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1.新.12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048238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1.新.12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本科毕业论1.新.12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本科毕业论1.新.12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本科毕业论1.新.12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本科毕业论1.新.12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1.新.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1.新.1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从林道静身上折射出的女性意识姓名:曹 腾 坤 指导老师: 王 楠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9 秋层次:专升本学习中心: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奥鹏学习中心完成时间:2011-10-26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1浅析从林道静身上折射出的女性意识【摘要】青春之歌是一部反映女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长篇小说。小说写了林道静在个人生活方面、情感方面和前途出路上受到的种种折磨。最后在革命中,受到了磨练,终于成为一名满怀激情且意志坚定的革命者。认真分析,我们还是能从林道静的革命意识中发现许多女性意识的特征,如:纤细却强悍的女性独立意识;别具女性气质的革命意识等。使存在女主人公身上

2、的那种敢于冲破家庭阻碍,争取个人自由的坚强的信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关键词】 杨沫 青春之歌 女性意识 解放 张扬 压抑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产生于建国初期“文学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化语境中。它是一部反映女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长篇小说,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能够被大多数读者所认可,人们在心中深深地喜欢它,喜欢蕴涵在其中的浓浓的女性气息,喜欢那优美的环境描写,通过阅读青春之歌

3、,人们从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青春之歌以特有的女性视角着重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林道静的成长道路,富有层次且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林道静告别“旧我”,重塑“新我”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一、纤细却强悍的女性独立意识色彩青春之歌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在那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青春之歌在表面上也认同以往社会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在小说中作者设计了这样一种等级秩序,即革命与阶级斗争为主导的,虽然如此,但在文章中也流露出了明显的女性意识的色彩,它

4、就像一条若隐若现的彩绸飘洒在那些激越的革命的话语中,以一种强悍的力量潜入作品之中,推动着作品情节的发展,时时吸引读者。青春之歌的主要结构是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尤其是当时的一些大学生,他们的运动更加让人钦佩,在文本中,作者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关头的生活道路以及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有英勇不屈奋斗勇猛的共产党员卢嘉川、林红,有先“左”倾后来变质的戴愉,有自私自利的余永泽,有贪图荣华富贵并导致坠落的白莉平,还有先前“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终于走上街头,同反动军警搏斗的王晓燕和他的父亲王鸿宾教授。但是文中写的

5、最详细的是林道静,小说写了林道静在个人生活方面、情感方面和前途出路上受到的种种折磨,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林道静遇见了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人,在革命中,受到了磨练,终于成为一名满怀激情且意志坚定的革命者,然而,更让读者们佩服并且欣赏的不是林道静如何去奋斗,去拼搏,而是伴随她走向革命的情感历程,在这些情感的描写中,作者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体验,它潜伏在文章作品中,成为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林道静初次见到海时,那种特殊的神情,值得人们品味,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田野之间突然出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时,她停下了脚步,她那惊奇的神情,明亮的眼睛,所露出贪婪的欢喜心情,情不自禁地感叹,无不让人品味到

6、了只有女性细腻的心灵才能品味得到的秀美,那蓝蓝的海上孤帆点点,无不让人感叹。2二、别具女性气质的革命意识青春之歌在表面上讲的是革命擦去了林道静眼前的尘埃,而事实上,把她引向革命行列的,仍然是由于一些颇具魅力的男性,卢嘉川作为党的人格化身出现在林道静面前。他在精神上来拯救现实中一些人,而林道静最终在现实中与之结合的江华则是她组织上的入党介绍人,在整个过程中,仍然包含着一个情爱故事,林道静之所以能够走上革命道路,除了一种崇高的信仰和清楚的革命道路深深地吸引了她,还有卢嘉川的潇洒风度吸引着林道静,林道静第一次见到卢嘉川时,林道静心里微微一动,那高高的挺秀身材,那聪明英俊的大眼睛,那浓密的黑发,那和善

