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精选)

上传人:Si****19 文档编号:161229643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精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 一)三、论述题1、遥感的主要使命和任务。1、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2、遥感技术系统 :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空间部分(空基系统)、地面部分(地基系统)。从功能的角度:观测系统、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系统。 3、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并排列成谱。4、瑞利散射 :由尺寸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的微粒引起的散射。5、米氏散射 :由尺寸与波长相当的微粒(水滴、

2、烟尘、花粉、气溶胶)引起的散射。6、大气层窗口 :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7、镜面反射 :电磁波照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反射。8、漫反射 :电磁波照射到一定粗糙程度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并且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反射亮度是相同的的一种反射。(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的一种反射)9、方向反射 :由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的复杂性,电磁波往往在某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10、反射率 :物体的反射通量(单位时间内的反射能量)与入射通量之比,即 E/E。11、 波谱反射率 :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3、。12、波谱反射特性 :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13、遥感平台 :遥感过程中,搭载传感器(成像设备)的工具。14、卫星轨道根数 :用于确定轨道形状及卫星在某时刻的位置需要的参数。(表示卫星运动轨道特征的参数)15、近极轨道 :环绕地球两极并且轨道倾角约为90 度附近的卫星轨道。16、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 (太阳高度角不发生变化的卫星轨道)二、问答题1、遥感中为什么要讲电磁波知识?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

4、、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遥感的任务,是通过探测和记录观测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来实现的。遥感中的问题: 1、观测对象(称为 “地物”)的表现形式(色调或颜色) 、2、传感器的设计; 3、观测图像的识别与理解。这些问题与电磁波有关,所以需要了解电磁波。2、电磁波有哪四个要素。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幅;传播方向;偏振面(包含电场矢量的平面)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蓝色?当天空晴朗时,空气中的微粒(水分子、气体分子)尺寸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引发瑞利散射,并且微粒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关系为:1/ 4 。所以波长越短,散射能

5、力越强。在三原色中,蓝色波段的波长最短,所以散射的能力最强。所以天空成蓝色。4、云、雾为什么呈白色?云雾是由大气中的气溶胶、液溶胶组成,所以它们的微粒半径尺大于可见光波长,此时会发生米氏散射,而米式散射的强度几乎与波长无关,所以各波段的散射几乎相同,云雾呈白色。5、遥感是根据什么要选择大气窗口的?大气窗口表示的是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所以选择大气窗口时要先考虑大气透过率;其次,因为遥感需要使用电磁波去分辨地物, 所以该电磁波需要对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反射率,便于进行区分。6、当太阳光入射到地面时,为什么会发生三种不同形式的反射?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物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

6、电磁波入射到地面的波长和入射角也有不同,所以导致产生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散射。7、结合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反射特性曲线,说明在进行森林普查时为什么要选择近红外波段进行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是什么?8、试绘出一些常见的地物(雪地、阔叶树、针叶树、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并说明它们的差异对遥感图像色调的影响。(课本P21 页)10、遥感为什么要使用近极轨道?通过近极轨道, 卫星可以观察到地面目标区域就越广,进而可以获得全球覆盖。11、 遥感为什么要使用太阳同步轨道?(1) )能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飞过成像区域上空,成像区域在每次成像时都处于基本相同的光照条件,便于监测地物的变化情况

7、。(2) )对卫星工程设计及遥感仪器工作非常有利(3) )有利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2、遥感平台的姿态及其对遥感成像的影响?遥感平台的姿态主要有:滚动、俯仰、偏航三种姿态。不同的姿态对遥感成像有不同的影响。滚动和俯仰会导致遥感图像出现的非线性变形,而偏航会导致其发生线性变形。遥感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它主要应用于 :农林、地质、水文、海洋、气象、环境。从室内的近景摄影测量大大范围的陆地、海洋信息的采集以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有 :资源勘查、环境监测、植被监测、沙漠

8、化监测、气象分析。定性(是什么?) 、定量(有什么?) 、定位(在哪里?) 、演变规律分析(变化否?)2、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初级阶段遥感技术的特点: 完善了地面到空中取得像片的手段;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发展阶段的特点: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方法、原理及多光谱、彩色摄影、机载侧视雷达成像技术成熟;使用多样化平台(飞机、气球、火箭等)出现了判读仪器,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始用于规模军事侦察和地形测图。飞跃时期遥感技术的特点:光机扫描、CCD 扫描仪成像技术、星载 SAR 技术成熟;成像幅面大、覆盖范围广,基本全球成像;影像获取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用于资源

