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161140232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 :,单位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重点难点,分枝杆菌属的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

2、acteria,NTM),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分枝杆菌属共同特点,1. 基因组中G+C的百分比高,介于62%70% 2.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也称为抗酸杆菌 3. 脂质是主要致病物质 4. 生长缓慢,代时为220小时 5. 所致感染多为慢性感染过程,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牛分枝杆菌(M. bovis) 牛、人类的结核病

3、 非洲分枝杆菌(M. africanum) 非洲国家部分结核病 田鼠分枝杆菌(M. micoti) 野鼠,豚鼠等的结核病变,*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人类结核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病原体 * 可侵犯全身各器官系统,以肺部感染最多见,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结核病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危害最为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 全球2016年约有1040万新发病例,病死人数约167万 * 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tuberculosis,TB),1. 形态:菌体细长略弯曲,有分枝生长趋势,(一)形态与染色,2. 染色:齐-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4、一、生物学性状,* 细胞壁:具有与革兰阴性菌类似的外膜层; 含大量脂质,与抗酸性、抗药性及毒力密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柏银兰提供),(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1.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 * 营养要求高 改良罗氏培养基 * 生长缓慢 34 周形成可见菌落 * 兼性胞内菌 巨噬细胞,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 生化反应:不活泼,部分分枝杆菌的生化反应,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抵抗力,较强,与菌体所含脂质有关,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四怕:怕湿热 怕酒精 怕紫外线 怕抗结核药物,四抗: 抗干燥 抗酸碱 抗碱性染料 抗青霉素等,(四)变异性,1. 形态结构:L型 2. 菌落:粗糙光

5、滑 3. 耐药性: 单耐药(SDR-TB):对1种抗结核药物耐药 多耐药(PDR-TB):对1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不包括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耐多药(MDR-TB):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广泛耐药(XDR-TB):耐多药且对任意1种喹诺酮类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至少1种耐药 4. 毒力:在人工培养基连续传代毒力减弱,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巴斯德研究所的Calmette和Gurin ),卡介苗的研制,1. 脂质(lipid):主要毒力因子,多为糖脂形式,种类多 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TDM):索状因子,主要致病物质,与肉芽肿形成有关 甘露糖脂:脂阿拉伯甘露糖

6、、脂甘露聚糖、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等,与细菌胞内存活有关 硫酸脑苷脂(sulfatide):与细菌胞内存活有关 磷脂(phosphatide):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分枝酰-阿拉伯半乳糖苷-肽聚糖复合物(mAGP):佐剂作用,与超敏反应产生有关,(一)致病物质,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2. 蛋白质 ESX-1型分泌系统:分泌ESAT-6和CFP10,细胞坏死;引起超敏反应 DosR-DosS基因:细菌在肉芽肿内生存适应 复苏促进因子(RPF)AE:潜伏感染后再激活 结核菌素(tuberculin):是菌体蛋白的主要成分,与mAGP结合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3. 荚膜 主要成分是多

7、糖,部分脂质和蛋白质 与细菌黏附、入侵细胞和抵抗免疫因子杀伤等有关,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所致疾病结核病,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人普遍易感,多数导致潜伏结核病感染(LTBI) * 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 * 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以肺结核多见 * 可分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1. 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 首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多见于儿童,易扩散 * 原发感染最常见于肺部感染,也可见于皮肤局部淋巴结 X线胸片中,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显示哑铃状阴影, 称为原发综合征(primary syndrome) * 结核结节(tubercle):

8、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原发感染的结局:原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少数原发感染者体内结核 分枝杆菌可经淋巴、血流扩散,极少数可导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 原发灶内可长期潜伏少量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休眠菌),2. 原发后感染(post-primary infection) * 也称继发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多见于成年人; * 大多为内源性感染,原发感染的残留菌复燃(recrudescence)或再激活(reactivation); * 少数由外源性感染所致。 * 原发后感染特点: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病变发生迅速

9、且剧烈(迟发型 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 * 原发后感染的结局: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少数严重者细菌可经血 液、淋巴液扩散到肺外组织器官;极少数免疫力极度低下者有可能造成全身播散性结核。,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机体抗结核免疫的第一步;参与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 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一)固有免疫,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免疫性,(二)适应性免疫,结核分枝杆菌为兼性胞内寄生菌,抗感染免疫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在感染后 36周建立);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可产生多种抗体,但抗体一般没有 保护作用。,医学微生

