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前——赣南的“香格里拉”(营前中学 黄义苏)“香格里拉”一词原来的含义是:一个虚构的具有如诗如梦般田园风光,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而赣南西部的营前镇,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营前位于赣南上犹县西部山区,再往西与湖南接壤周围高山耸立,自古以来对外交通极为不便长期以来,营前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好像深居闺中的少女,少有人知晓这些年来,随着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蒙在营前面上的神秘面纱才逐渐打开,向世人展示她清纯、妖娆、宁静、自然的一面,人们不禁惊呼:营前,它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香格里拉” 营前的美,可以用“奇、特、古、魅”四字来形容奇”——奇山秀水,引人入胜营前的自然风光,自古就有“八景”之说:举岭献奇举岭,海拔 855 米,为上犹与崇义的分水岭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而名” ,相传有仙人在举岭下棋,一樵夫在旁观棋一盘,回家后才发现世上已过三年举岭上现存棋盘石一块, 石上的裂纹与棋盘纹路并无差别, 相传就是仙人下棋时用过的 有诗赞: “举岭苍苍笼碧烟,雄风剑气势盘缠争闻对弈人归去,疑似蓬莱第一仙 ”书峰毓秀书峰海拔不高,呈金字塔形,与举岭遥相呼应,唐末虔州节度使卢光稠在山腰处建有一所“太傅书院” 。
相传晏子使楚后归途中身染重病,卒后葬在此山中城楼山色古时营前山间盆地中建有“蔡家城” (客家围屋) ,天启四年( 1624) ,刚上任的知县龙文光在生员蔡祥球的陪同下,视察了蔡家城,写下《营前蔡家城记》 ,说: “内外城甚完固,内城高 1.45 丈,女垣 287 丈,周围 344 丈,自东抵西 113 丈,南北如之,城内皆蔡姓氏 ”正德十二年( 1517)王阳明巡抚南赣王到赣州后,率领各县兵勇作战一年,基本上平息了农民起义 次年四月, 他班师回虔, 路过营前时, 来到蔡家城, 双目所及, 感慨万端,遂欣然命笔,题写了“蔡氏宗祠”四个大字,又撰一联曰“宗隆云水钟灵地,族冠犹川老故家” 族人喜而刻石,置于祠中站在蔡家城南门,早晨看日出炊烟,黄昏看晚霞落雁,夜里看月华容桂,不同时分的景象呈现不同的美妙现在蔡家城已荡然无存,但王阳明先生亲笔所书“蔡氏宗”三字石刻还在,颇有书法研究价值仙岩古松石溪村尾高山嶙峋,山腰有一天然洞窟,深不见底,洞窟内清泉长流,山洞外有数株傲然屹立的苍劲古松,不知何年代起这里就建有仙岩古寺,相传寺签极为灵验,故而游人不断浮潮夜月营前老圩河边两岸各长有一棵榉树斜向伸展,两树枝干延向对岸,行人以其根枝作桥往来,于是被唤作了“浮桥” ,后讹为“浮潮” 。
过浮桥约 20 米有一水井,异常清澈传说每年中秋,井中可见三个月亮,异常神奇从此,这一景观被称为“浮槽夜月” 古时为暑夜乘凉、中秋赏月佳处妙乐钟声始建于明朝的妙乐寺、位于现蕉里桥头处,寺中有一口铜钟,声音极为清脆悠扬,早上钟声响起,方圆十里清晰可闻门口对联“妙从何来?无声无色无景象;乐在哪里?有钟有鼓有文章 ”系前清贡生江西佛教协会副会长园明法师所撰龙塔琴音天宝四年邑侯龙文光来到营前,欣赏过这里的湖光山色后,感叹东方文峰低隐,于是倡导百姓集资建塔于东山之巅,以旺文气塔高 25 米,高七层立塔上,营前山水尽收眼底古时营前人口虽不多,但却建有西昌、浚林、新民等三所乡学,农家之弟差不多都在这里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故又将此塔称为“文峰塔” 蕉潭渔唱九曲蜿蜒的云水河东出龙下后,地势逐渐平坦开阔,水流变慢,河中鱼虾等水产丰富,是垂钓养性的极佳之处到夜晚渔火点点波光粼粼,荡舟的渔人,吟唱山歌,轻撒渔网,好一派渔家悠闲安逸的生活情景图画特”——客家人客家风营前人大多为明清时期由闽、粤迁入的客家人而客家人最早源地是我国的中原地区千百年来,虽经颠沛流离,但营前客家人仍然保留了中原地区所崇尚的“敬祖先,尊师长,尚勤俭,睦四邻”的古朴之风。
最能反映客家特色的是 “门匾文化” 客家民居的正中大门上方都有一块门匾, 是客家人缅怀祖先,承先启后,激励子孙的精神寄托它们或记载了一段历史:如“汉相遗徽” , 或叙述一则典故; 如 “荆花荣茂” , 或推崇一种信念; 如 “清白传家” , 或坚信一种操守; 如 “三省传家” 客家民居属徽派建筑,讲究“风水”与对称,以房屋的上中下厅为中轴线向左右延伸为棋盘格局,背后靠山,门前水塘,视野开阔,冬暖夏凉目前营前仅存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约三十多所,如九厅十八井、百家堂、龙宇子、长岭岗等地客家人讲究修撰《族谱》 ,每到春节前后,就要在祠堂屋设香案祭祀祖先后,逐一登记当年出生的人口,隔二、三十年,则把历年登记的人口合编成册刊印, 称为 “修谱” 客家人每姓都有自己的族谱, 族谱中记载了祖先的发祥地,历代名人故事,祖先遗训家嘱,族中财产分配用途等,是研究中华文明史的极好资料客家人刻苦耐劳,待人谦逊有礼村中有红白喜事,必鼎力相助,不取报酬春节是客家人最为重视的节日, 外出游子不管多远, 必定要在春节前赶回家中, 祭祀祖先、 问候父母、互访亲友春节的九狮拜象、端午裹粽子、中秋送月饼都是客家人喜欢的传统节目。
