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61221448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液、气都可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气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筷子不易弯曲是因为外侧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作用体现为引力,而内侧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作用体现为斥力,两个力都

2、保持筷子形状不变。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断面两侧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4、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对比实验)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单个分子的运动不能叫热运动。5、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内部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必然有分子动能,即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

3、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改变分增大和减小)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做功方式:A摩擦,B 压缩或膨胀。不包括后面力与距离的乘积的那种功)7、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结果是:两物体同温,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注意: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传递过程中吸放热相等,升降温不一定相等。8、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点燃火柴,后者用热传递的方式点燃火柴。冬天哈气和搓手(拍手也行)都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热传递方

4、式,后者用做功方式使手暖和。9、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 A 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B 内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具有”。10、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或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定义式:q=Q/m 变形式: Q=mq m=Q/q 12、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来表示,单位是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13、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的物理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多少无关),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

5、同;比热容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热量、温度、质量无关。14、C水4.2103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理解:水的比热容最大-吸热时不易升温,放热时不易降温 15、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多。16、发动机冷却液应选用比热容大的、凝固点低的、温度低的液体(水)。白天吹海陆风,晚上吹陆海风;早春育苗晚灌水早排水17、热量的公式

6、:Qcmt (通式)Q吸cm(tt0)Q放cm(t0t)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能的利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内能的转移)利用内能来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3、内燃机: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汽油机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四个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曲轴和飞轮转动两周。做功冲程靠燃气做功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机械能)来完成。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

7、是喷油嘴。吸气冲程不同:汽油机吸入汽缸的是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只有空气。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5、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能量主要损失:燃料很难完全燃烧( 燃烧损失),排放的废气要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内能损失,最多),机体散热要损失一部分能量 (散热损失),一部分能量浪费在克服摩擦做功上(机械损失)。6、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能量。保证良好的润滑 减小设备质量7、热机带来的污染:发声-噪声污染 排气-大气污染 排碳-温室效应 排热-热岛效应。第三章 认识电路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电或

8、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毛皮带等量的正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互相吸引的还有一带电一没电)3、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获得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

9、,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可能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正极是碳棒,负极是锌筒;水果电池的铜片为正极。7、电路就是用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8、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处处

10、连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通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持续电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电源;电路连通9、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状态的图叫做电路图。10、把元件逐个按顺序首位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特征:只有一个电流路径 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 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无论它在什么位置) 实例:节日用的小彩灯11、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特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流路径,有干路、支路,有分流点、有汇合点。 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只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实例:家庭电路,路灯,教室的电灯。12

11、、要求:会根据实物电路画电路图;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按要求设计电路;会识别电路;熟悉:手电、门铃电路;照明电路;彩灯电路(改进)、病房呼叫电路(改进)、问题回答正确显示电路。 第四章 探究电流1、电流大小: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 符号I,单位安培,符号是A ,还有毫安mA,微安uA 。换算:1A= 1000mA, 1mA=1000 uA。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和认识电流。2、测电流的工具是电流表,符号 , 三个接线柱(+,0.6A,3A),两个量程(00.6A和03A),分度值相应的为0.02A和0.1A。同一刻度

12、线在大量程中的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在测量电流的同时它相当于导线。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使用前要将指针调零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若与用电器并联,并联的用电器被短路,电流表也易烧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正进负出)(若接反,表针将反转,易打弯表针或烧坏电流表)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超过量程,电流表将烧坏,因此使用前要用大量程进行试触)绝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样极易烧坏电流表)。(三要两不要)3、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相等 。I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4、电压是推动自由电荷定向流动形成电流的原因。(以水流

13、来类比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符号U,单位伏特,符号是V,此外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uV。换算:1kV =103V=106 mV =109 u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超过36V.5、测量电压的工具是电压表,符号 三个接线柱:+,3,15。两个量程是:03V和015V,分度值相应的为0.1V和0.5V。同一刻度线在大量程中的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在电路测量中相当于开路。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使用前要将指针调零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若与用电器串联,串联的用电器被开路,电压表将显示电源电压)正负接

14、线柱的接法要正确(正进负出)(若接反,表针将反转,易打弯表针或烧坏电压表)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超过量程,电压表将烧坏,因此使用前要用大量程进行试触)(三要一不)6、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UU1U27、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所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陶瓷, 橡胶, 玻璃, 塑料,油, 纯净的水,干燥的木棒、竹竿。半导体是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导体导电靠自由电荷:其中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石墨导电靠自由电子, 酸、碱、盐水

15、溶液导电靠自由离子。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也只是所有电子中的一部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变成导体。8、电阻: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单位欧姆,符号,还有k, M,1 M=103k=106。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9、滑动变阻器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镍铬合金线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原理: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作用:改变电流,达到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接线原则:一端上一端下(以下接线点为重,确定哪段电阻线接入电路) 连接方法: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