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数形结合思想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16739 上传时间:2017-06-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数形结合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讲数形结合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讲数形结合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讲数形结合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讲数形结合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数形结合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数形结合思想(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 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2.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 原则: (1)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 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 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 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 显的说明

2、,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2)双方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 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 分析容易出错. (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 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 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 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 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3.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 (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 围; (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 围; (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 的大小关系; (4)构建

3、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 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 (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 (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 研究最值问题;,(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 (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4.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 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 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 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 是首先要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

4、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 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5.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 做到以下四点: (1)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 曲线的代数特征; (2)要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 (3)要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防重复和遗 漏; (4)精心联想“数”与“形”,使一些较难解决 的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以便于问 题求解. 很多数学概念都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善于利用 这些几何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方程、函数及不等式的 问题中的应用 例1 (1)已知:函数f(x)

5、满足下面关系. f(x+1)=f(x-1); 当x-1,1时,f(x)=x2,则方程f(x)=lg x解的个数是( )A.5 B.7 C.9 D.10 (2)设有函数f(x)=a+ 和g(x)= 已知x-4,0时恒有f(x)g(x),则实数a的取 值范围是 .,思维启迪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lg x的图象,由它们交点个数判断方程的解的个数; (2)先将不等式f(x)g(x)转化为 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 的图象,移动 的图象使其 满足条件,数形结合得要满足的数量关系. 解析 (1)由题意可知,f(x)是以2为周期,值域 为0,1的函数. 又f(x)=lgx,则x(

6、0,10,画出两函数图象, 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2)f(x)g(x). 即 变形得 令 变形得(x+2)2+y2=4(y0), 即表示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上半圆;,表示斜率为 纵截距为1-a的平行直线系. 设与圆相切的直线为AT,其倾斜角为 , 则有,要使f(x)g(x)在x-4,0时恒成立, 则所表示的直线应在直线AT的上方或与它重 合, 故有1-a6, a-5. 答案 (1)C (2)a-5 探究提高 (1)用函数的图象讨论方程(特别是 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 的解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 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

7、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 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 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的个数. (2)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 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 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 量关系来解决不等式的解的问题,往往可以避免 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 (3)函数的单调性经常联系函数图象的升、降; 奇偶性经常联系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最值(值域) 经常联系函数图象的最高、最低点的纵坐标.,变式训练1 已知f(x)是定义在 (-3,3)上的奇函数,当0x3时, f(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不等

8、式 f(x)cos x 0的解集是( ) A. B. C. D. 解析 不等式f(x)cos x0等价于,f(x)0,cos x0,或,f(x)0,cos x0,画出f(x)在(-3,3)上的图象,cos x的图象又 熟知,运用数形结合,如图所示,从“形”中找 出图象分别在x轴上、下部分的对应“数”的区间 为,答案 B,二、数形结合思想在求参数、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例2 已知实数x,y满足x2+y2=3(y0), (1)求m的取值范围; (2)求证: 思维启迪 m可以看作两点(x,y)与(-3,-1)连线 的斜率,b可以看作直线y=-2x+b在y轴上的截距. (1)解 m可看作

9、过半圆x2+y2=3(y0)上的点 M(x,y)和定点A(-3,-1)的直线的斜率.,由图可知k1mk2(k1,k2分别为直线AM1,AM2的 斜率), 圆心到切线k2x-y+3k2-1=0的距离为,(2)证明 b可看作斜率为-2,过半圆 (y0)上一点P(x,y)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由图可知n2bn1,P2C的方程为 探究提高 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 性质,反之,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思想能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 合起来,恰当地运用可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 过程.,圆心到切线P1B:2x+y+c=0的距离,x2+y2=3,变式训练2 已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

10、程x2+ax+2b=0 有两个根,一个根在区间(0,1)内,另一个根 在区间(1,2)内,求: (1)点(a,b)对应的区域的面积; (2) 的取值范围; (3)(a-1)2+(b-2)2的值域. 解 方程x2+ax+2b=0的两根在区间(0,1)和 (1,2)上的几何意义分别是:函数 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在区间(0,1)和 (1,2)内,由此可得不等式组,f(0)0,f(1)0,b0,a+2b+10.,y=f(x)=x2+ax+2b,在如图所示的aOb坐标平面内,满 足约束条件的点(a,b)对应的平 面区域为ABC(不包括边界). (1)ABC的面积为,(h为A到Oa轴的距离).,(

11、2) 的几何意义是点(a,b)和点D(1,2) 连线的斜率. (3)(a-1)2+(b-2)2表示区域内的点(a,b)与定点 (1,2)之间距离的平方,(a-1)2+(b-2)2(8,17).,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例3 已知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A、PB 是圆x2+y2-2x-2y+1=0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C 是圆心,求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 思维启迪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与圆.作出圆 的切线PA、PB,则四边形PACB的面积S四边形PACB =SPAC+SPBC=2SPAC.把S四边形PACB转化为2倍的 SPAC 可以有以下多条数形结合的思路.

12、,画出对应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明确所求,求解得结果,解 方法一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沿直 线3x+4y+8=0向左上方或向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 时,直角三角形PAC的面积SRtPAC 越来越大,从而S四边形PACB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四边形PACB变 小,显然,当点P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垂 直直线时,S四边形PACB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方法二 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设点P坐标为(x,y), 则 由勾股定理及AC=1,得 从而欲求S四边形PACB的最小值, 只需求|PA|的最小 值, 只需求|PC|2=(x-1)2+(y-1)2的最小值,即定点C

13、(1, 1)与直线上动点P(x,y)距离的平方的最小值,它,也就是点C(1,1)到直线3x+4y+8=0的距离的平 方,这个最小值 方法三 利用函数思想,将方法二中 中的y由3x+4y+8=0中解出, 代入化为关于x的一元函数,进而用配方法求最 值,也可得,PACB,探究提高 本题的解答运用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运动变化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 想以及配方法,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 学问题快速得以解决. 变式训练3 (1)已知点P在抛物线y2=4x上,那么 点P到点Q(2,-1)的距离与点P到抛物线焦点距 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 ),A. B. C.(1,2) D.(1,-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椭圆 的焦距为2c,以点O为圆心,a为半径 作圆M.若过点 作圆M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解析 (1)定点Q(2,-1)在抛物线内部,由抛物线 的定义知,动点P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 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当点P到点Q和到抛物线的 准线距离之和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显然点P是 直线y=-1和抛物线y2=4x的交点,解得这个点的坐 标是,(2)设切点为A,B,如图所示,切线AP、PB互相 垂直,又半径OA垂直于AP,所以OPA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可得 所以 答案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