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棋局读书报告

yh****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50KB
约9页
文档ID:160811054
大棋局读书报告_第1页
1/9

v .. . ..棋盘上的地缘政治——《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读书报告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李俊辉 163210191、书名:《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出版社2007年版)2、作者及其简介: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布热津斯基1977年-1981年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现任美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顾问、华盛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赫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对外政策教授3、成书时间及时代背景:本书成书于1997年,时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20世纪末,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美国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世界地缘政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4、成书目的:为美国在后冷战时代提供一套可供选择的地缘战略构想5、主要内容 为更清晰地展示本书各章节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笔者特意制作了本书内容的思维导图(见背面) 通向全球至高无上地位的捷径 ——美国是如何取得世界霸权的第一个全球性大国 ——美国霸权的特点是全球性而非地区性的第一章:新型的霸权美国的全球体系——美国霸权的体现法国:重造辉煌法德地缘政治目标 第三章:民主桥头堡地缘战略棋手:法德俄中印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从根本上支持欧洲朝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避免其民族主义抬头。

但仍强调美国在欧洲的重要作用,发挥北约的功效德国:民族救赎按所属地区分析美国的总目标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乌克兰 阿塞拜疆 韩国 土耳其 伊朗第二章:欧亚大棋局地缘真空与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俄罗斯的新地缘政治环境第四章:黑洞美国的总战略目标第七章:结论远期目标:产生真正分摊政治责任的全球核心中期目标:注重若干地位日益重要,战略上又相互协调的伙伴国家出现,为实现跨欧亚的安全体系打下基础短期目标:加强和永久保持地缘政治普遍的多元化,防止出现能像美国提出挑战的联盟总结前论在新“巴尔干”,避免单一势力掌控该地区在亚欧大陆中部,地缘真空仍将出现,鼓励政治多元化在远东,加强中美日三方互动,防止美国势力被赶出东亚在欧洲,美国的中心目标将是加强和扩大在欧洲西部的民主阵地第六章:远东之锚保证东亚力量三角平衡关系,构建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地区力量架构简而言之就是巩固日美同盟,发展中美关系,防止中日结盟将美国实力赶出东亚美国的地缘战略对策美国战略预估中国是地区性而非全球性大国,日本是全球性而非地区性大国亚稳定性,表现为经济上的日益增长的活力与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特点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保证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拦地在财政上和经济上进入该地区。

控制该地区的关键是油气管道与交通运输网美国对策种族混杂 宗教冲突 地缘真空地缘政治现状第五章: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支持后苏联的独立国家,在苏联地区内实现地缘政治的多元化,并使俄罗斯做出抛去过去帝国形象,并对扩大的欧洲与美国的政治安全不表示异议美国对策大棋局 从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本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美国的霸权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征、范围和深度第二部分为本书的第二至第六章,其中第二章起到总领的作用,主要介绍了世界地缘政治棋盘的总体布局,划分出五个地缘战略棋手国家和五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而这些国家又分属欧洲、欧亚大陆中部(即所谓的黑洞)、欧亚大陆南部(即所谓的新巴尔干)、远东地区,这四个地区的地缘政治情况分别在第三到第六章中得到详细介绍,除此之外,第三到第六章还分别介绍了美国在上述地区应采取的地缘战略最后一部分为本书的最后一章,在这一章里,作者对前面章节所述做了总结,并勾勒出了美国总的战略目标6、评价(1)亮点①从理论分析方法的角度看,本书打破了一般国际政治书籍所采用的现实主义的单一分析方法,采用进攻性现实主义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方法,使理论分析更具贴近国际政治的实际。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大国政治的悲剧》认为:国际体系中没有维持现状的国家,除了那种想对潜在的对手保持支配地位的一时霸主《大国的政治悲剧》,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年版,P2第9—11行)而美国对自身霸权的维护这种有关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在《大棋局》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如作者开篇便说“在全球都进行了介入的美国如何应付复杂的大国关系——特别是美国是否阻止一个占主导地和敌对的欧亚大陆大国的出现——对美国在全球发挥首要作用的能力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大棋局》P1引言“超级大国政治”第14—16行)而书中关于美国在四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地区的政策则具体体现了这一理论,可以说,如何维持国际社会当前这种倾斜于美国均势正是本书核心所在因此,本书应用的理论首先是现实主义的同时,本书作者尝试从文化或共有的民主观念的角度分析美国霸权的形成和运转,颇有建构主义色彩如在分析美国全球性霸权形成时,作者就着重分析了文化和观念因素:“美国帝国力量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每股生活方式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重要的文化吸引力”(《大棋局》P9第3行)为了更好地说明文化和观念对霸权的建构,作者还列举了古罗马和古中华的例子,如:“罗马帝国的力量还来自于一个重要的心理现实。

