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61221719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方案评定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各专业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操作指南。根据 _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xx1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4号)、 _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 _(粤教高函xx170号)、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_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xx19号),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出发,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提出xx级专业人才培养方

2、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编制xx级人才培养方案要以 _16号文、4号文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按照学院“平台加模块、专业加专长、技能加技巧”的人才培养总模式,编制出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华夏”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各专业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

3、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任职资格;要关注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新趋势;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努力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2、建立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的有效方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 1 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行业无标准的,要与行

4、业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 3、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支撑原则。各专业要在学院人才培养总模式下,提炼各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要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诚信笃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及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优良品质,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主要内容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学制与招生对象;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面向;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描述;与评价;毕业要求;教学进程表、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分类课程学时(学分)

5、分配表、实践教学安排表等。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1、通识必修课一览表(全院统一开设) 2 说明:通识必修课一览表中的学时数为参考值,各专业有专业实训周时,应对相应理论和实践学时及总学时进行修改。 2、通识选修课(全院统一安排) 通识选修课,是使学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专业方向的平衡发展。 在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通识选修课,每学期学生必须选修一门,2学分,共计6学分。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1)

6、专业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是指该专业适应某职业领域或行业工作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应以够用为度,原则上为35门,同一专业群应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既包括特定职业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一系列涉及到职业素养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课程。这些应设计成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一体化、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的课程,原则上为68门,总学时数不少于384学时,每门课程周学时4以上,且必须为考试课程。 同一专业的不同方向应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程,以及至少4-

7、6门相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另外还可以开设不多于两门的方向核心课程。 (3)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属于专项功能性课程,是形成专长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补充。 专业实践课程一般是以周为单位的实践课程。如:专业实训周、顶岗实习等。 4、专业选修课 开设专业选修课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专业选修课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同一学期内课程类型应相同,每学期学生二选一或三选一,2学分,共计4学分。 5、劳动课 开设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教育时间为一周,不占用教学周数;理工、艺术类安排在

8、第一学期;经管类安排在第二学期。 五、学时和学分安排 1、学时安排 (1)各专业课内教学总时数控制在16001800学时之间。课内教学总时数包括:理论讲授课、课内实训课(如军训与入学教育、随课实训、专业实训周等)。 (2)教学活动总学时控制在20002160学时之间。 教学活动总学时课内教学总学时课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学时 课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时数包括顶岗实习(一年)及其他综合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 (3)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总学时,应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55%,具体每门课程学时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B类课程不得搞理论与实践各50%一刀切;第一、二学年的

9、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原则上不少于课内教学总学时的30%,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2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周,劳动教育1周、课内实训周、顶岗实习36周)以每周16学时计算。 (4)各学年的周学时安排 第一学年周学时不高于24(含通识选修课),第二学年周学时不高于22(含通识选修课),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按周学时16计算。 2、学分分配 课程的学分根据该课程所需的教学量及其性质决定。 (1)学分的最小单位为1学分,一般16学时为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个学分。 (2)总学分在125135之间。 六、教学团队与教学设施 1、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的要求:基本条件要达到国家和省

10、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包括: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教师知识、能力与素质。 2、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实训实习条件)的要求:基本条件要达到国家和省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_络教学条件。 七、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基本条件要达到国家和省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包括:教材选择与建设、网络资源建设。 八、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建议 1、考核评价 包括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 2、教学方法建议 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九、其他要求 1、教学周 第一学期为1

11、2个教学周,第二、三、四学期为16个教学周,第18周为备考周,第19周为考试周。第五、六学期为顶岗实习,共36周。(第三学年的安排先空着,待董事会决定后再补充,谢谢) 2、考试 每学期考试课程应控制在3-4门。 3、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每个专业可以安排一般不超过的两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并指定一种为必考。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在教学进程表中的课程名称前加“”号,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免修该门课程。其中,学生获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的奖励,则比照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免修标注“”的课程。 4、学生应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含B级)和全

12、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以上(含一级)。 5、学生必须获得通识选修课的学分。 6、学生必须接受劳动教育并给予劳动教育成绩评定。 7、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见附件1,排版要求见附件2。 8、教学进程表须在制作word文档的基础上,另作出Excel文档。 教务处 二一五年三月十日 xx级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xx-01-02 14:46 | #2楼 1【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财务管理 代 码: 2【招生对象】 普高生 3【学制】 三年 4 【职业范围】 5【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和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税务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完成中小规模企事业单位账务、税务、审计处理

13、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从事出纳、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计算机财务信息处理和财务管理等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6【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目标,实施“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财务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信息管理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按会计核算,企业理财,信息管理,会计软件维护等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教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获得各种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成长为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一线应

14、用型会计人才。 7【人才规格】 1)知识结构要求 知识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数年的在校学习,逐渐构建起自己适应职业要求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重心在于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包括社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通过三年的学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如下: (1)具有面向市场经济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必备的专业及文化知识。 1 (2)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手工及计算机处理各类企事业单位业务核算的方法。 (3)掌握财务管理及基本经营管理业务知识。 (4)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业务知识,熟悉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及业务知识。 (5)

15、熟悉并掌握与会计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 (6)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ERP、电子商务、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的操作,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2、能力结构要求 随着终生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使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明晰,即“综合能力观”开始被人们接受。学生能力结构的构建应以必要的知识作支撑,由模仿开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完成能力训练。由实验、实训到企业实习,完成任职岗位群所需要的主要能力的训练。能力结构包括自我教育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下述能力要求。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阅读一般经济管理文献; (3)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取得相关技术等级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