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1200354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6 糖到哪里去了》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它们去哪里了。我将从以下六点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它们去哪里了是一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观察一瓶水,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内容的重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溶解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知结构

2、还很模糊。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三、教学理念: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知结构还很模糊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首先,我想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实验过程中要抱有一份科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要在今后很长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中,一直本着对真实的执着追求,逐步找到科学实验要找到

3、什么实验结果,以及怎样去找到这个结果。2、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3、情感目标:通过溶解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四、教法学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

4、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溶解实验的模式。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将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溶解就是孩子们熟悉的“化了”,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动手思考总结应用。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观察、归纳、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经历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最终提高学习能力。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

6、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实验准备: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盐、红糖、小石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实验记录表一份,放大镜一个。七、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提出问题:将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7、。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四)、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五)、课堂小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八、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板书简洁,条理清晰,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同时点出了重难点,所以,我把放大的实验记录表贴在黑板上作为板书。九、教学反思:通过讲本课,我对科学教学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认识了溶解现象。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较多,每个环节的时间很紧。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很充分,显得急于求成。以上是我对它们去哪里了这节课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