古”——古色古香的营前圩古时营前与外界交往的唯一通道是云水河水路,因此营前老圩沿河而建,店铺酒肆鳞次栉比,绵延不断,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凤凰古城并无二致营前所处地理位置特殊, 虽是山区, 却是两省 (湖南江西) 四县 (上犹、 崇义、 桂东、 遂川)五乡(营前、平富、金盆、水岩、五指峰)的接壤之地,辐射和服务人口十五、六万,每逢农历二、五、八逢圩时,街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营前圩上最受人欢迎的还属老辈留传下来的土特手工艺品和食品:竹蓝竹椅竹箥箕,汗头苦菜石伏鱼 沿街小摊上的小吃更使人眼花缭乱: 冲天炮、 九重皮、 黄粘米果糖炒米 ,, 营前客家人崇尚古风,虽是商品交易,并不高声叫卖,各类商品摆在地下,任由顾客光顾挑选卖家开价不高,略有盈余即可,如果付了钱还可把货物存放在卖家处,待散圩时再取,决不会有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坑蒙拐骗之事发生魅”——魅力营前,旅游胜地二十一世纪的营前重新焕发了青春,除古时“八景”之外,又有了新的“八景” ,更加引人入胜:齐云山观日齐云山是赣南主峰,海拔 2061 米,自古为道家胜地,山顶终年云遮雾罩,只有待秋高气爽时,登上山顶,放眼四顾,两省四县尽收眼底齐云山最佳景观是观日出,天将破晓时,看茫茫云海将一轮红日冉冉托起,万道霞光将山岭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画的风光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面对此情此景,多少俗世烦恼都将刹那间烟消云散此情此景是摄影人,登山者的最爱燕子岩探幽燕子岩实际是一条长约二十公里的河流深切峡谷,山顶与峡谷落差达数百米,峡谷两岸为花岗岩地貌河岸陡峭,无路可循,只能泅渡,两岸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河床里布满“石臼” ,大者几米,小者仅容放下一只拳头,河水清澈,一眼见底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理解“宁静、清静”的含义盘古仙怀古盘古仙,海拔约 1000 米,山上有巨石,中间裂缝如斧劈,石下有寺庙,名为“三圣殿” ,供奉盘古大仙、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每年农历十二月,寺院的香火开始旺盛起来,一直持续到来年的农历二月,平均每天接纳香客 100 多人次寺中素餐用来自山下的农家种植的米、菜做成,味极鲜美最好是夏季,站在寺外,看苍山如黛,云起雾涌,享受着阵阵凉风带来的惬意,是乘凉避暑的最佳之处五指峰品茗海拔 1700 多米的五指峰,酷似人的五指,山下就是赣南闻名“五指峰牌”矿泉水厂,山后是五指峰高山茶场,用抽取地下深处岩层中清甜甘洌的五指峰矿泉水,泡上一杯五指峰高山产的云雾茶,你会觉得西湖龙井茶与之相比也会逊色不少呢!云水河觅石云水河流经诸广山脉,各类岩石齐全,经河水长年磨蚀,河中卵石五彩缤纷,争奇夺艳。
宋人杜绾所著《云林石谱》有对上犹石的描述与评价: “虔州上犹县山土中出石,徽紫、质稍丽、多浅墨斑点、三两晕绿色,堪作水斛或栏槛,好事者往往镌石龙,地面全若玳瑁 ”近年来在各地举办的石展中夺得奖项的《舞动的红丝带》 、 《熊猫》 、 《佛中佛》 、《人之初》 、 《客家美食》等均取之于此白水洞观瀑营前地处亚热带山区,年降水量多,流水落瀑处处可见较有名气的当属白水洞瀑布 此瀑布高约 35 米, 宽 5 米, 水量不十分大, 周边植被茂密, 有小路通底部水潭可远眺,可近观,还可跳入瀑布脚下的水潭中来个天然的凉水淋浴陡水湖鱼宴 1957 年陡水电站建好后, 营前便成为库区之一 陡水湖上游均为原始森林,湖中水质极为洁净, 湖中的鱼虾味道更是鲜美 随便挑上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 “渔村” , 当你还沉浸在湖光山色当中时,一道道“全鱼宴”美食便上来了:大块鱼、小炒鱼、椒鱼头、酒腌鱼 ,, ,最鲜美的当属用陡水湖的小虫鱼做的汤,汤呈乳白色,一口下去,回味无穷——“味道好极了“客家屋做客到了营前不妨随便到一处客家人家做客,体验一下客家风情营前人遵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古训,家中来客,主人必定悉心招待。
在客家屋的大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主人邀客人上座,先上客家小吃,再上客家风味冷盘,然后才是热炒 主人频频举杯相劝, 每巡必喝一大碗客家人自酿的米酒, 这种米酒甜软可口, 但后劲大,酒量好的人喝上三碗已达九分酒意客人喝醉了,主人才高兴客人要离开,主人必再三挽留,实在要走,主人还要送上一些炒烫皮糖炒米“老鼠骨”等土特食品让客人带回去浓浓的客家情,让人久久难于忘怀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 “必需品”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营前毕竟是山区, 环境承载量极为有限, 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过度开发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要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导致灾难事故的发生我们希望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营前人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保护环境,消除污染,切实保护好营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营前永远成为上犹和赣南的“香格里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