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

上传人:一路****79 文档编号:161198310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文本类阅读分类训练题(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始终练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蚌埠市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

2、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

3、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

4、选择。“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

5、,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摘编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

6、,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B“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C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D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解析】“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属于无中生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

7、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内涵与价值。B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C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D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解析】“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是为了论证任务面前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是大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西方社会通过我国的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8、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C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D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解析】A项“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推断错。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偷换概念,应该是“中国精神的构筑”。C项,“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于文无据。二、语言文字运用(2019大连八中五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孝经说:“移风易俗,善莫于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小小一团面,被塑造出形状,图案的月饼;薄薄的一张纸,会被剪成的窗花。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

9、,在保持节日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的多重表达,才能创造出为人民、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那应该是闻声而令人心从、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能够唤起民众对于节庆活动自发、自觉、自愿参与的产品。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A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精美绝伦喜闻乐见B五花八门变幻莫测精美绝伦脍炙人口C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美轮美奂喜闻乐见D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美轮美奂脍炙人口【解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侧重于“色彩”,与修饰对象“形象”不符;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千变万化:形

10、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强调“不能预测”,而此处是指“图案”多样,与句意不合。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或房屋装饰精美漂亮,对象不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喜闻乐见:喜欢听见,乐于看见;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对象不符。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创造的魅力是无限的B因为喜爱C中华民族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民族D美的影响力巨大【解析】从上文的“艺术是人类”过渡到下文的“中国民间面塑和剪纸艺术”的陈述。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如果不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不

11、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B只要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C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的,一定是真正的美,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D之所以真正的美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是因为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解析】“只要就”所表达的充分条件与下句“而这份喜爱”语意衔接。A项“而”前后不构成转折或并列关系;C项“一定是”太绝对;D项后句与前句不构成因果关系。7. 把下面一则新闻压缩成一段不超过50个字的文字。(5分)新华社日本大阪9月29日电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卫冕。中共中央总书

12、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电,向中国女排全体队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指出,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你们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你们在比赛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贺电全文另发)2019年女排世界杯9月14日至29日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连克强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

13、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1981年,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成绩。38年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三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30日 03 版)【答案】9月29日,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习近平致电祝贺并问候。【解析】新闻的压缩可从导语中提炼主要信息。8.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材料团结退步失职众人划桨开大船前怕狼来后怕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孤掌

14、难鸣得过且过裹足不前独木难支畏首畏尾敷衍塞责【答案】(示例)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众人划桨开大船,突显了团结的重要作用。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前怕狼来后怕虎,突显了退步的阴暗心理。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突显了失职的具体表现。三、古代诗歌阅读(2019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听郑羽人弹琴【唐】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

15、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解析】“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表达作者追寻“淳古之风”的感情。10. 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2分)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2分)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2分) 始终练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四川省双流中学模拟考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事实上,就中国本土先锋文学思潮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管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述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意识的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