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205619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新人教版必修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转,必修,1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从侧视图看: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从俯视图看: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续表),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如图甲所示。,2如何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分别从示意图中将恒星日的图示和太阳日的图示分离出来(如图乙丁),分两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过程。

2、,第一步:将恒星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 (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从恒星位于P点正上方,到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P点相对于地球自转了360。,(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丙):理论上,地球表面上的P点相对恒星转动360的同时,地球已经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对于极其遥远的恒星来说,这段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于恒星来说,地球可以看作只自转了360。,第二步:将太阳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 (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该种情况与恒星日相同,P点相对于太阳自转了360。,(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丁):地球在E1位置时,太阳位于P点的正上方,公转到

3、E2位置时,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这时已经是一个恒星日了,而地球必须继续自转PE2P59,到达P位置时,太阳才能再次位于P点正上方。这样以太阳参照物,P点自转一周比以恒星为参照物多转了约59,如果按1太阳日为24小时来计算,时间就比恒星日长了3分56秒。,太阳日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主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计时中。,【真题1】(2013天津)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下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A,【思维过程】 由北极星

4、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故选A选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规律技巧总结,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慢,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1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是一个大圆,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为地球自转,所以相对于地球运动而言,晨昏线的更替方向

5、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更替。,(3)晨昏线、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 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2地方时的产生,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各地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关: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

6、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在时间计算中,人为规定180经线为全球地方时最早的地方。,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移,特别是洋流、河流、大气运动,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无偏转。,地转偏向力的特点概括如下表:,【真题2】 (2014福建)我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7351,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E)烈日当空 D开普

7、敦(34,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B,C,【思维过程】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其中地方时的概念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为地方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相同。,第(1)题,当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泰山站(7658E)地方时为12:00,泰山117E为下午;东京141E 为下午16:20左右,2月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于夜,所以夕阳西斜;纽约74W为凌晨2:00前后;开普敦18E早晨8:00前后。 第(2

8、)题,次日为2月9日,相比于2月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偏北,泰山站位于南半球,2月8日未出现极昼,2月9日白昼变短,所以该地未极昼,日出东南;太阳高度变小。,1如何判断晨线、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昏线,其判读方法有三:,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2用左、右手法则判断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用右手:伸开右手,掌心朝上,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后偏转的方向。,规律技巧总结,南半球用左手:伸开左手,掌心朝上,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后偏转的方向。,规律技巧总结,具体如图示:,规律

9、技巧总结,1.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A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 B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CA到 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同 DA到 B的方向同C到 D的方向正好相反,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越接近南极点,位置越靠南;故图示A到B,C到D都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运动;在两地的劣弧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故图示A到B,C到D都与自转方向相反。,(2015成都树德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天晨昏线图,该城市此日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读图回答23题。,2.该城市经度为( ) A123.5E B112.5E Cl27

10、.5E D135E 3.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C,D,【解析】第2题,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可算出该城市一天的昼长为14小时。该城市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11时30分,某城市日出时刻北京时间为1214/25时,可以看出某城市比北京快30分钟,既在北京的东边7.5,15/小时,7.5/半小时,所以该城市度数为1207.5127.5E。 第3题,该地的经度是127.5E,位于天津的东方;只有在天津的东北方的127.5E处还有我国城市,其他地方全是海。,地球上,晨线和昏线相接时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

11、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45题。,4.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 ) A47 B23.5 C94 D66.5 5.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 ) A B C D,B,D,【解析】第4题,一年内M最大纬度是90,最小纬度是66.5;晨昏线与纬度交点在冬至、夏至位于极圈上,这时纬度最小。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纬度最大。 第5题,根据极圈内的极昼、极夜判断的。北半球夏半年M为正午,N为子夜,由此判断为D。,(2014上海)读基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

12、点,也是晨昏线与120经线的交点。,6.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D,【解析】根据东经度递增为自转方向,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中心为南极点;根据“AC段为昏线”和自转方向,判读夜半球在右侧,120E为子夜0时;“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推出南极圈极昼,故选D。,7.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答: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墨水、清水等。,(2)实验步骤: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 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 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 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步骤,但旋转方向与步骤相反。 (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