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155659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4单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116.化石吟编写:李磊 初审:刘亚 校审:张瑞颖、李继兵 审批:刘俊华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葱茏 骸骨 档案 猛犸 悄然 骸骨: 葱茏: 太古: 叹服: 造物主: 海枯石烂: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

2、点?4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二课堂研讨:1.解题:化石吟是一首 诗,以诗的形式写 。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 3 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3)摘录出诗中 4、6 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2(4)第 3 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 ,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

3、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三.巩固达标:人常说,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真正的痛苦。虽然我们是小小少年,生活的天空晴多阴少,但我们依然在每一天为达成我们的每一个小小心愿劳碌拼搏。那一个个来去匆匆的身影,凝聚了几多苦乐悲欢。用笔用心记录下达成愿望的心路上的一段心绪,一缕情怀,让心怀通过倾诉变得更加健康而亮丽。春天的小语是枝头的青绿,夏天的欢声是翻腾的热浪。秋天的吟唱是大地奉献给人类的渴望,冬天的倾诉是白雪带给我们的肃穆与冥想。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是我们少年人的向往!珍惜宁静,放飞童心。(1)给加

4、粗的字注音一缕()冥()想 吟()唱 湛()蓝 肃穆() 倾()诉(2)这是一段文学栏目的少年主持人的话,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请简答。(3)文中“春、夏、秋、冬”四句写出了()A努力向上的精神 B少年的情怀C四季的美好 D喜怒哀乐(4) “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 ,作为主持人的话,实际上是说_。(5) “放飞童心” ,可与第一段中的“_”二字照应。四.课堂小结: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 ,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317.看云识天气编写:李磊 初审:刘亚 校审:张瑞颖、李继兵 审批:刘俊华学习目标: 快

5、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学习过程1、检查预习2、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思考品味: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 “往往” 、 “常常”两个副

6、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1) “改名换姓” 、 “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4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 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

7、句子?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5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18.绿色蝈蝈编写:王冰太 初审:刘亚 校审:张瑞颖 李继兵 审批:刘俊华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增加字词积累。 2、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蝈蝈的生活习性 3、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4、巧用读书笔记,增加知识储备。学习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2. 体会文章语言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 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

8、你一定能做得更好!)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静谧( ) 大颚( ) 吮取( ) 钳子( )低劣( ) 篡夺( ) 喑哑( ) 窸窣( )gu ( )火 shu( )猎 贪 ln( ) 哀 ho(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 )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6这并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 ) 二、课堂研讨:整体感知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2.用简洁语言归纳梳理结构3.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

9、依据,并说说你的启示吗?3.合作学习(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探究体验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再读(默读) ,探究品味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质疑。小组交流,代表发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7三:小结四.学习反思:学过本文,你有何收获?还应加强什么?写下来19.月亮上的足迹编写:王冰太 初审:刘亚 校审:张瑞颖 李继兵 审批:刘俊华学习目标:1.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2.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

10、容要点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2.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得更好!)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观测( c ) 泯灭( mn ) 厄运( ) 发酵( xio )B、啜泣( chu ) 小憩( q ) 竦峙( sh ) 飞跃( yu )C、铁锹( qio) 海域( y ) 卓越(zhu ) 潜行( qin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8D、干涸( g ) 梦寐( mi ) 畅谈( ch

11、ng ) 轨道( gu)2、选择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清澈 倔强 玷污 堕落B、点缀 雏形 畅谈 观测C、慷慨 闲适 禀告 风韵D、报酬 奥恼 蹂躏 分辩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昂首挺立: 畅谈: 可望而不可即: 神往: 4、给下列各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_(探索、摸索、求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2)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了每秒 10.5 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_(奔、飞、驶)去。 (3)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_(挂、飘、悬)在飞船的上方。(4)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_(观

12、看、观测、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二、课堂研讨:1.整体感知(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9(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2.合作学习(1)读课文的第 5、11 语段,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2)结合课文第 4 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思考: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3.探究体验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

13、片断说明。三:小结四:巩固拓展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文段一:7 月 21 日凌晨 5 点 17 分 40 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21 日上午 11 时 39 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 点 51 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10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 1969 年 7 月 21 日 11 点 56 分 20 秒。这是一个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 概括文段内容。 2. 文段以_为其写作顺序,语言标志有_。 3. 为什么作者要精确地记录登月的时间? 文段二:在树林里,有时人们会听到“笃、笃、笃”的响声。如果你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会发现,这是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工作” 。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 ,这就是像钢凿一样的嘴壳。它祖代相传,以食虫为生。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敲、西啄啄,从敲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分,然后在树上啄一个小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害虫虽然隐藏在树干深处,但一旦被啄木鸟发现,便休想逃命。根据调查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