9、勘查、军事侦察、地形测图;波段数目多,可用波谱范围宽。遥感技术的优势?(自行解答)课件答案:效率高,效益好(特别大范围、宏观、境外等应用);客观性好(与传统方法比较);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传输型卫星可周期性观测)。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二)名词解释:传感器 :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设备画幅式传感器 :在空间摄站上摄影的瞬间,地面上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的辐射信息一次性地通过镜头中心后在焦平面上成像的成像装置。推扫式传感器 :在城乡过程中,采取线阵列或面阵列的形式对地面垂直目标进行推扫以获得电磁波信息的成像装置。側扫式传感器 :又称光学传感器,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

10、遥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像装置。多光谱传感器 :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的成像装置。同轨立体观测 :在同一条轨道的方向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异轨立体观测 :在不同轨道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黑白图像 :只有亮度差别,无色彩差别的图像。彩色图像 :具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等色彩信息。彩色图像一般分为: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全色图像 :黑白图像的一种,记录了所能探测到的景物所有电磁波信息(一般包括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的黑白图像。多光谱图像 :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

11、息, 形成的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不同波段图像在几何上是完全配准的,但记录的是景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信息。热红外图像 :记录的是地物热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微波图像 :记录的是波长在 1mm 1m 之间范围内的地物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画幅式图像 :由画幅式相机拍摄的具有面中心对称特性的图像。面中心投影图像 :地面上所有点均通过投影中心在投影平面上成像,图像几何关系稳定。面阵图像 :即面中心投影图像。线中心投影图像 :同一幅图像有多条扫描线构成,任意一条扫描线上的点都通过某一投影中心成像,扫描线内几何关系稳定。线阵图像 :即线中心投影。点中心投影图像 :同一幅图像有许多扫描点构成,每一扫描点的

12、几何关系都不一样。立体图像 :两幅同一地区不同角度的立体像对。空间分辨率 :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所对应地面尺寸。光谱分辨率 :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辐射分辨率 :反映了传感器对电磁波探测的灵敏度。对图像的色调和表面细节有影响。时相分辨率 :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Landsat 卫星 :美国发射的用于进行地球资源勘查的系列卫星,至今为止已经发射了 7 颗(一颗失踪),现在正常运行的是4, 5 号卫星。 4、5 号卫星的轨道高度是 705 千米,轨道倾角是98 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准回归周期是17天,星

13、体上分别携带了MSS(4 波段)、TM ( 7 波段)传感器。 7 号卫星的轨道高度 705.3 千米,轨道倾角是 98.2 度,准回归周期是 16 天,星体上携带了 ETM+(7 波段、 1 全色)、SEAWIFS 传感器。SPOT 卫星 :法国发射的高性能地球观测系列卫星,至今已经发射4 颗,现在正常运行的有 2、 4、 5 号卫星。卫星的高度统一为830 千米,轨道倾角为 98.7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回归周期26 天, 1、2、3 号卫星上携带了HRV( 3 波段、 1 全色)传感器, 4 号卫星上携带 HRVIR (4 波段、 1 全色)传感器。IKONOS 卫星 :美国 Spac

14、eImaging 公司 1999 发射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中的第一颗商业卫星, 轨道高度为 681 千米、轨道面倾角为 98.1 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体上携带了 SPACEIMAGING ( 4 波段、 1 全色)传感器Landsat 图像:由 Landsa 卫星拍摄的图像, MSS 传感器所得到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 80 米, TM 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 米, ETM+ 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 米,全色 15 米。除 MSS 的辐射分辨率为 6 比特外,其余为 8 比特。SPOT 图像:由 SPOT 卫星拍摄的图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10 米,多光谱波段的分辨率为 20 米,辐射分辨率 10

15、比特。IKONOS 图像 :由 IKONOS 卫星拍摄的图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1 米,多光谱波段的分辨率为4 米,辐射分辨率为11 比特。雷达图像: 通过侧视雷达按回波时间顺序计算地面目标的影象位置,通过对微波的散射特性决定影象色调从而得到的影象称为雷达图像。斜距投影方式 :投影过程中,物体的在投影平面上的斜距比实地地面距离小。而且同样大小的地面目标,离天线正下方越近,在像片上的尺寸越小,这种投影叫斜距投影。透视收缩 :当雷达波束照射到位于雷达天线同一侧的斜面时,雷达波束到达斜面顶部的斜距和到达底部的斜距之差要比斜面对应的地面距离小。所以在图像上的斜面长度被缩短了,这种现象称为透视收缩(foreshortening)顶底位移 :当雷达波束到斜坡顶部的时间比雷达波束到斜坡底部的时间短的时候,顶部影像被先记录,底部影像被后记录,这种斜坡顶部影像和底部影像被颠倒显示的现象称顶底位移。雷达阴影 :当 90o时,在斜坡的背后有一地段雷达波束不能到达,因此地面上该部分没有回波返回到雷达天线,从而在图像上形成阴影复介电常数 :表示物体导电、 导磁的一个参数。(由表示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表示耗损因子(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或衰减)的虚部组成)。极化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