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61185374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趣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构建一、问题提出兴趣作为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改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1,更能促进质与量上更优越的学习,其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要素。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概念,学习兴趣受到来自学生、教师、课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围绕课程内容设计、化学趣味实验、学生情感、竞赛活动2等方面展开了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2,3的研究。然而,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于课程或活动过程本身,缺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或心理特点的尊重。本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按照教育心理学学习兴趣的“结构多维性”理念,结合启蒙阶段

2、学生化学学习特点,从学生兴趣形成的多元结构角度构建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二、启蒙阶段化学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的必要性“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也成为当今国际科技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高校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创新科技人才,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天性并未发挥,导致高校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低下,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兴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兴趣培养直接关乎到高校学生的学习

3、驱动与创新精神。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兴趣作为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4。兴趣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兴趣促使下才会形成学习质与量的提升, 其成为影响学业成就的关键要素。同时,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育不仅注重学生智力发展,也需要建立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现化学学习的育人功能5。学习中正向情感的形成直接促使学生化学先关社会责任意识的产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创造社会财富、提高生活质量、解决社会问题等正确的科学认知,就会促使学生产生化学学习的动机与志向。而学生学习的情感与价值观建立的基本就是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与热爱。 因此,无论从

4、国家化学创新人力资源、学生学业与身心发展,还是化学课程科学素养培育,都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科学的初级学习阶段,科学引导对化学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 三、启蒙阶段学Th化学学习兴趣低下的缘由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起源离不开特定知识和特定教学环境等外界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有针对性地激发和培养的2,6。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基层教师普遍反映出学生兴趣低下、厌学等问题,违背了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培育理念,也影响到了学生身心健康。关于化学兴趣低下的解释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简单植入、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扼杀了启蒙阶段学生化学科学的兴趣。有些教师在实际

5、教学中感觉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与制定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不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教学中的“呆板木讷”令课堂“沉默以对”,言不达意叙述不清令学生望而生畏,教学态度“高高在上”令学生没有问题可问、有了问题不敢问,阻断一切让学生被动依赖,直入主题令学生无所适从,填鸭式授而无参与令学生叫苦不堪这样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阻碍者”,甚至是“扼杀者”。 第二,在小学到初中常规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 到压制,学生的天性没能得到充分释放,很难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厌倦,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念。另外,多年机械化的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并不

6、明晰自身兴趣和个人特点,只是功利化地进行专业选择,导致学习驱动力不足。 四、兴趣导向下化学教学策略构建(一)注重情绪体验、创设情境引入课堂情境兴趣是指个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当前环境的一种即时性的、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初学化学许多学生对于化学的很多知识不能完全 掌握,教师若只使用传统的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可能会让学生对 化学产生一种学不会、不愿学、想放弃的心态。为了使学生可以更为 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导入课堂,以此 来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探究,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候可以利用意大利的“死狗 洞”这样的故事来引入,让学生产

7、生兴趣,在一个相对传统课堂更为 轻松的环境下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性,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课程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极其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巧妙的设计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心理,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想要学习钻研的兴趣7。例如,教师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一课时,可以先问学生;“是否所有 1 加 1 都等于 2 呢?”学生肯定会有一些疑惑,难道还有 1 加 1 不等于 2 这一说吗?这时候老师开始进行演示,将 100ml 水和 100ml 酒精混合在一起,结果它们的总体积不等于 200ml,学生观测到实验结果感到很疑惑,就会对接下来所学的知识产生

8、浓厚的兴趣。最后老师引导着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学生自然将会对“分子和原子”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得到提升,学生对于化学也产生了一些兴趣,想要主动去探索更深的东西。 (二)课堂融入化学史、化学实践,注重价值观念培育化学史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更能凸显出育人的本质。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中国古代的 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说到“胆水能浸铁为铜”,东汉科学家张潜受 此启发,又著成浸铜要略一书,引发了中国炼铜史上的一场革命, 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化学方法炼铜的国家,在化学学习中,老 师在用新的实验装置还原化学家们的历史探究实验,极

9、大的提高了同 学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史内容、化学发现、化学 操作让学生体验化学发展的不易,体会到到科学家们在研究道路上所 做出的的巨大贡献。 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化学更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都喜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充满好奇,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日常上课的途中要给学生灌输生活中化学的重要性,让他们在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个答疑箱,并设计一些小奖励, 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疑问写下来,每节课抽上几分钟对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让学生记忆的更清楚

10、。 (三)教学手段灵活化、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性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像化学这样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画面感的科目使用多媒体教学再合适不过。化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较为枯燥,学生学起来很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 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就会产生一定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有一些实验器材不够用,或是不适宜做的一些实验,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以视频展示或者使用互动白板进行操作。这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老师操作起来容易,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8。 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11、,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外活动的氛围一般较为轻松,学生的压力较小,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课外活动的策划方式可以有很多,可以在学校开展化学知识比赛,让每个班派出一名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当观众;也可以邀请一些教授进行一次化学讲座,权威的力量往往更突出;还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化学展览会,收获更多课外知识。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可让给学生减轻一些压力,在愉悦中明白化学的核心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趣味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投入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方式,化学实验中除了需要关注的安全、污染、实验工作习惯和实验室规则问题外,还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巩固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

12、。大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传统的练习题,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认真完成是很正常的事, 导致学习效率低。为了避免这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新颖的作业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实践作业,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来掌握知识;绘画作业,让学生绘制分子原子等的结构,使学生对结构掌握更透彻;家庭小型实验作业,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师, 利用身边的物质设计完成实验,不仅仅是对所学课堂知识的延伸,还是读实验操作能力的一种锻炼。 五、结语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维持、转变、发展与成熟,非常需要教育教学环境中外力的共同作用。兴趣导向下的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注重了“学科交融”、“生活体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兴 趣培养,符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同时,兴趣导向下的教学策略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兴趣的多维结构构建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其更有利于化学兴趣的激发,培育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