10、物学(第9版),细胞免疫主要包括 * CD4+ Th1型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增强免疫细胞的的杀菌活性; 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肉芽肿形成,使感染局限化。 * CD8 + T细胞:诱导感染的巨噬细胞裂解或凋亡;产生颗粒溶素直接杀死细菌; 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抗菌作用;阻止潜伏感染的再激活。,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超敏反应,* 机体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力的同时,细菌的部分蛋白质与糖脂等 也可共同刺激T淋巴细胞,形成超敏状态。体内被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 次遇到结核分枝杆菌时即释放出淋巴因子,引起强烈迟发型超敏反应。 * 常见于成人原发后感染。 * 对机体抗感染免疫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

11、与致病作用有关。,(一)直接涂片染色检查 * 咳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染色;如检测到,通常应报告“查到抗酸性杆菌” * 采用浓缩集菌提高阳性检出率;可用强酸强碱溶液处理污染标本,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二)分离培养 * 接种于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37培养48周,菜花状菌落 * 液体快速玻片培养法可缩短培养时间 * Bacter TB-460快速培养系统,(三)动物试验 常用豚鼠或地鼠;分离培养物接种动物进行毒力测定,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四)药物敏感性试验 患者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指导化疗,(五)基因检测 PCR、Xpert MTB/RIF试验、16S rRNA高变异

12、区序列测定、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六)免疫学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IFN-释放试验、抗体检测,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结核菌素试验,1)原理: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2)结核菌素试剂:纯蛋白衍生物(PPD) 3)方法:取5单位PPD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后,注射部位红肿 硬结直径 5 mm者为阳性,表示BCG接种成功,或未接种BCG和NTM 流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5 mm者为强阳性,表明可能有活动性 结核病,尤其是婴儿 4 . 应用:婴幼儿原发感染的诊断;BCG接种效果测定;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IFN-释放试验,1)原理:感染

13、后,体内长期存在抗原特异性的记忆性T细胞,当再次遇到抗原刺激时, 能迅速活化增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IFN-是关键的细胞因子 2)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与BCG差异蛋白ESAT-6和CFP10多肽刺激致敏的T细胞 分泌IFN-,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进行检测 3)优点:敏感、特异,12天获得结果,用于鉴别潜伏结核感染、预测结核发病风险 4)缺点:技术操作要求高,试剂盒价格昂贵,(一)预防接种 * 卡介苗是目前临床上唯一批准使用的结核病预防疫苗 * 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7岁时复种 * 成人复种没有保护效果 (二)治疗 * 早期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 DOT

14、S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Course,简称“督导短程化疗”) * 一线化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二线药物包括对氨基水杨酸钠、 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五、防治原则,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leprae,第二节,* 2012年全球新发现麻风病例232 857例,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巴西 * 2015年,我国尚有麻风病患者3 200余例,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1. 形态与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2. 培养特性:典型胞内菌,不能人工培养;动物模型:犰狳

15、3. 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低温,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 致病性 * 自然状态下麻风分枝杆菌只侵害人,引起麻风 * 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 潜伏期长 * 发病缓慢,病程长,2. 免疫性 * 对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特点与抗结核免疫相似,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麻风的分类 (1)瘤型麻风(lepromatous type):为疾病的进行性和严重临床类型,传染性强; 主要侵犯皮肤、黏膜,严重时累及神经、眼及内脏;形成麻风结节(leproma), “狮面容”是麻风的典型病征;该型麻风患者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所缺陷,麻风 菌素试

16、验反应阴性 (2)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type):为自限性疾病,较稳定,传染性小;主要 在皮肤,也可累及神经;患者的细胞免疫正常,麻风菌素试验反应阳性 (3)界线类 :兼有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的特点 (4)未定类 :属麻风病的前期病变,大多数病例可转变为结核样型,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 标本:患者鼻黏膜或皮损处取材 2. 检查:抗酸性染色、显微镜检查 抗酸染色结果:瘤型麻风患者一般阳性 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一般阴性,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四、防治原则,1. 预防:无有效疫苗;BCG有一定效果;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 治疗:砜类(如氨苯砜等),利福平;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第三节,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是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