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1134625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 课标提示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点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思考应用,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明清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提示: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社会转型难以实现。,知识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思考应用,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密不可分。读下图中货币的变化,我们可以获

2、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1)制造货币的材料变化:金属纸;(2)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会促进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萎缩。,2.特点,(1)以朝贡贸易为主。 (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思考应用,1.明清时期,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

3、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这种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1)朝贡贸易给中国带来巨大财政负担。(2)由于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认为:“中国8至13世纪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提示:观点一:同意。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

4、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考向一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史料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三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1.史料一

5、说明唐代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管理。 2.史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史料三“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1.根据史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提示:(1)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2)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2.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提示:(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2)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摘自

6、2015年北京高考T40)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阅读上图及史料,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提示: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受政

7、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史论归纳 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1)变化 商业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交易媒介: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流通领域: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

8、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商人地位: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未改变。 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城市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方法1从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角度命题。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朝代,其发展

9、速度和呈现的特点各异。往往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商品种类、商业区域专业化等方面设置。解题时需结合不同时期的商业成就及特点来分析。 方法2从商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命题。不同时期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理念、社会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商业发展对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影响尤为重要。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命题分析,1.(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

10、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2.(2014课标全国,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据题意“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

11、证,故选A项。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答案A,3.(2014大纲全国,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描写了松江以织布为主,芜湖以浆染为主,可明显看出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有区域的分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

12、场需求问题,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技术的差异而不是日趋平衡,C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D项不正确。,答案A,考向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征,史料研读,史料一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史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史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史料

13、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2.史料二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两旁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3.史料三说明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松江的“棉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佛山的“冶铁业”、汉口的“商品转运”,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汉到明清我国

14、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提示:从汉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摘自2014年江苏高考T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史料反映了唐后期与前期在市的设置上有何调整?是否意味着城市监管相对放松了?,提示:(1)调整:唐朝前期非州县之所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中县户满三千以上”。(2)没有。官府对于市的监管相对宽松应在宋朝以后。,史论归纳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

15、阶段(宋至明清)。 (1)从周至唐: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宋元: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16、。,命题分析,方法1从城市职能的变革角度命题。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和军事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唐末宋初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解题时需注意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从商业发展、经济政策等角度思考。 方法2从市坊关系的变化角度命题。市坊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严格控制,唐代及其之前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宋代逐渐打破了这种格局。唐宋时期是命题考查的重点。解题时需结合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来分析。,1.(2015北京文综,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解析从材料中提取关于唐代对商业店铺所做规定的具体信息,再结合南宋都城临安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并且有四百十四行”的信息可知,南宋时期的商业与唐代相比,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选项为B。A、C两项信息材料没有显示;选项D既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与资本主义萌芽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