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编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61207192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辛弃疾词两首平“语”近人习大大语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经典释义典出:史记殷本纪原文: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释义: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解读:镜子不会说谎,总是忠实地反映出美丑。同样不会说谎的,是群众的眼睛和话语。政策合乎实际、民众安居乐业,人民不会违心批评;反之,民众也不会粉饰。即使能用一些手段“防民之口”,人民依然会用“道路以目”的方式表达抗议。同样,民众最了解政策的好坏。对干部来说,这是警醒,更是鞭

2、策自己说好不算好,民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国学经典孟子经典名句解读原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译文不依靠规和矩,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解读规和矩原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仪器,随着这句话,“规矩”这个词就成了“规则”的意思。孟子在这一句话中,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这个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指做人应有的原则。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坚定的原则,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诗海拾贝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

3、,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赏析】这首词开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接下来两句借“烟雨”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希望抗战高潮到来。下片集中写“愁”。作者先写自己因忧愁而头发变白,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本词想象奇特,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

4、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评价】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二、人物颂歌才子、儒将、爱国词人辛弃疾是谁,在鹧鸪山里,断鸿声里,把流水叹尽,青山望断。是

5、谁,在寂寞楼头,烟柳断肠处,剑鸣匣中,四顾茫然。是谁,在斜阳危楼,日暮江天里把兴亡看尽,把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人无言,唯有惆怅醉去,无尽哀伤,谁听,谁懂,向谁诉?你本不应以词人之名流芳后世。你曾以五十人之寡入数万人之敌营,生擒叛贼张安国,金戈铁马,快意平生。你曾是山东大汉,却为江南游子,于蛙鼓声中,稻谷香里,举杯独酌,却是饮不尽的国仇家恨。为了抵抗金兵,你于疆场厮杀;为了收复失地,你在朝堂疾呼。在一段被失望充斥的历史中,你让一个民族看到了希望的星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许你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也许你只能“梦回吹角连营”。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你从不顺风而倒。迁,你兢兢

6、业业;谪,你献计献策。终于,你认清了一切,梦碎了,心碎了,志却未残没有了“列舰层楼”,没有了“投鞭飞渡”,没有了“金戈铁马”可你还有如椽之笔呀!历史尘封了一把利剑,却造就了一支神笔。你以血泪为墨,继续书写你的责任。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那荡涤心胸的词章,滋养了多少代人的心灵?家仇国恨炼诗魂,马蹄金戈壮词魄。你是一个才将,一位政人,更是一位词人,没有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星空也会黯淡三分!三、背景探寻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压抑,内心愤懑不平。当为了消

7、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辛弃疾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词人已是66岁高龄。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便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于是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四、相关知识1词牌的内涵: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

8、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词牌,只是因为各家叫法不同。2词牌的分类(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

9、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

10、明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浪,也不讲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3辛派词:南宋时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浑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慨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一、认读字音(1)遥岑(cn)(2)玉簪(zn)(3)螺髻(j)(4)揾英雄泪(wn)(5)舞榭(xi)(6)巷陌(xing)(7)狼居胥(x)(8)佛狸祠(c)二、辨识字形(1)(2)(3)(4)三、一词多义(1)见(2)顾(3)望(4)

11、犹四、词类活用(1)遥岑远目名词作动词,眺望(2)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五、古今异义(1)尽西风,季鹰归未古义:秋风。今义:从西面吹来的风;指西洋习俗、文化等;比喻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2)可惜流年古义:指可叹,令人感慨。今义:指令人惋惜。六、特殊句式(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倒装句,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2)烽火扬州路倒装句,应为“扬州路烽火”七、积累名句(一)文本名句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想当年,金戈铁

12、马,气吞万里如虎。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二)辛弃疾诗词名句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3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赏析比喻、用典等表现技巧。2.领会词人寄寓词中的丰富情感。1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

13、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2行文图解:1下列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接着用移情之法,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与“恨”。B“落日楼头”以静态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悲凉和“愁”,“把吴钩看了”等句则是以动态的人物写出了词人的激愤和“恨”。C下片连续运用三个典故,通过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痛苦。D此词豪放中有沉郁之情,其豪壮沉痛之情直接说出,特别是“登临意”,将词人的报国之志表达得淋漓尽致。明确选D

14、。其豪壮沉痛之情并不是直接说出,而是通过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动作写情、用典故达意,曲折委婉地道出。2. 词的上片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明确作者在赏心亭看到的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有:辽阔雄浑的江天、清丽秀美的远山、楼头斜照的落日、断鸿失群的孤雁,这些景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愁怨孤寂的心情。3.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明确从修辞手法看是比喻、比拟,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是移情入景。“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形容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

15、髻,是比喻。词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4.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借用典故,描写的对象由景物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事? 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中注释,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文字。明确典故(原句)原意用意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反用典故,表达国难当头、不会弃官回乡之意求田问舍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反用许汜典故,表明自己不屑和许汜一样追求享受刘郎才气刘备有雄才大略正用刘备典故,表达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桓温感叹时光流逝正用典故,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5. 作者在词中说“无人会,登临意”,请结合本词创作背景及全词具体分析作者有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