 340m370m。工程区内溪沟发育,其展布

2、方向以 NNE、NW 向为主。大梧溪为琴江的次级支流,其溪流总体流向N2030E,枯水期水面宽 5m25m;上水库主冲沟,呈 N45W 展布,流入下水库。工程交通条件较好,下水库坝址经一段 10km 乡村道路,从登畲镇接入X003 县道,该县道向西连通 S242 省道可到达紫金县,向东北连通 S120 省道到达五华县、梅州市。上、下库之间已有简易乡村公路连接。1.3.2 水文泥沙1.3.2.1 流域概况韩江流域是广东省除珠江流域外的第二大流域,干流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的七星崠,上游称琴江,流至五华水寨后称梅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五华、兴宁、梅县至大埔县的三河坝与由福建省来的汀江汇合后称韩江,此后流

3、向为折向南流,至潮安进入韩江三角洲分为东、西、北溪,经澄海县东溪口注入南海。韩江的主要支流有五华水、宁江、石窟河和汀江。韩江干流至潮安分流口长416 km,流域集水面积 29083km2,广东省境内 16674km2,其余属福建、江西两省。梅州上水库集水面积为 4.35km2,河长 3.1km,坡降为 0.039;下水库集水面积为 32.02km2(不含上水库集水面积),河长 14.08km,坡降为 0.03。1.3.2.2 气象韩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多雨,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很大,雨洪主要集中于夏季,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剧烈影响,常造成大面积的锋面连续降雨;后汛期以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影

4、响为主,常造成暴雨和较高洪水位。流域内降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在 1400mm1700mm,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 4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以上,5、6 月份更为集中。受地形影响,降雨量自沿海向北增大,过莲花山脉后,又向北逐渐减少。根据紫金县、揭西县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该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在21 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在 1500mm 左右。查 广东省水文图集中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1600 mm。1.3.2.3 径流梅州站址上、下水库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由于上、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径流资料,上、下水库多年平均流量可通过多

5、年平均径流深和集水面积转化求得。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得上水库平均年径流深为1100mm,下水库平均年径流深为 900mm,换算成多年平均流量分别为0.152m3/s,1.01m 3/s(下水库径流不含上水库径流)。1.3.2.4 洪水韩江流域以热带气旋雨影响为主,暴雨大而且集中,洪水峰高量大。琴江洪水由暴雨造成,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该地区洪水一般出现在 4 月9 月。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所处支流发源于山区,源短流急,洪水涨落较快。梅州上、下水库库区的洪水一般由暴雨造成,由于集水面积小,汇流时间短,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梅州上、下水库坝址附近均无实测洪水资料,其设计洪水依据广

6、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 、 广东省水文图集中的暴雨参数,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考虑到工程设计安全,本阶段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均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上水库 500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251m3/s,500 年一遇洪峰流量 195m3/s;上水库 5000 年一遇最大 24 小时洪量为 335 万 m3,500 年一遇最大 24 小时洪量为 241 万 m3。下水库 500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19m3/s,500 年一遇洪峰流量 764m3/s;下水库 5000 年一遇最大 24 小时洪量为 2160 万 m3,500 年一

7、遇最大 24 小时洪量为 1570 万 m3。1.3.2.5 泥沙梅州上、下水库坝址附近无实测泥沙资料,上、下水库泥沙主要来源于暴雨冲刷。根据尖山水文站 1971 年1986 年、1996 年2006 年逐月悬移质输沙率统计,该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率为 23.3 kg/s,测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 466t/(km2a),查 广东省水资源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区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 200500t/(km 2a),两者比较接近。本阶段上、下水库泥沙侵蚀模数按 466 t/(km2a)计算,上、下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悬移质沙量分别为 0.203 万t、1.49 万 t。推移质沙量按悬推比 10%

8、估算,上、下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推移质沙量分别为 0.0203 万 t、0.149 万 t。1.3.3 交通条件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南部龙村镇黄狮村境内。下水库坝址距离五华县城、梅州市、汕头市的公路里程分别为88km、166km、222km。广梅汕铁路穿过五华境内。汕头港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已有乡 村 公 路 通 往 下 水 库 坝 址 , 上 、 下 水 库之 间 有 简 易 公 路 连 接 。 下水库坝址经一段10km乡村公路,从登畲镇接入 X003县道,该县道向西连通S242省道可到达紫金县,向东北连通S120 省道到达五华县、梅州市。本 工 程

9、 对 外 交 通 条 件 较 好 。1.3.4 工程地质1.3.4.1 区域地质与地震a)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属华南亚热带中低山区,地形切割密度大,水系发育。区内莲花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其主峰座落在测区的西南部,山顶高程 1334m。测区山系属莲花山山脉的北东段,山顶高程多为 700m1000m ,其两侧山坡大致对称,一般坡度 2540 ,地势逐级降低,切割深度达 400m600m。西北侧为韩江水系梅江支流琴江,河床高程 100m150m,两岸山顶高程200m300m,属丘陵地形;东南侧地势逐趋平缓,河流为滨海独立小水系,自西向东分别为:西枝江、黄江、螺河、南溪,河床高程多在 100m 以下

