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1221488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推荐)“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于网络 为共享资料 我们只是传递得媒介 “促进公众文化体系发展的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轮训力度,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公共文化服

2、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实现我市文化发展新跨越、保证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实施精品战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法规,培养造就优秀文艺人才,建设功能配套的高品位的文化设施,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营运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 建设成为文化强市。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

3、工程。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要发挥自身优势,空虚完善设备配置,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不时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要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 年要基本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目标。2.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组建

4、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广播电视、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县(市、区)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乡镇管理。全市乡镇、村(社区)要按照“五个一”要求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即:依照一定的规范,每个乡镇建一个综合性文化广场,一个多功能影剧院,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文化宣传画廊,一个儿童文化园;每个村(社区)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个阅报栏(宣传橱窗)一个多功

5、能综合活动室,一个符合演出和放映条件的小型广场。 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依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强化放映队伍培训,建立流动影院,确保农村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 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依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借助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水平。每个书屋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

6、、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全市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长效机制,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时加强、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目标,争取到 年在全市建设近120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5职工书屋建设工程。依照政府资助建设、吸纳社会捐助、工会组织管理的要求。(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中心城区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按标准新建、改造一批县(市、区)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完成对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和乡村职工文化设施的改造。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市、县(

7、市、区)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乡村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促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注意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火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要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实现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二、加快文化艺术创新。

8、(一)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规范。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县级文化馆(站)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纪念馆、卖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支持国家投资建设的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为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及其他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演出。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发明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人文化宫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

9、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二)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体现 特色的优秀作品,力争推出一批艺术精品,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评选中获得好成绩。市艺术团每年推出23台、各县(市、区)每年推出12台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剧(节)目。重点抓好歌曲、歌舞、创作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力争不时有精品推出。加大对市、县剧团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市、县艺术团体多创作“三贴近”作品,多深入农村基层乡村和厂矿企业演出。建立和完善艺术团体想下去、能下去的工作机制,使“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