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161186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就以秋天作为结婚的日期吧。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你的车赶来,把我的嫁妆拉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自从我到你家,就一直过着穷日子。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你言行没有准则,三心二意。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做你的媳妇,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静地想一想这件事情,只有自己伤悼自己。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当初你誓言真诚,态度诚恳,根本不会想到你会违背誓言。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贵妇们)姿色浓艳神态高远美丽而自然,一个个皮肤细腻身材匀称。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太监们骑马平稳而快捷,御厨们连续不断地送上种种美味佳

2、肴。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席间萧管鼓乐感动鬼神,交通要道挤满了宾客和随从。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江边的杨花像雪一样纷纷飘落遮盖了水中的白蘋,鸟儿衔着妇女们遗落的“红巾”惊飞而去。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孟尝君的随从们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冯谖粗劣的食物吃。 (06 年真题)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客人对待。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我整日忙于事务,被忧虑之事弄得很昏乱,加之天性懦弱愚鲁,陷于国家事务中无法脱身,得罪了先生。孟尝君怪其疾也。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么快感到奇怪。 (09 年真题)不拊爱子其民。不抚爱百姓把他们当子女看待。

3、 (08 年真题)因而贾利之。反而用商人手段从他们身上获利。于是梁王虚上位让出上位(07 年真题)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遭受祖宗神灵的惩罚(11 年真题)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送走夕阳,迎来皓洁的月亮,也是谪居生活中的美事啊!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希望后来的人与我有相同的志趣,接着修葺它。 (10 年真题)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凡是长安富豪人家修建观赏游览场所及贩卖水果的人,都争着请他去为他们种树。且硕茂蚤实以蕃。而且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能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以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罢

4、了。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就得以保全了,它的本性也得到发展了。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甚而用手指甲抓破树皮来验看它是死是活。 (11 年真题)木之性日以离矣。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地丧失了。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看见官吏们喜欢把法令弄得很烦琐,好像很同情百姓的样子,可是最终却给百姓造成灾祸。 (06 年真题)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而人心安定呢?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早早地让你们煮蚕茧取蚕丝(09 年真题)其莳也若子栽种时像对待字女一样细心(10 年真题)西湖七月半弱管轻丝,竹肉相发。萧笛低吹琴瑟轻弹,笛

5、声和歌声相伴和。不舟不车,不衫不帻。不乘船不坐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 (06 年真题)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亮月也看,看月亮的人也看,不看月亮的人也看,而实际什么也没看到。茶铛旋煮,素瓷静递。 一锅茶很快就煮好了,洁白的瓷杯轻轻传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好友佳人,相邀约坐在月下,或藏身树下,或逃到里湖躲避喧哗吵闹。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人的声音与音乐的声音相混,像开水沸腾像撼动山岳一样,像梦中的惊叫又像是说梦话,听的人什么也听不见,犹如聋子一样,说的人等于没说,犹如哑巴一样。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轿夫向船上的人呼叫,用关闭城

6、门吓唬他们。岸上人亦逐队赶门。岸上的人也一队接一队赶在关城门前进城。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断桥的石阶开始凉下来,在石阶上摆设宴席,招呼客人放情饮酒。季氏将伐颛臾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那个颛臾,从前的国君曾让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呀!,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站立不稳却不去扶助,跌倒了却不去搀扶,那还用帮助盲人的人干什么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野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种不

7、说自己想要那样做却又一定要为之辩解的做法。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国君啊!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09 年真题)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10 年真题)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就搞好文教德政而使他们来(11 年真题)齐桓晋文之事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孔子的门人,没有一个讲述齐桓公和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传下来,我没有听说过。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用安抚人民的方法去实行王道,那是没有谁能阻挡得了的。 (06 年真题)3.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

8、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那些家禽家畜,看到他们活得那么好,就不忍心看着他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一些心地仁厚的人们总是要使厨房离自己的住处远一点。4.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诗经里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猜测到” 。这句话像是说的您。5.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惠够能惠及禽兽,而百姓却得不到恩惠,这是什么原因呢?6.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这样那么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手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眼睛去看,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

9、不广施恩泽。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敬爱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敬爱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样容易了。 (08 年真题)8.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所以大王您的不行王道去统一天下,不是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一类的事情;而是属于替年迈力衰的长辈按摩肢体一类的事情。9.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古代的圣贤之人,之所以大大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没有别的,善于把他所做的事情推广到别的事情上罢了。10.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10、?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是为了好吃的食物不能满足口腹之欲吗?轻暖的衣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吗?还是为了文采美色不能满足观赏的需求吗?琴瑟歌唱不能满足赏听的需求吗?侍奉左右的宠臣不能满足役使的需求吗?11.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那么,您所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扩张国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想得到的东西,就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07 年真题)12.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

11、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使天下想做官的人们都愿意在大王您的朝中做官,耕田的人们都愿意在大王您的田野里种地,经商的人们都愿意到大王您的街市上做生意,旅行的人们都愿意行走在大王您国土的道路上,天下那些对自己的国君不满的人都愿意来到大王您的跟前申诉。13.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抚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妻子孩子;遇到好年成终身饱暖,遇上灾荒年景,也能不饿死;然后让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百姓也就容易听从了。14. 谨庠序

12、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搞好学校的教育,反复阐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再背负东西头顶东西在道路上奔驰了。15.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就可以实行王道了(09 年真题)1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视力能够看清秋天毫毛的尖梢(11 年真题)谏逐客书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然后才能用,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装饰在朝廷上;犀角、象牙制造的器具就不能成为玩赏喜好的东西了;郑过、魏国的女子就不能充满后宫,良驹名马就不能在马厩

13、里饲养,江南金属就不能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也不能成为美丽的色彩。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因此,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嫌弃任何细流,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深广;做君王的不排斥前来归附的民众,所以能够使他的恩德昭明。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出产于秦国值得珍贵的东西很多,不出生在秦国而愿意为秦国效忠的人也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伤害民众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对外则与各诸侯国结怨, (这样下去)想要秦国没

14、有危险,是不可能的。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过去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他们。 (06 年真题)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像蚕吃桑叶一样兼并诸侯国的土地(07 年真题)遂散六国之众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09 年真题)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事业(11 年真题)驳复仇议1. 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杀死应该表彰的,这就叫滥杀,亵渎刑法到了很严重的程度。2. 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追求合乎道理的人不知努力的方向。 (08 年真题)3. 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将谢罪认错都来不及,而又哪里能惩处呢?(06 年真题)4. 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这不是死在官吏的手上,这是死

15、在法律的规定上。5. 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仇视天子的法律,而且杀害奉行法律的官吏,这就是悖逆狂傲而犯上。6. 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元庆能够不超越礼的规定,奉行孝道为义而死,这一定是个懂得大道理的人。7. 其非经背圣否定经典背离圣人(10 年真题)答司马谏议书1.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大约儒者所争论的,主要在于名称与实际的关系;名称与实际的关系弄清楚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掌握了。2.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我却以为,接受皇上的命令,在朝廷上议论修订法律制度,然后交给各职能部门,不是侵犯其他官员的权利;实施前代圣王的政治,以求兴利除弊,不是滋生事端;为国家管理财政,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的言论,斥责奸伪巧辩的小人,不是拒绝别人的批评。3.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把不关心国家事务、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