7、端正的面孔,这正是生活在林道静身边的余永泽所没有的,随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革命信念的宣传,卢嘉川带给林道静的首先是一种青春的洒脱的男性魅力,而卢嘉川还不仅仅会做革命工作,他还能利索地拿起簸箕就把煤球添到炉口里,是一个很懂日常生活的男人,尤其是当他们一起参加“三一八”游行时,卢嘉川那从容不迫的神情更是让林道静神往,余永泽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余永泽只会死读书,讲一些表面的道理,没有参加革命斗争思想,他只是通过读书来达到爱国的目的,因此卢嘉川更让林道静神往,让她产生了不愿和他分开的愿望。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她就觉得心安,觉得有勇气,有力量。卢嘉川被捕后,在林道静与余永泽分手之前。她对卢嘉川发生了深深地

8、思念:“失掉了卢嘉川的领导,失掉了党的爱抚,她觉得自己重又变成了一个死水里面的蝌蚪。”1作家在创作人物形象时,虽然刻意地描述了林道静身上所存在的革命意识,林道静具有很多积极的革命信念,她不断追求革命,认识革命。但认真分析,我们还是能从林道静的革命意识中发现许多女性意识的特征。比如林道静得知杨庄小学校长余敬唐的险恶用心,准备把她给鲍县长当姨太太时,她简直是负气地做出了非常冲动的举动,准备用死来解决这件事,逃离这个黑暗的社会,纵身扑向了怪啸着的狂涛巨浪,这些内容分明表现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当余永泽把林道静救上来以后,她又说出了到处流浪,四海为家的壮志豪言,仿佛一个侠女什么都不怕,这种率性的孩子气

9、是林道静最具魅力的个性,结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林道静的任性、天真、小孩子气。当她遇见卢嘉川以后,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革命气概深深吸引着她,因此,在感到自己生活沉闷悲哀时,她不禁不切实际地说:“你介绍我参加红军或参加共产党,行么?我想我是能够革命的!要不,去东北义勇军也行!”这种缺乏思考的热情显然是女性的任性,而这种任性一直到林道静革命经验已经非常丰富时,还不时的存在着,当她被控制在市党部时,当她面对那个曾经致使她离家出走的胡梦安时,愤怒使她失掉了怎样对付狡猾的敌人,她竟天真地喊到:“传单是我发的!各个学校的传单也是我寄的!我恨你们,恨你,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林道静的话中可以看出,如果

10、革命要靠这样进行的话,是无法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说到底也正是由于这些任性,还阻碍了革命工作的顺利进行。林道静身上所存在的女性特有的气质,丰富了林道静的形象,使之丰富饱满起来,她充满着幻想,成为人们所欣赏的形象。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化为革命者的进程中,起作用的不光是她自己本身,还有一系列男性。很大程度上,林道静是靠着男性的力量获得人生的价值,实现自己的革命愿望的。事实上,在这些男性占据权利中心的社会中,要想像男性那样承担社会责任,女性解放必须依靠社会解放才能实现。因而林道静只有投身到社会斗争中,才能在社会解放的同时解放自己。三、饱含女性情感体验的爱情理想林道静在压抑的心

11、情下读到高中,在距离高中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里,由于家庭的突变不得不回到家中。当她得知妈妈险恶的用心时,她绝望地选择了出走,是出于一个女性内心对家庭的反抗。她深受“五四”反封建传统的影响,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不愿过3那种腐朽的生活,不想当别人的一个玩物。她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她有对自己生命的感悟。作者在情感的描述中突出了她的女性意识。林道静在黑暗的夜里、孤独一人在雨中奔跑,她奔向茫茫的大海,纵身扑向海中,当被余永泽救起时,她首先感到的并不是这个人实际的对她的帮助,以及自己将面对的生活。而是感到了“一双温暖的臂膀抱住了她”,和那个人的声音“年轻人的,亲切的”,这是出于一个女性敏感的心灵,“一股温

