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60681658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 分封制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分封的诸侯听命于周天子,有出兵勤王的义务,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处于战国后期,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已不予理睬,说明分封制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战国时期贵族政治仍然存

2、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天子的权力从此时才开始削弱,天子的权力应该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削弱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2.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魏征属于门下省,而根据

3、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转程序门下省是可以参与决策程序的,是有权阻止最高指示下达的,所以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门下省本身的职权所决定的,即由于当时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已经制度化所决定的,“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是不符合魏征时期的事实的。门下省是不可以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的,门下省并不具备此项职能。分割相权不是为了避免君主独裁而是加强皇帝的权力,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 推动

4、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察举制点睛:本题以察举制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契合高考改革的时代热点,也是

5、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概念、特点、选官标准、选拔方式以及各自意义都要重点掌握。4.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称为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 保证了决策机密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强化了专制皇权D. 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寄信上谕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皇帝的上谕直接让受命令的人办理,不让其他人知道,说明其根本目的是加强皇帝对绝对权力的控制,故选C。材料中“寄信上谕”使决策更加快捷、保密,但是这些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

6、除AB;军机处此时已经不在是单纯的军务机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学生需要透过现象看到古代官制演变的本质。5.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雅典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答案】C【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

7、得到拥护,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1866年”、“考察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帝国议会,故1866年不可能出现帝国

8、议会,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当时英国伦敦有议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故存在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已经发明电报,故1866年电报已经存在,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7.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 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B. 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C. 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D. 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

9、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A项表述不符合史,故排除A。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权限很明确,故C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故选B。8.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 推进俄国民主进程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都推进了俄国民主革命进程,B正确;A是

10、二月革命任务;C和D是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任务。9.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材料只涉及到广州一个地方的情况,不能体现整个全国的对外贸易都是下降的,故也得不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这一结论,所以A项是错误的;鸦片战争以后,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其垄断地位被打破,其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

11、降的趋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故选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是增长的,而不是缩减,故C项的说法违背史实,所以可以排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不可能出现“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的情况,故D项说法违背史实。10.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A. 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B. 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 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 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解析

12、】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天津条约内容,故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的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以后,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11.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jin)矣。”该战之后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 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D. 清政府成

13、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故C项正确。A项指的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学生需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12.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

14、结合所学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义和团和清军进攻了各国驻京使馆区,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照旧承认清政府的统治,因而慈禧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有此言论,但也不完全排除西方的贬低因素,故D正确;ABC不存在“进攻使馆区”,排除。13.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 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

15、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考点:中共一大点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 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考点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