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221526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 辨析并修改病句(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辨析并修改病句,600分基础考法,700分能力考法,600分基础考法,考法1 语序不当 ,考法3 成分残缺或赘余 ,考法4 结构混乱 ,考法2 搭配不当 ,考法5 表意不明 ,考法6 不合逻辑 ,考法1 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 状语位置不当 虚词位置不当 并列词语或短语顺序不当 分句顺序不当,(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为:属(表领属或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数(表指称或数量的词或短语)+动(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

2、。,如:我们学校的(领属)一个(数量)刻苦钻研的(动词短语)年轻(形容词)语文教师(名词短语)在科研方面作出了优异的成绩。,1.定语位置不当,(2)定语和中心语位置不当,(3)定语误放在状语的位置,(1)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目的或原因(状语)+时间(状语)+处所(状语)+范围或频率(状语)+情态(状语)+对象(状语)。,如:那位失主为表谢意(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地点)又(频率)诚挚地(情态)为他(对象)点了一首歌。,2.状语位置不当,(2)状语误放在定语的位置,(1)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时,第一个关联词

3、语应放在第一个主语之前。,3.虚词位置不当,(2)其他虚词位置不当,对并列词语或短语,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关系,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4.并列词语或短语顺序不当,一个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时,各分句之间常有主次、轻重、先后等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间关系混乱。,5.分句顺序不当,考法2 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1)当谓语动词与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时,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2.动宾搭配不当,(2

4、)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会和谓语动词搭配不当。,3.主宾搭配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5.关联词搭配不当,常见的是:前半句用“能否”“是否”“好坏”等词来表达正反两方面的意思,而后半句只包含一个方面的意思。,6.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考法3 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语残缺 宾语残缺 谓语残缺 介词或附加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1)滥用省略或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1.主语残缺,(2)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常见的是宾语中心词残缺。这主要是宾语的修饰语太长造成的,让人误将此修饰成分当成宾语中心词。,2.宾

5、语残缺,因为句子较长,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句子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有时主语后面缺失动词,而误将状语当作谓语。,3.谓语残缺,4.介词或附加成分残缺,(1)语义重复,一是一些文言词汇含义丰富,作者因担心语义不明而又用现代汉语加以表达,造成重复。,5.成分赘余,二是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造成重复。,(2)滥用虚词,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 “从”“对于”“为了”“由于”等,它们和后面的成分共同构成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只能充当句子的状语,不能充当主语,否则整个句子就没有了主语。,二是有些兼词,如“诸”,相当于“之于”,后面不可接“于”。,三是滥用结构助

6、词“的”,造成语句不合情理。,众多莘莘学子(“莘莘”本身就是“众多”之意) 显得相形见绌(“见”有“显现”之意) 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 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 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 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 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商”) 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 一致公认(“公认”指“大家一致认为”) 防止不要发生事故(“防止”就是“不要”),常见的成分赘余(蓝色词为赘余成分),考法4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藕断丝连 中途易辙,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1.句式杂糅

7、,本着以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是由于导致的(是由于/是由导致的)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 成分有配制而成的(成分有/由配制而成的) 包括组成(包括/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关键是起决定作用(关键是/是起决定作用),常见的句式杂糅(括号内为正确形式),借口为名义(借口/以为名义)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经过下(经过/在下) 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听到的消息传来(听到的消息/的消息传来) 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 最好比较合适(最好

8、/比较合适) 比去年同期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也就是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2.藕断丝连,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使前一半意思游离。,3.中途易辙,考法5 表意不明,指代不明 对象不明 歧义现象,常见的是代词指代不明。代词主要指:指示代词,如“这”“那”“此”等;人称代词,如“他”“自己”等。,1.指代不明,2.对象不明,(1)因词语多义而造成的歧义,3.歧义现象,(2)因词性不同而造成的歧义,(3)因结构原因而造成的歧义,(4)因修饰对象不明而造成的歧义,考法6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并列不当 否

