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培养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60899931 上传时间:2021-01-1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学校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学校人才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学校人才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学校人才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人才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人才培养(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中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有所长,多才多艺,能担任中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和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少年儿童,愿意献身中学教育;初步掌握马列主义、 _和邓小平理论;熟悉我国教育事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2、掌握较广的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懂得中学教

2、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具有较扎实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良好的教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三笔字”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具有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能胜任中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3、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从事中学多门课程教学和中学管理的综合型师资,具备中学各项基本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质、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表演能力;掌握体育锻炼常识和生理保健、心理咨询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能力,通过湖南省非

3、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5、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 制:四年 总学分:180-182 学 位:教育学学士 四、中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必修课程 四、中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续1) 四、中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续2) (三) 专业任选课程 (四)实践教学课程 第6期3周专业实习为模拟实习 注:学年论文不占教学周次 七、修读指导 (一)、四年内修满公共基础课51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课程111-113学

4、分,实践课程18学分,总计180-182学分方可毕业。 1、公共基础课中的“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实践教学课程中的“两课实践”、“军事训练”、“劳动”不计修读学时与学分。 2、公共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选修,选修时必须注重文理渗透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读2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2个学分的健康教育类课程,总共修满10学分。 3、每位学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取得由学校“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认证中心”认定的10学分。 4、本专业设语言文学、数理和艺术三个方向,每位学生须选修其中一个方向,修满该方向上所有课程,取得

5、相应学分。 语言文学方向:主要培养在汉语言、英语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中学语文、英语、社会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教学工作。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标准,英语口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数理方向:培养在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中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程教学工作。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艺术方向:培养能胜任中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承担组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获得其中至少一项艺术专业等级证书。 5、任选课程须修满6学分。 6、学年论文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题,安排在第六学期结合模拟教育实习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

6、学期,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进行。 7、关于教师职业素质及技能的具体要求: 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标准; 书写能力:能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三笔字”; 交往沟通能力:性格开朗,能顺利地与儿童、成人进行交往和沟通。 音乐技能:能进行常见儿童歌曲的视唱、伴奏及儿童舞蹈的编排,能组织班队艺术活动。 美术技能:熟练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制作中学教学所需教具等;能独立完成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教育技能:能独立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践活动: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在实习前进行统一测试,作为教育实习资格认证。 (二)、主要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心理学 教学要求:使

7、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内容,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心理的实质、生理基础和一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等;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具体应用,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品德、个性(含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心理保健等。 教材:全国12所重点师大合编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xx.7版 参考资料:1.王振宇主编心

8、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版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版 3李小东主编中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xx.8版 课程名称:教育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从事中中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阐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况,教育的目的、结构与功能,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基本问题。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

9、理论和实施途径与方法;阐述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与团队工作、以及教育评价、教育法制和教育科研等问题。 教材:陈梦稀主编现代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xx,8版 参考资料: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版 2.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xx.12版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能应用较规范的口语交流思想、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为以后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教材: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湖南省普通话中心编写xx.7版 陈培元教师口语课程高等教育出

10、版社出版xx.7版 参考资料:徐青主编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6版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具备向中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培养中学生语言文字基本技能的能力,成为合格的本科程度的中学教师。 教学内容:汉字的性质特点及现阶段使用情况、词汇的构成,词义的性质、构成;语法的特点和各种语法单位、修辞的基本理论和修辞格。 教材:徐青主编现代汉语(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

11、资料: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教出版社出版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教学要求:在中中学已学语文知识之基础上,立足文学本位,以审美(培养语感)为核心,融文、史、哲为一体,凸显人文性,淡化知识性和工具性,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激活和升华旧知识。强调直接面对作品本身,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复由理性认识回归至体味、欣赏,不在文学史方面做过多的纠缠,以期与中文专业这文学史课程相区别,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打下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基础。 突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引导性、示范性、启发性解读;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体味、欣赏,使学生的内心更为充实、丰富、净化、健康; 以品味语言,培养

12、语感为核心,带动学生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古代诗文)、现代文学作品(现代诗文)、外国文学作品。 教材及参考资料: 陈洪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xx.3第一版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主编大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xx.1第一版 夏中义主编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xx.6第一版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课程内容:函数和极限,主要内容为函数的知识、数列与函数的极限以及连续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导数与微分,主要内容为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各种函数的导数及高阶导数的求法,微分的概念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中值定理及其应用等,第三部分为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主要内容为定积分、不定

13、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求法以及定积分的应用。 教材:姚绍义主编 高等数学 (大学本科中学教育专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xx.12第五版 参考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 课程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要求能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 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

14、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社会科学概说、社会科学的功能、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发展及趋势、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的空前发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扩张与深入、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概述 教材 曲庆彪社会科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自觉地保护环境、能动地改造环境,促使人与环境相协调。通过理解各

15、种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其科学素养,使其有利于现代教育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以利于学生形成复合性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介绍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包涵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关注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当代高科技领域的概况、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影响等方面。 教材及参考资料: 马宏佳、陈娴编著物质科学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xx.8版 汪忠编著生命科学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xx.8版 沙润编著地球科学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xx.8版 宗占国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xx.8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