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60681856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旅游业规划和布局一、“十五”旅游业发展回顾“十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后,开始逐步发 展,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经济带动和促进作用凸现。全县 共接待游客109.38万人次;门票收入296.07万元,旅游总收入 28760.4西元,年均增长9.58%旅游业在带来直接旅游收入的同时, 获得了数倍的间接旅游收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 就业岗位带动比例达1: 6,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旅游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通过宣传发动,旅游业是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生态 产业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立县”、“旅居兴县”等旅游发展 战略得以确立,并取得了显

2、著成效。随着旅游开发经济效益的初现, 国有、集体、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始形成, 全社会合力兴旅的氛围逐步呈现。2、资源开发取得初步成果。通过县域旅游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资源家底;完成了全县旅游 业发展总体规划、高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百杖潭景区总体规划和灵 山、双峰、源头、仑泉、五公山、婺江源、大盘等 7个风景旅游预备 区保护与开发规划;花溪一一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得到初步开发,花 溪和夹溪十八涡景区均已对外开放,发展态势良好;高姥山旅游区正式获批准为省级生态旅游区,并开展了植被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完 成了聚贞宫区块建设规划。3、旅游设施建设有较大突破。成立了可以承担国内组团和

3、地接业务的花溪、通达假日、海天三家旅行社;全县共有大小旅馆 95家,床位XX张。有花台山宾馆1家 三星级旅游饭店,科信大酒店、江滨大酒店 2家二星级旅游饭店,共 有床位361张,能基本满足现阶段旅游、商务和会议需求。4、资源保护与储备效果明显。除已经开发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十分重视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外,规划储备了灵山、双峰、源头、仑泉、五公山、婺 江源、大盘等7个风景旅游预备区,划定了保护范围和保护等级,为 旅游资源的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十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一)“十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做到了以下四个坚持1、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坚持

4、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努力扩大旅游经济辐射面,让旅游业这轮朝阳更加光彩夺 目。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方针。旅游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必须依据市场特点,把握市场脉搏,开发 符合旅游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的旅游产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种投资主体多方参与的旅游发展方针,以适应旅游业综合性强的特点。3、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兴旅的战略。重视规划编制,巧借专业外脑,保障旅游业发展的科学性、系统 性、持续性,在项目建设中白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杜绝盲目性,减 少失误。4、坚持与城镇建设、康庄工程、下山脱贫相结合。旅游业发展要与城镇建设、康庄工程、下山脱贫相结合,形成

5、良 性互动,节省旅游开发投资,使之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二)“十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认识尚未周度统一,有待进一步提局。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程度还参差不齐,与“生态立县”、“旅居 兴县”的目标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对做大做强旅游业缺乏足够信心; 旅游是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的认识还不足;对 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尚欠到位。2、旅游产品粗糙,核心景区尚未形成。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开发时间短、投入少,旅游企 业和旅游产品明显存在小、散、弱等不足,尚未形成旅游拳头产品; 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但分布分散,缺少规模大、品位高的 旅游资源聚合区,

6、未能形成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的核心景区。旅 游的美誉度不高,旅游形象不鲜明,削弱了旅游作为区域“名片”的 作用。3、行业管理体制不顺,促销力度不够。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目前旅游业生产要素分属不同行业和部 门,旅游项目多头审批,各白为政,信息资源相互隔绝,旅游主管部 门难以统筹主要旅游生产要素,行业管理与协调力度弱化;宣传、促 销经费少、力度不够,影响了旅游知名度的提升。4、投资体制不活,资金投入缺之。旅游业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以政府为主导,各投资主体多方 参与的合力兴旅投资体制有待完善,投资渠道不畅,路子不活,投入 旅游开发的资金严重匮乏。5、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脱节,小水电建设与旅游开发矛

7、盾突出。城镇建设与规划未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区域和城镇形 象与旅游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社会化服 务体系尚未建立。小水电建设与旅游开发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旅游投 资业主的积极性,增大了旅游招商的难度,解决“水问题”已是当务 之急。6、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才缺乏。旅游交通落后,接待、购物、娱乐设施薄弱,已经成为旅游业发 展的“瓶颈”。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全行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不 足,尤其缺乏旅游规划、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旅游业经 营管理与服务的总体水平较低。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背景从年开始,世界旅游业便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并早在年就成为 世界第一大产业

