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225952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试高分策略,第二部分,第3关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栏目导航,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古诗鉴赏,读懂诗歌是第一步。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歌,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进而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总之,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第一步,读标题把握关键信息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携带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

2、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例如:,2.联想标题隐含的信息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含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能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例如:,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一般在题目中含有“歌、行、引、曲、吟、谣”等表示体裁的字,如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诗。 第二步,读正文理解“诗家语”

3、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作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1词语的错综颠倒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

4、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个因素。,2词语的超常搭配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秋色”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这似乎有悖于生活逻辑,但它却获取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词人巧妙地将抽象与具象

5、嫁接在一起,便有了化抽象为具象的感染力。这起调二句不仅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的景色,而且营造了一种烟波浩渺的雄阔意境,这与词人达观豪迈的胸襟是极为相称的,为下面写自己不畏风浪险阻的胸怀进行了很好地渲染,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从这里,我们亦可窥见张孝祥的词作风格应介于苏轼与辛弃疾之间,既有苏的清旷,又有辛的雄豪。,3词语的省略压缩 诗歌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蕴含极丰富的审美信息,往往会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省略压缩的情形比较复杂,譬如省略句子的一些主要成分,或主语,或谓语,或宾语,句中的介词也常常被省略,所以要求我们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这也是一种可能考到的题目。如贾岛

6、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但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将其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根据生活的逻辑、积累的经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有时就连极关键的动词也可以全部省略。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按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店,见残月一弯,上板桥。踏秋霜,留下移行足迹。,4诗句的反常组合 在古代诗歌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接顺序也可以突破常规,它不一定会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

7、的逻辑规律,这样反而能收到突兀奇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首联便是句子的反常组合。按常理,应先说“昨夜”, 再说“今朝”。这里却把“朝闻离歌”之事置于句首叙说,就突出了与朋友别离的悲凉氛围。古代诗歌中这类句子的倒装现象,被诗评家称为“逆挽”笔法。 总之,语序的倒置在形式上主要是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在内容上主要是为了强调某些意蕴,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在读懂“诗家语”的基础上,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对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以翻译为: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在“读懂”这一步上,要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明诗意,明题意。,第三步,赏意象参悟意境 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

9、,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月亮”“鸿雁”,是相思的代名词;“梧桐”“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红豆”“连理枝”“比翼鸟”用以表达美好的恋情。,第四步,读注释掌握背景资料 诗歌注释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的信息,因为如果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命题者肯定不会加上,加上了就必然会对理解诗歌有帮助,所以这些注释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注释所暗示的内容有: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提

10、供“诗歌作于贬官或流放”一类的注解暗示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心境。,模板演示,自主尝试 (1)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 解析:画线句是对北宋都城汴梁荒凉破败之景的描绘: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破坏,其中的陈列物石马已残破不堪,铜驼也见状悲泣。诗句运用了对仗(对偶)手法,“残”“废”写出了陵园的荒凉情景,“泣”字采用拟人手法,寄托了京都百姓的哀痛。情景交融,使人感慨万千。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叙事特色一般要考虑叙事的视角、叙事的顺序、叙事的

11、手法等。阅读诗歌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从北方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悲惨经历。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这种口吻就显得自然真切,叙事中带有凄凉感与孤独感,情感十分明显。同时,叙事中的对比也十分鲜明,如权贵的歌舞升平、不问军情与百姓的心系故国形成对比,主人公亡国前后的境况也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了百姓的流离之苦。 答案: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