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227303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8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1978今),通史时空坐标,总述: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时段特征概览,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思想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

2、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内容索引,考点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与外交,考点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点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成果与科教、文艺,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考点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与外交,一、民主法制走向健全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主干知识排查,2.民主制度的完善

3、 (1)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了上级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村民选举制度。,二、“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 1.理论: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

4、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根据中葡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4.海峡两岸关系 (1)1979年以后,两岸关系趋向缓和,1992年两岸达成共同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2)“”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是阻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中美建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发挥联合

5、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2)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展开反恐外交。,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2)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3)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5.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1.新时期中国全面改革的成就 (1)政治上,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实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外交上,实施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战略。 (3)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文教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与科技。,热考重

6、点深化,2.两岸关系发展的三大阶段及特征 (1)两岸关系紧张对峙期(19491979年):两岸关系是一种隔绝、敌对、对抗的关系,两岸隔海对峙,人为地将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 (2)两岸关系民间接触期(19791992年):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两岸关系进入了“冷和”阶段。随后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使得两岸关系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得到发展。,(3)两岸关系和平交流期(1992年至今):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实现“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200

7、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的嚣张气焰;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3.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的关系,短板1时空逻辑不足,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解析,高考短板突破,查短1989年以后,中国不再订立同盟条

8、约,主要原因当从中国内部寻找,本着此原则可快速确定D项为答案,错选主要原因是考生不会灵活运用分析历史原因的逻辑关系。 补短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时注意以下几种现象的决定地位:如内因、主观、生产力、经济基础等范畴内的历史现象。,针对练1 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一边倒” B.抗美援朝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政策,解析,解析从新中国成立后强调“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可知A项正确,不符合题

9、意; 抗美援朝对抗美国,与题中“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相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参加日内瓦会议也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不结盟政策是打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与世界各国结伴而不结盟,不能体现题干“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短板2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例2(2012北京文综)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 B. C. D.,解析,查短本题考生主要错在记忆不准,

10、与非洲国家相关的外交活动是史料考查主旨,50年代初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与非洲无关,不结盟运动不是中国发起,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与中国北方周边国家发展外交合作,均与非洲无必然联系,由此排除,答案为A。 补短全国卷在本考点下的命题频率很少,多集中于基本史实的识记,难度也较小,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应是备考的主方向。,针对练2 有学者在总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外交时,概括为:“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结合下表,对此概括解读错误的是(),解析,返回,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独立自主政策是我国一直以来始终奉行的

11、基本外交政策,不符合“大调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以来,在反霸、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并加入世贸组织,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返回,考点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12、主义道路的起点。,主干知识排查,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改人民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三、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1.1984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推进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3、制的建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

14、对外开放的标志。 (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六、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交通事业 (1)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 (2)改革开放后,取消了对乘飞机的许多限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讯事业 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4

15、.大众传媒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 (1)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热考重点深化,(3)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

16、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四大因素 (1)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思想自由开放。 (2)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科技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人们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4)外交上,对外开放后,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综合认识 (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一个目标: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两个领域:对内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4)五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短板3调动知识不力、思维发散不够,例3(2016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