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

上传人:10****ss 文档编号:161201856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8懂得欣赏才会幸福可以预约的雪案例分析江苏常州新桥中学刘成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情理兼美的散文,读来既能体验到生命独特感悟的愉悦,又能因生命的“常”与“变”而怀理性的人生态度。近日,在学校“课型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展评活动中,由笔者执教的散文鉴赏展评课可以预约的雪,得到观课评委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尤其称道的是,课堂能够以作者流露于文本中的积极人生心态引领学生欣赏人生的无常变故和苦难,从而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积极人生观对学生熏陶渐染的使命。为便于叙述和分析,笔者在此引用一段与之相关的课堂实录:(师)问题情景:作者以众多事例,从自然、人生、佛教、生活等方面论述

2、了生命中“变”才是生命常态的感悟和道理。那么,作者提倡该用怎样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大部分都不可预约的人生呢?(学生思考、探讨、交流)(生1):作者提出了真正的人生课题,即对自身因缘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无怨无尤。(生2)补充:作者想用这个人生课题,去解决前面所提及的因人生“常”与“变”而形成的人生困局。(生3)补充:另一方面,作者又倡导对“常”祝福,对“变”宽容。(师)问题情景:既然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那么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强调“可以预约”?(学生思考、探讨、交流)(生1):作者在文中流露出这样一种心态和态度:对生命的变故和无常应该懂得欣赏,怀有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并保持预约的希望。(生2

3、)补充:“可以预约”既表明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也暗含生命的大部分“不可预约”之意。(生3)补充:即使是雪,也不一定能够预约,而作者说“秋天想到菅芒花”,用“想”呼应“可以预约”的希望。(生4)补充:懂得欣赏才会幸福!(师)问题情景:懂得欣赏才会幸福!多精炼的概括,看来我们同学与作者和文本已经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那么,你能否也保持预约的希望,怀着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去重新审视看花之人的人生变故?(学生思考、探讨、交流)(生1):“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只要心里充满乡音亲情,浪迹天涯、作客他乡又何妨?(生2):“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历经病患折磨,才更加懂得

4、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生3):“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穿越生死不死,就更应该好好活着,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生4):“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妈妈的病故,倍感亲情无价;经历了离婚再婚,其实乃寻觅缘分和真爱;中年添子,人生幸福。(师)总结:懂得欣赏才会幸福!拥有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预约的希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重新审视人生的变故无常,却发现,人生绚丽多彩,生命缤纷灿烂!而作者的心境也由原来的感伤转变为豁达愉悦。可以预约的雪所在专题为“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作为议论性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不过分依赖逻辑推理,甚至不相信逻辑或

5、者反逻辑的,它主要依靠作者突发的感受力,从体验和感受出发,有所感悟。也就是说,在议论性散文中,感性的领悟力量和理性的思考力量同样有力。因此,笔者在教学本文时,通过以上教学片断,尽力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感受,去领悟作者的领悟,并在这种感受和领悟中深深品析作者处世的人生态度。1、充分利用文本,拓展机智巧妙。这部分是课堂唯一的拓展延伸,试图触摸社会和人生。一般的课堂拓展往往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但是本堂课的拓展延伸却由文本到文本,由课堂到课堂。差异只是由后文向前文伸延,实际上也是前后呼应式的拓展,既达到了拓展的目的,又满足了文本解读的需要。如此构思设计,妙处在于紧扣文本,深化文本意识,注重引导

6、学生品析作者行文的情脉变化起伏,思维新颖严谨,自然流畅而不生硬牵强。真正做到既紧密联系社会、人生、自然,又紧密联系文本和作者,再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另外,此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不是一味空洞虚无地感悟美好心境和积极人生观,而是在真真切切和实实在在的鉴赏品析中感知和体验。2、感悟作者心态,品析审美欣赏。作者通过此文,怀着预约的希望以及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尽情地欣赏不可预约的人生。学习文本,则需要欣赏作者这种审美欣赏的生命心态和人生态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的课程目标要求,引导学生体会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感悟严肃认真的人生思考,形成坚

7、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文本和课堂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一想到两年来人事变迁,内心满是感伤与苦楚: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而等到对生命的“常”与“变”有了深深思考之后,明白了“变”才是人生主旋律的哲理,并且由此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于是前后呼应的拓展,便有了充满愉悦幸福的欣赏体验:只要心里充满乡音亲情,浪迹天涯、作客他乡又何妨?历经病患折磨,才更加懂得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穿越生死不死,就更应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妈

8、妈的病故,倍感亲情无价,中年添子,人生幸福。3、对话碰撞出火花,懂得欣赏才会幸福。本堂课创设问题情景,成功运用对话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既感悟和品析了积极人生观的魅力,同时,学生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也水到渠成地得以初步形成,并且在情感和理性上都上升到“懂得欣赏才会幸福”的概括和结晶,从而实现了“能够通过对话体验,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新课程追求!一句话也许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懂得欣赏才会幸福”的刻骨铭心之语,不但提升了作者的生活与人生,而且通过课堂的思考、探究和交流,应该能够带给学生许多美好的体验和向往,从而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