9、定不当 主客颠倒 不合事理 数量词使用不当,句子前后应保持语意逻辑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1.前后矛盾,(1)具有包含(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的词语并列,2.并列不当,(2)并列的词语不全部属于收束语,“防止”“禁止”“劝阻”“避免”等词语后误用否定副词,或在反问句中误加一重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3.否定不当,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客之分、主动被动之分。出现“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涉及主客的关系。若表达不好,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4.主客颠倒,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事理。,5.不合事理,一般来说,句子出现“增加”“缩小”

10、“降低”“提高”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逻辑。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6.数量词使用不当,700分能力考法,综合考法1 辨析病句的方法,综合考法2 修改病句的方法,综合考法,1,辨析病句的方法,(一) 语感审读法,(二) 语法功能法,(三) 词句标志法,(一)语感审读法,这是一种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1.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

11、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2.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品味。,(二)语法功能法,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是辨析病句的基本素养,如此才能梳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部分。 主干部分包括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枝叶部分主要包括定语、状语。 主干部分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搭配不当、主语残缺和宾语残缺;枝叶部分常出现的错误是语序不当。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辨析病句的其他方法也不可能用得上。,(1)暗换主语,1.找主语,(2)主客颠倒,(3)滥用介词或使令类动词,致使句子缺主语,(1)缺谓语,2.找谓语,(2)动宾不搭配,(1)缺宾语,3.找宾语,(2)动宾不搭配,(3)句式

12、杂糅,(1)语序不当,4.找定语、状语,(2)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3)成分赘余,(4)歧义句,(三)词句标志法,1.留意介词,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 “对”“对于”“当”“在”。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2.留意两面性的词,这类的词语有“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 “是否”等。两面性的词语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种相反的意思。因为它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应。, 【注意】含有“成败”“

13、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词语的句子,未必都是一面对两面这种搭配不当的病句。,3.留意并列短语,句子内部如果出现同类词语的并列,要注意名词概念之间是否有交叉、包含的情况,以及动词之间是否有先后颠倒的情况。,4.留意否定词、反问句,否定副词、具有否定意思的动词(如“禁止”“防止”“避免”)和反问语气等构成的多重否定句,常常有表意相反的情况。,5.留意关联词,要注意关联词搭配是否正确,注意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正确,还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是否与分句间的关系吻合。,6.留意数量词,有数量词出现时,要注意其两边是否同时出现表示约数的词语,或前后是否表意矛盾,还要注意倍数的表达是否正确。,7.留意

14、代词,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因此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8.留意程度副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于”等。副词常用来修饰形容词,一般情况下不会出错,但我们需细心分析后面的形容词本身是否包含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意的重复。,综合考法,2,修改病句的方法,(一) 修改病句的原则,(二) 修改病句的步骤,(一)修改病句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 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违背原意,另起炉灶。,2.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病句的实际情况作修改。也就是说,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多余的就删除,缺少的要补充完整,

15、语序不当的需调整位置,词语不恰当的则更换词语。,4.瞻前顾后原则 特别是修改一段文字中的语病,必须瞻前顾后,统揽全局。,3.经济性原则 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要“多就少改”,如能调整语序的就尽量不增删,可以改一处的就不要改两处等。,(二)修改病句的步骤,1.审明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有的要修改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有的要修改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有的要删除多余的词句。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联系上下句,找出“病点”进行修改。,2.辨清类型 运用辨析病句的方法,对语句进行细致阅读,分清语病 类型,确定病因,再作相应的修改。,3.方法对症,(1)删除法:对成分赘余的病句应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成分;对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病句,应依据整个句子的表达意图删除矛盾的一方。删除时,要注意保持删后的语句通畅。 (2)增补法:对成分残缺的病句应用增补法,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增补的部分要注意和具体语境相搭配。 (3)调换法: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指代不明的病句,应适当调换词句的位置。 (4)精简法: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应适当精简,以使语句表达方式具有单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