8、。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分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 的投资带动比例达1: 7,就业岗位带动比例达1: 5。21世纪将是旅游 业真正走向辉煌的世纪,旅游消费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并日趋多样 化。据WTO预测,年全球国际旅游将达到10亿人次,XX年12亿人 次,2020年16亿人次。旅游业显著的经济地位与解决社会就业的巨大 作用,使各国、各级政府都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已成为世界新兴的旅游大国,亚洲第一旅游接待国。年我国入境旅游 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 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 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旅游收入52

9、86亿元,全国已经有28个省、 市、白治区明确将旅游业定位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主 导产业,并呈现出发展快速,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提升,由观光旅 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并举,区域旅游合作增强等特征。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 势头,已经初步实现了从省域经济增长点向省域经济支柱产业的转 变。旅游的综合贡献日益显现,十五期间,旅游直接收益每增加1元,社会增收达4-5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增加4个 就业人员,旅游已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旅游副中心城市。近 10年来, 金华旅游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开展旅游

10、资源和产品整合, 区域间联手合作,使得旅游接待水平快速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旅游景区开发如火如荼,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 141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5.7亿元,旅游创汇15320万美元,分别 比上一年增长了 15.5% 22.61%H 25.05% 旅游业名符其实地成为区域 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丰富、多样的白然与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开发提供 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在“生态立县”、“旅居兴县”等旅游发展战略 指导下,旅游资源保护与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服务建设等 都有明显突破。目前已初步开发并开放花溪一一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 和百杖潭景区,启动高姥山旅游区

11、的前期建设,划定了灵山等7个风景旅游预备区的保护范围,已拥有花台山等多家星级宾馆,据统计, 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59万人次,同比增长8.49%;旅游收入达4803.12 万元,同比增长8.38%,为“ 一五”旅游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实 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目标,积极呼应“生态立县”、“旅 居兴县”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白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综合体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不断增强

12、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和帮 扶致富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 业和生态产业,使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 养生基地。二、规划原则1、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大背景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状况和 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大思路和宏观发展 目标。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体现规划的政策引导 作用,促进旅游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2、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目标的制订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设立要立足实际,深度挖掘资 源特色,提出的规划思路、规划项目、规划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创新 利

13、用各类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优先整合和开发优势 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益,扩大开发规模。在项目设置和量化指标确 定上既体现前瞻性,又留有余地。3、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培育和壮大旅游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集散功能,促进旅游开发 与区域发展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旅游业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全方 位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体现旅游业作为 区域“名片”的独特作用。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立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 贡献率、社会贡献率和生态贡献率,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政府

14、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加速安文(云山)、尖山旅游城镇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整合区域旅游资 源,着力打造大盘山一一花溪核心旅游区,提升旅游知名度。逐步培 育和凸显区域独特的旅游形象。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 保健三大拳头产品,夯实产业基础,发展核心竞争力。使旅游业真正 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1、经济目标。实现旅游“快增计划”,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到年的三倍,旅 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8%,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逐步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社会目标。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业对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 的贡献率,使旅游

15、业真正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争取大盘山一一花溪景区、百杖潭、夹溪等景区成为AAA级以上的旅游区;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 XX人。3、生态目标。通过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生态环境面貌和城乡社区面貌的改善,逐 步形成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资源保护、文物 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到年,确保全县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达标 率达100%。(二)阶段目标1、前期阶段。年,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盘山一一花溪核心景区,完善夹溪风 景区,开发建设百杖潭景区,形成以大盘山一一花溪为龙头,台地旅 游区(夹溪风景区、玉山古茶场)和百杖潭景区为两翼的旅游区格局;完 成海螺山休闲度假区、中

16、药材博物馆建设,实施百杖潭景区一期、高 姥山(孔氏家庙)旅游区建设,启动古茶场文化旅游区、云山旅游接 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等项目建设,适度培育发展休闲山庄和 农家乐旅游点。到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 54万,旅游总收入1.62亿元, 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 XX人。2、后期阶段。-年,完成大盘山一一花溪、夹溪、古茶场文化旅游区建设,百杖 潭景区、周姥山(孔氏家庙)、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 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一核两轴三区片”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功能完备,具有较局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旅游 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 85万,旅游总收入 2.88亿元,使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