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那****人 文档编号:161200579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word版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训练(十四)(一)中国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

2、识,也是无法考上的。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藉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見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诚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

3、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

4、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

5、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内容繁多,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的见解。B.传统社会中,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并在选拔人才中起主要作用的制度。C.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D.科举制度能够帮助统治者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2.下列对“科举制度被停废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

6、的发展而加以改变。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考查起决定性作用。C.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D.科举考试中存在着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3.下列对“科举制度被误解的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B.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C.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影响了人们对科举制度的看法。D.很多学者都对科举制的应试现象、考试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二)中国低碳经济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

7、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榜眼”。在此仅一周之前,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公开了一份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肯定中国风电发展成效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和人员队伍,变流器、轴承、变浆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此外,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国产机组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

8、低。即使是气候组织,也指出中国企业与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中国风机制造的领头羊金风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样机上,而样机成本的90以上是零部件采购”。被气候组织视为中国低碳经济另一亮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同样不容乐观。的确,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的Alexander Karsner曾举出无锡尚德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很先进,并以此怀疑中国要求发达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合理性。但无锡尚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在光伏

9、发电的上游,即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更有甚者,一些多晶硅企业将四氯化硅等有毒的副产品直接倾倒,带来了严重污染。过去几年中,风电和光伏的超高速的增长,重复建设,容易埋下祸根。以风电为例,由于缺乏电网发展规划的支持,很多地方的风电无法外送。在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千瓦,但其风电的送出方式至今未落实。电监会的调研报告还描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提高煤炭的利用效

10、率,开发清洁煤技术,理应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但是,与建设新的风电场相比,开发清洁煤技术要困难得多。此外,如何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实际上,气候组织的报告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策引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单纯依赖行政管理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将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未来政策能更注重整体战略协调、更强调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鼓励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市场化手段调节、促进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那么低碳市场将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1. 对“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

11、”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技术在核心技术、人员队伍和关键设备等方面,对进口依赖程度高。B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说明国产机组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问题大。C中国风机制造行业整体水平偏低,还停留在“组装”阶段。即使是金风科技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也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D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并且出现亏损。2. 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领先发达国家。B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中国低碳经济

12、的亮点,也是发展中国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C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需要多晶硅材料,中国生产这个材料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还要依赖其他国家。D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利用的是无污染的再生资源,多发展、多建设可以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3. 对“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的因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B加强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推广。C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D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行政管理手段的力度,强力推动低碳市场的发展。(三)中国古琴(1)传承几千年的中国古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其艺术表现力可见一斑。(2)深邃、简洁、从容,古琴的

13、表现力让听者为之动容、动情,幽深的情怀直达心底,激荡、回旋。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因而振幅大,振动时间久,其余音绵长不绝。余音绵长不绝,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使本来是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曲线。(3)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表现深邃、悠远和更强烈的震撼力上,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的“走手音”却恰恰能弥补这样的缺憾,其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从而产生绵延无限的音乐感染力。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

14、此显得弥足珍贵。(4)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5)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6)无论从琴歌、

15、琴诗,抑或从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古人喜抚琴 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能叙述故事,或能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例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有着深刻而动人的故事背景,反映了主人公高尚的气节、英勇的气概或内心丰富的感情。而琴曲潇湘水云等,则是借景抒情,暗示南宋王朝政治飘摇,琴人满腹担忧。(7)艺术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渊源,从古琴艺术中,我们可以轻松领略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质所在。中国文人所崇尚的意境美、神韵美、品格美在古琴的艺术表现中一一渗透。古琴艺术写照天地万物、人生百态,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及意境,以学求悟重妙悟,追求

16、“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8)(鼓琴训论中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这正是琴者的审美追求。这与我国文人所追求的精 神意境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回归、人格的纯净,注重意境之美,正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所遵从的审美心理。1下列有关中国古琴“走手音”的艺术效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琴的“走手音”能使本来是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曲线,余音绵长不绝。B中国古琴的“走手音”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产生绵延无限的音乐感染力。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