Civis Romanus Sum——我是个罗马公民——是人们对自己的最高定位,使人们感到自豪,也是很多人的愿望高高在上的罗马公民地位后来甚至授予那些非罗马出生的人,并且成为文化文化上优越性的表现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性使罗马帝国的使命感合情合理它不仅使罗马的统治合法化,并且使他的臣民愿意受到同化和被包括在帝国的框架之中(《大棋局》P10第7—12行)除此之外,在分析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时,作者也强调了共有的民主价值观的作用:欧洲可以成为一个实体,通过共同的政治制度越来越多地体现共有的民主价值观,在民主价值观的普及中明确自身的利益,并对欧亚地域上的其他居民形成磁铁般的吸引力《大棋局》P60第3---6行)不可否认,文化、信念、价值观对全球霸权和国际政治秩序的建构所具有的意义,因此,在运用现实主义分析国际政治的同时,辅之以建构主义的理论,更接近国际政治本身的现实,更有利于阐明美国霸权形成和运转、全球地缘政治秩序构成的全方面动因②从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看,本书对地缘政治的分析不仅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对地缘政治的分析预测总体上是非常到位和合理的,甚至在某些部分上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在今天仍十分适用。

首先从分析的形式上说,顾名思义,《大棋局》,作者正是通过棋盘的形式展现当今地缘政治特点和美国的地缘战略的:这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棋盘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为“棋赛”提供了舞台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大棋局》P27第28—30行)这种棋盘上的地缘政治具有一目了然、生动形象的优点,使非专业的一般读者也可迅速对高深的地缘政治产生兴趣并了解之因此,从读者的角度看,这种分析形式是成功的 棋盘上的地缘政治展现了地缘政治的广度,而作者对地缘战略地区的分析则体现了地缘政治的深度作者审时度势,对地缘政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和预测,尤其是其对远东地区地缘政治特点的分析,与时隔近20年的今天仍然是高度契合的作者认为: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但是到某个时候,一旦某些事件爆发,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节能被冲垮《大棋局》P127第17---19行)作者列出了可能冲垮安全阀的事件: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朝鲜问题、千岛群岛问题、中国与邻国边境划界问题。

从书本回到今天的现实,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问题也正是影响今天远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而在可能的冲突的背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远东经济腾飞由此可见,这种被作者成为“亚稳定”的地缘政治特点迄今为止仍适用于远东地区,并可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于远东地区我们不得不因此而佩服作者的地缘政治分析能力2)质疑①由于笔者和作者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的不同,笔者对作者的质疑首先体现在意识形态上,具体包括作者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美化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污蔑首先,作者打着传播民主、维护世界和平的口号为美国干涉域外地区的霸权主义辩护,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如作者在阐述美国对欧洲地缘战略目标时就把美国当作世界传播民主的宪兵:通过更加真实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来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以便使扩大中的欧洲成为向欧亚大陆传送国际民主与合作秩序的更有活力的跳板(《大棋局》P71第10—13行)而美国所作所为却给作者的辩护狠狠地打了一耳光:从马歇尔计划开始,到北约成立后推行北约内部使用美制武器以及在多国驻扎军队以及其他一系列对欧政策,美国所谓的欧洲战略的实质就是控制欧洲,进而为控制中亚提供跳板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作者的舐犊之情甚至到了完全罔顾现实和自相矛盾的地步。

作者认为:美国的国内制度十分民主,因此不可能在国外实行独裁,这也限制了美国力量的使用,特别是进行军事恫吓的能力(《大棋局》P31第1—2行),而妇孺皆知的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以及本书成书后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数不胜数的二战后战争,都是美国的杰作作者甚至还认为:美国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善良和有眼光的:依照长期的潮流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建立一个真正合作的全球大家庭但与此同时在欧亚大陆上不能出现能统治欧亚大陆从而也能对美国进行挑战的挑战者也是绝对必要的(《大棋局》P2第10—13行)那问题来了,既然要谋求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那怎么能为维护美国首要地位而打压某些美国认为的挑战者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其次,作者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无端污蔑也是笔者所不能接受的,笔者认为,这简直就是作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体现了典型的美国思维作者认为:中国的地区性势力范围正在形成之中中国的势力范围——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受敬服的范围——可以界定为:在这个范围内各国首都在处理任何特定的问题时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北京对此持什么看法(《大棋局》P136第1行、第6—8行)对此,笔者想反驳的是,中国一定会发展壮大,但中国无论多么强大,他都不会去争夺所谓的主导权,无论是地区的还是全球的,因此势力范围的概念是和中国套不上的。

当然,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力不断加强,但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和平互利的基础上的,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惠及了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因而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而不是来自中国单方面的威慑,中国一贯的对非援助甚至今天的一带一路便的最好说明我们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我们自己也绝不称霸,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中国不会像作者担心的那样,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日益像美国那样独断专行和咄咄逼人②作者对中国长期发展表示不乐观,而2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却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作者之所以在中国问题上会发生偏差,主要是因为作者来自“世界首要国家”的“傲慢与偏见”,忽略了中国的主观能动性作者认为: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大国种种因素制约了中国的长期发展:首先,中国爆炸性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在今后二十年内得以保持,是个极难肯定的问题《大棋局》P132第8—9行)再者,中国高速增长很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将限制其行动自由《大棋局》P132第15—16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