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204406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二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必修2)(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必修2),考纲展示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必修2),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考点二 乙酸乙酯的制备,考点三 基本营养物质,考 点 一乙醇和乙酸,一、乙醇、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比较,CH3CH2OH,CH3COOH,OH,COOH,特殊香,刺激性,水,水、乙醇,1乙醇与钠的反应(填化学方程式,下同) _。 2乙醇的催化氧化 _。 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_。 4乙酸与CaCO3反应 _。,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名师点拨 (1)乙醇分子中氢原子比水中氢原子更难电离,故乙醇不显酸性,属于非电解质。 (2)乙酸中虽然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014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C,解析A正确,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能转化为酒精(乙醇)。B.正确,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成反应可生成乙醇。C.错误,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3、。D.正确,乙醇和乙酸通过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1.(2015高考海南卷)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B4种 C5种 D6种,B,题组一乙酸、乙醇的性质 1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乙醇沸点低乙醇密度比水小乙醇具有还原性 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A B C D,C,解析:由题中信息(6价Cr被还原为3价)可知测定原理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同时从体内可呼出乙醇蒸气,说

4、明乙醇的沸点低。,2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硝酸B无水乙醇 C石灰水D盐酸,B,题组二OH、COOH的活泼性比较 3(教材改编)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2H5OHCH3COOH溶液水 A B C D,D,4近年来流行喝苹果醋。苹果醋是由苹果发酵而形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苹果酸(2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CH2COOH,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苹果酸能与NaOH反应 C苹果

5、酸能与钠反应放出H2 D1 mol苹果酸与Na2CO3溶液反应一定消耗2 mol Na2CO3,D,解析:苹果酸中含有COOH和OH,能发生生酯化反应,能与NaOH反应,能与Na反应放出H2,1 mol苹果酸与Na2CO3反应,不一定消耗2 mol Na2CO3如:HOOCCH(OH)CH2COOHNa2CO3NaOOCCH(OH)CH2COONaH2OCO2。,反思归纳 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一、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_,其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二、反应特点,考 点 二乙酸乙酯的制备,三、装置(液-液加热反应)及操作 1试管向上倾斜45,试管内加入少量_,长导管起_和_的作用。

6、2试剂的加入顺序为_、_、_,不能先加浓硫酸。 3要用酒精灯小火均匀加热,以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及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碎瓷片,冷凝回流,导气,乙醇,浓硫酸,乙酸,四、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现象 1作用:降低_的溶解度、消耗_、溶解_。 2.现象:在饱和Na2CO3溶液上方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出现。,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五、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措施 1用浓硫酸吸水; 2加热将酯蒸出; 3适当增加乙醇的用量。,【资料在线】 查阅资料可知以下数据:,【问题设计】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 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_。,在一支30 mL的大试

7、管A中注入4 mL乙醇,缓慢加入1 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 mL乙酸并摇匀,(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吸收乙酸并溶解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BC,(3)步骤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_ _ _。,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 )、乙醇(78.0 )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 )比较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另一个方面,温度太高,可能发生其他副

8、反应,(4)指出步骤所观察到的现象:_ _; 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填字母)。 AP2O5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无色油状液体(可以闻到水果香味),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B,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解析溶液混合时要注意浓硫酸稀释时的注意事项。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消耗乙酸,溶解乙醇。小火加热主要是考虑到各物质的沸

9、点及副反应的发生。乙酸乙酯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故应选中性干燥剂Na2SO4来干燥。,思维建模实验室里制取乙酸乙酯的注意事项 (1)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时,切莫先加浓硫酸。 (2)加热要小火均匀地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液体暴沸。 (3)导气管末端不能伸入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下,以防倒吸。,2.(2015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聚氯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A项错误;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

10、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经氧化最终生成乙 酸,乙酸和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B项正确;丁烷只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结构,C项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项错误。,B,D,解析:分析图示以及各物质的性质,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乙酸、乙醇的溶解度大,三者均为液态物质,采取分液法;分离后甲溶液为乙醇、乙酸钠和水的混合物,根据各物质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法;分离后乙溶液为乙酸钠的水溶液,若制得纯净的乙酸需加入硫酸进行蒸馏,采用蒸馏法。,2在苹果、香蕉等水果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实验步骤如

11、下: (一)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向干燥的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3.5 mL(0.15 mol)正丁醇和7.2 mL(0.125 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摇匀,最后投入几粒沸石。 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 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打开冷凝水,圆底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活塞不断分离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的体积。 (二)产品的精制 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的水洗涤。有机层继续用10 mL 10%N

12、a2CO3溶液 洗涤至中性,再用10 mL的水洗涤,将有机层转移至锥形瓶中,最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放入50 mL蒸馏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4126 的馏分,得到11.6 g产品。,(1)写出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2)冷水应该从冷凝管_(填“a”或“b”)口通入。 (3)步骤中不断从分水器下部分离生成的水的目的是_。步骤中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_。 (4)步骤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 _。两次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倒出。,a,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分水器中的水层面不再升高时,视为反应的终点,乙酸及正丁醇,除去反应后剩余的,上口,(5)下列关于分液漏斗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活塞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装液时,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 C萃取操作如图所示: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D,解析: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且乙酸和正丁醇均易挥发,为了防止乙酸挥发,故设置了回流装置,同时将生成的水从分水器中分离出来,可促进反应正向进行。当分水器中的水层面不再升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反应终点。产品精制过程中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