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0661643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第1课时 滴水之恩 考点一 概括文章内容 考点二 语段作用 考点三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四 文章结尾分析 考点五 句子含义与赏析 考点六 分析写作手法,目 录,第2课时 时间存折 考点一 标题的理解 考点二 词语含义与赏析 考点三 补写 考点四 拓展探究,目 录,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第1课时,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题干有两点要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这提示考生答案应该至少包含两个事件。,第1课时 滴水之恩,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

2、筛选准备。文中的“他”首先出现在 段,从中提取时间(“去年夏天”)、地点(“在马山”)、事件(“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我随口劝了他一句”)。然后“他”出现在 17 段,主要是描写“我”和“他”之间的对话, 、 段写“我”拦到他的车, 段写“他”讲述几个月前“我”帮助他的故事,,、 段写“我”对他的帮助改变了他。 段“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说明“他”是专程送“我”的。第三步,整理答案。从“去年夏天”“几个月前”可知“我”帮助他的事件发生在“他”送“我”回马山之前,将前面的分析按照此先后顺序概括出来即可。第四步,结合原文和题干进行验证。,【答案及评分】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

3、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变式提问】1.请概括故事情节。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P184我的农耕母亲第1题,P186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第1题,P187少年护城河第1题,P188疼痛里开花第1题,P190寒风里那一点善意第1题,P191一滴流给陌生人的眼泪第1题,P191哥廷根的“雷锋”第1题,P193消失的年声第2题。,概括文

4、章内容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考点一,考情搜索:2015年7题、2014年7题、2013年7题、2012年8题、2011年8题、2010年8题、2008年7题。,考点一,考情搜索:2015年7题、2014年7题、2013年7题、2012年8题、2011年8题、2010年8题、2008年7题。,考点一,考情搜索:2015年7题、2014年7题、2013年7题、2012年8题、2011年8题、2010年8题、2008年7题。,考点一,考情搜索:2015年7题、20

5、14年7题、2013年7题、2012年8题、2011年8题、2010年8题、2008年7题。,考点一,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主要内容。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

6、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案形成之后,同学们可结合题干和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答题格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思路归纳】此题表面上考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但题干已给出分析的角度“情节和主题”,所以其实质是考查与“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相关的段落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从情节角度看,这篇文章叙述“我”回马山的经历,写“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段落是第段,,写“我”看完古塔准备返回马山,街角凉粉摊前

7、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告诉“我”没有去马山的车了,从中可以明确“我”回马山很困难,交代了“我”步行回马山的原因,也是“我”“在路上碰到”“他”的原因,所以文章写“头裹苗帕的老妇人”为后面情节作了铺垫。,从主题角度看,由“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语言、行为“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可以看出老人的言行充满了善与爱,和文中的主要人物“他”“我”一起体现了文章主题。,【答案及评分】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

8、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2分。共4分) 【变式提问】1.XX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XX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P185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4题,P186宗姨的元宵第1题,P188疼痛里开花第3题,P189清洁第4题,P190寒风里那一点善意第2题,P191一滴流给陌生人的眼泪第5题,P193消失的年声第1题。,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1. 结构:(1)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开篇点明主旨;设置悬

9、念,吸引读者的阅读,考情搜索:2015年8题、2011年9题、2010年11题、2009年7题,语段作用,考点二,考点二,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发展等。比如: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丰富文章内涵;照应前文;具体展示、深化主题。(3)结尾:照应题目与前文;升华或深化主题;再次点明主题;强化作者感情。(结尾作用分析详见考点四),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

10、染了气氛。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审清题干。题干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我”这个形象进行概括,需要写出品质特征;二是简要分析,但需写出具体的依据。分值是4分,因此答案应该是两点。第二步,梳理情节。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本文与“我”有关的情节有两个:一是“我”在马山看见潦倒落魄的他,给他买水买糕,并对他说“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从,中可以看出“我”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二是“

11、我”在回马山的路上见到开着小拖车的“他”时,已经认出了“他”,和“他”闲谈的过程中,“他”提到了帮了自己的“我”,但“我”并没有说出曾经帮过“他”,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第三步,具体概括。上面两个情节都是写“我”和“他”之间的事,第一个情节表现出“我”的善良,乐于助人;从“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可以看出“我”尊重他人,细心体贴。概括特征时要注意情节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多个侧面”,特征要具体,不能太笼统,如“高尚”“善良”。第四步,标清序号。从上述分析来看,答案应为两点,标上序号可以增加条理,更容易得满分。,【答案及评分】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

12、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 【变式提问】1.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XX是个什么样的人。 2.XX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P184我的农耕母亲第4题,P186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第2题,P186宗姨的元宵第2题,P188疼痛里开花第4题,P191一滴流给陌生人的眼泪第4题。,分析人物形象 考情搜索:2015年9题、2014年8题、2012年11题、2011年12题、2009年10题、2007年12题

13、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考点三,考点三,考点三,(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

14、,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答题步骤: 审清题干:看题干要求只写出人物的形象,或者还要写出对应分析; 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或描写; 具体概括; 增加序号,使答案条理化。 答题格式:人物性格或人物特点+具体依据,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联系全文分析结尾的妙处,在把握文意、主旨的基础上,精读结尾,“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写了他并不是顺路送“我”,而是专程送“

15、我”的。从结构角度看,这一结尾与前文“他”和“我”谈话中的“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相呼应,这样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回味无穷。,从人物形象角度看,突出了“他”的善良。从主旨角度看,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 【答案及评分】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结尾一般可从以下4个角度分析: (1)

16、 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 (2) 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考点四,文章结尾分析,考情搜索:2015年10题、2007年11题,(3) 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 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5-1. (原创)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4分) 【思路归纳】首先,找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画线句在文章尾段,尾段一般是总结句,总结的内容需上溯,所以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前面的整个故事以及后面主旨句表达。前面写司机在雨天专程送“我”回马山,这句话把雨滴在车上描写得极美,此句虽是景物描写却是寓情于景,把“我”对他的感激和赞美表达了出来。据此综合作答即可。,【答案及评分】表面上描写了雨滴在车身上的美丽的情景,(1分)实际上指“我”对小拖车司机小小的帮助,使他有了巨大的改变,(1分)也表达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