12、暖的热流,缓缓地流过了林道静冰冷的全身,她冻僵了的心遇见了这温暖的抚慰,死的意念突然像春天的冰山一样倒下来了。”2 林道静对于爱的感受,对于异性的帮助,对于语言而非行动的关怀有着特别的渴求。所以,当余永泽只是做到救她时,便仿佛对林道静注入了生命的动力,给她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不管她冰冷的身体是否感到温暖,但她的心已被温暖融化了。虽然那温暖的臂膀并不能让她逃离现存的严酷的生存格局。那年轻的亲切的声音,也未必能改变她的生存危机,也仅仅是一个安慰。但是,这些来自男人的生命的气息将林道静从黑暗中救了回来,重新带给她活下去的勇气。林道静在白莉平家听他们谈论国事时,自己那拘谨的心,变得热情、洒脱了。面对卢

13、嘉川的开导,她感觉到的是卢嘉川的热情、洒脱。觉得他的话能够打开人的心灵。这次机智的谈话林道静想的越多,心里就越发的快活,当她接过卢嘉川给她书的时候,她充满了感激,不禁深情地望着卢嘉川那张英俊的脸。我们从中可以感觉到女性凭着感性体验生活,用感觉去判断事物的真假美丑,这种判断虽然也能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种对现实环境的理性思考,对林道静来说,只是这瞬间的欢乐就使她忘却了这个黑暗污浊的生存环境,而陷入到了迷迷糊糊的梦中,沉浸到自己所构想的幸福情景中。关于林道静和余永泽的结合也是完全出于女性单纯、善良的情感,在林道静的心里,一直实现生命的人生价值,至少她可以做到养活自己,然而找工作无门,

14、几乎每次都碰壁,使她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完全失去了信心,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她本来是可以答应余永泽搬去和她一起住的,但是,当余永泽幸福的描述二人在一起生活时的幸福情景时,被林道静坚决拒绝了,表现出的是对余永泽的无比的失望,感觉好像余永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感到她如果和余永泽在一起,就好像寄人篱下,令人吃惊的是,最终林道静还是搬到余永泽的屋里,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余永泽思念林道静得了相思病,在爱情面前,她不能割舍缠绵在心中的爱情,尤其是对方为自己而变的憔悴时,那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余永泽为了获得林道静的爱情,不仅摆出了所有能够帮助林道静的条件时,她根本不为之所动,但是一旦余永泽为她生病难过

15、时,她能立即做出决定,因为前一个条件只能损伤林道静的女性尊严,而后一个原因则证明对方是多么的爱自己呀!四、不一样的新时期女性形象青春之歌在女性小说创作中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中,“将文学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紧跟时代步伐。”3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概念化的特征,加之作者杨沫在左倾思想的干扰下,作者为了证明某些政治观念,只能从自身出发用自己的作品去证明现实中的一切,去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把林道静当作一个宣传政治问题的代言人,成为其中政治概念的形象解释。杨沫出生在官宦的家庭,但她没有享受过温暖的感情,少年时期她为了躲避腐朽的家庭,她自作主张,过起了住校的生活,父亲破产

16、后逃亡不知去向,母亲强迫她嫁给国民党军官,她毅然反抗,又回到了学校。正像五四以来中国大多数女作家开始写作的经历相似。小说青春之歌是杨沫自己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争取个性解放,最终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自传性作品。它取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身边的史实。所不同的是“五四”时期是历史大变动大转折的时期,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新旧思潮的激烈交战,有影响的女性作家多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杨沫所处的文学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环境大不相同,杨沫在早期文学作品中对封建包办婚姻和争取女性独立自由的意识却和五四时期多数知识女性有相同之处,4而且是杨沫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的出发点。女性的独立意识、自由意识的“觉醒”也便是作品的出发点。林道静出身于破落的地主家庭,她从小就失去了亲情之爱,自己可亲可爱的妈妈在生下她一年后,便被赶出家门,无奈之下投海自尽。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外表强干,内心狡诈的人。处在这样一个破落的家庭里,她生活的很孤寂。但是她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被这个黑暗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