10、,属滨海丘陵地形。区内岩浆岩广泛分布,出露的沉积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侏罗系,少量分布有白垩系、下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以冲积、残坡积等形式分布于河流两岸,见少量崩塌堆积体。本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系紫金惠阳凹褶断束中的莲花山断裂构造带中部。东面系粤东隆起,西边是增城台山隆起。其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东亚第二个隆起褶皱带南段粤东沿海地区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交接复合部位,褶皱轴向和主断裂面均呈北北东或北东向展布,而相应的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东西向挤压带和冲断裂发育较弱。b) 地震工程区位于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地震带。大地构造单元本地震带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本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浆活

11、动、火山活动强烈,燕山运动使本区产生较大规模的的褶皱和断裂,奠定了现今的地质构造轮廓。喜山期以来,地壳受水平挤压,以上升为主,局部下降,由于地壳的间歇性缓慢抬升和各种营力的侵蚀,形成多级侵蚀平台和阶地,在构造带上表现为地震和热泉,说明新构造运动在区内有一定的表现。工程区为一刚度较大、完整性较好的花岗岩体,不具备产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属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的地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本区 50 年基准期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根据北京中震创业工程科技研究院所作的梅州抽水蓄

12、能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坝址 50 年超越概率 10%及 100 年超越概率 2%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分别为 0.052gal 和 0.155gal。1.3.4.2 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站点位于韩江水系梅江支流琴江的南支支流大梧溪的上游。属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黄狮村,毗邻河源市紫金县和汕尾市陆河县。工程区属中低山与丘陵地貌,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表高差达 400m以上。东南部山脊高程多在 900m 以上,最高峰石寮崠海拔 1073.5m;西北部山脊高程多在 500m 以上,最低黄畲海拔 340m370m 。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下统蓝塘群下亚群及燕山三期的中粒黑云母花岗

13、岩、岩脉,第四系地层以冲积、残坡积等形式分布于溪沟两岸,见少量崩塌堆积体。地质构造简单,其花岗岩侵入接触面在区内通过,接触面倾向围岩;山脊及岸坡部位、变质岩分布区岩体风化较深,而花岗岩岩体风化相对较浅;下水库岩体卸荷水平发育深度5m6m,上水库库区卸荷节理不发育,水平发育深度1m2m。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的形式向邻近的冲沟排泄。冲沟内一般常年有水,两岸岸坡及坡脚多有常年泉点出露。区内溪沟水、泉水( 地下水) 均对混凝土结构具有溶出型中等腐蚀。1.3.4.3 上水库工程地质条件上水库库周山体雄厚,库底地形平坦,地形封闭和成库条件良好;地表分水岭高程一般为 900m

14、1000m;冲沟内均有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常年泉点出露,枯水期分水岭地下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不存在水库渗漏问题。库岸整体稳定性较好,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危及水库正常运行的库岸稳定问题。主坝横跨水库区主冲沟,冲沟流向 N10W。坝址沟谷呈 “V”形,河床高程764m;左岸坝肩山体较单薄,为一条型山脊,高程 783m830m,库内岸坡平缓,库外侧地形相对较陡,综合地形坡度 3550;右岸山顶高程 863m,山体雄厚,地形较陡,综合自然坡度 35。出露地层为燕山三期( 53)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两岸残坡积物厚 0.5m1.0m,全、强风化、弱风化带下限埋深分别为0m5m、0m12m、5m20m。谷底基岩裸

15、露或分布少量粉砂土,一般无全风化岩体,强风化、弱风化带下限埋深分别为 0m3m 、5m10m。坝址区地质构造较简单,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规模较小,延伸长度一般小于 5m。地下水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坝区左岸地下水位埋深 0m30m ,右岸地下水位埋深0m15m。相对不透水层(q1.0Lu)的顶板埋深:右岸 15m20m ;河床4m5m;左岸 10m15m。副坝位于水库西侧垭口,垭口沟谷呈宽缓“W”形,最低高程 810m 左右,中部分布一高程 828m838m 的低矮山脊,其余部位地势平缓。左、右岸山顶高程均在 900m 以上,山体雄厚,地形较陡,自然坡度在 30左右。残坡积物厚1.0m1.5m,下

16、伏基岩为蓝塘群变质的长英角岩、云母角岩,岩层产状零乱,节理裂隙发育,未发现较大的断裂构造。受变质作用的影响,岩体风化强烈,全、强风化带下限埋深分别为 19m25m、25m 30m。垭口最低处地下水位埋深为 10m25m,相对不透水层(q1.0Lu)顶板最大埋深 35m55m 。1.3.4.4 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条件输水发电系统布置于上水库主坝线上游至下水库寨里一带,总体布置方向N60W。布置区山体雄厚,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山顶高程870m930m,上库一侧山坡地形较整齐,自然地形坡度 1535 ,上陡下缓;下库一侧山坡,地表冲沟发育,地形显得零乱,自然地形坡度 2045 。除上、下库进/出水口明挖段遇有变质岩,其余建筑物均置于花岗岩岩体内。上库进/出口花岗岩分布区大多基岩裸露,局部有少量的残坡积土,厚0.5m1.5m,变质岩分布区残积层厚 1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