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221670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影响,导航课标考纲,考纲点击 1.明确不同地区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了解不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3.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特别及其产生的影响。,微网构建,演练互动课堂,考向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 (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_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_。 (2)类型:按性质和规模不同分为_和乡村两大类型。,聚居,设施,城市,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西北干旱,青藏,云贵,平原,丘陵山区,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_用水,作为交通运输

2、通道,方便聚落的_和运输。 2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_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都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3图解: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_为主,中游_,下游_。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生产、生活,对外联系,洪水,侵蚀,搬运,堆积,三、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间盆地,相对和缓,大,基础过关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

3、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从图中可以得知,河流侵蚀了2300万年前至210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因此,河流应当形成于该地层形成之后,即河流历史短于2300万年,故A选项错误;B选项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处地下岩层相对平整而连续,不能确定在沉积地貌形成前出现过侵蚀;C选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处岩层明显缺失2100万年前至150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而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和河流流向不难判断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第

4、(2)题,根据图中信息难以判断断层形成年代,因此A选项无法得到确认;据图可以看出该聚落位于高出河流堆积平原,其原因显然是为了躲避洪水威胁,因此B、D选项错误;而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容易判断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选项正确。 答案:(1)D(2)C,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点演练 1(2014广东文综)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

5、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 m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 m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解析:第(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 m以下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 m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第(2)题,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聚落分布区的海

6、拔可达1 800多米,排除三江平原和江南丘陵;图示聚落分布区的坡度较小,这与塔里木盆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这里的地形坡度较小,水源较多)相吻合。 答案:(1)C(2)C,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点演练 2(2013海南单科)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2)题。,(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

7、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1)题,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依据题意,“川”处地形平坦低洼。但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影响,常有崩塌、滑坡等发生,因此聚落要远离陡坡。故答案为D。第(2)题,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发展的影响。在农业社会,决定聚落发展规模的是粮食的产量,而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耕地面积的扩大而实现的,因此答案为C。 答案:(1)D(2)C,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对点演练 3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

8、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道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2)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3)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该铁路上坡,与等高线走向不一致,A选项错误;题干中“拉萨向北”仅说明该段铁路位于拉萨北方,并不能作为箭头指向的依据,故C、D选项均条件不足,不能选择;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使其河流冬季结冰。 第(2)题,据图分析, M、N之间堆积物位于沟口,显然堆积物主要来自于沟。,

9、第(3)题,考虑到T设施仅出现在沟部,并没有覆盖坡面和河流沿线,因此A、C选项显然错误;而人们并不能保证野生动物的穿行通过T设施进行;显然,T设施相当于沟的延伸,其主要功效是将沟部可能出现的洪水和泥沙引到M、N处堆积,从而保护铁路。 答案:(1)B(2)C(3)B,考向二全球气候变化,一、气候变化的概念及时空尺度 1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的一种反映。 2分为地质时期、_、近代气候变化和大小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如下图所示。,历史时期,二、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海洋面积,沿海,高纬度,减产,中纬度,蒸发,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调整

10、_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途径。如防止森林火灾,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等。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和建设护理海岸工程等。 4政府采取政策手段。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倡导公众参与,绿色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公共设施,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国际合作。,能源消费,基础过关 (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1)(2)题。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11、%。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 AB C D,解析:太阳能、核能的使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加森林面积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就会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单位GDP能耗,就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B,(2)根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德班气候观测站:2950S,312E海拔:5 m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最冷月气温16.5,为热带;明显旱雨两季,雨热同期,年降

12、水量约1 000 mm,单月降水不超过130 mm,因此确定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B,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 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在现阶段,以第一种影响占绝对优势,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成分组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2在农牧业生产和其他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 3城市中的“热岛效应”。 自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随着人口的剧增、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活动对气

13、候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据观测事实证明,近数十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的含量都在急剧增加,而平流层的臭氧总量则明显下降。这些成分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见下表:,对点演练 1(2013江苏单科)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蚋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14、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2010年的50年间,CO2浓度不断上升,全国和其他三地温度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第(2)题,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CO2的浓度、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动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等静态因素不会影响年平均气温的波动,CO2浓度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答案:(1)B(2

15、)A,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工业的主要影响,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名师点拨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以负面为主,1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将出现波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2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发生变化,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热带地区疟疾、登革热等的传播范围可能扩大,使卫生防疫投资增加。

16、,对点演练 2(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年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信息,2011年较1972年冰川面积总量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第(2)题,考查冰川退缩的影响。若冰川面积不断减小,冰蚀作用减弱,未来冰川融化量会减少,从而导致该地区干旱程度加重。绿洲面积和流域面积增大仅是前期冰川大量融化导致的短期现象。 答案:(1)A(2)C,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备课札记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