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48088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1)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读一读,看一看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2、,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3、O,并说出图中 4 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 “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 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 和BOD 有公共的顶点 O,而是AOC 的两边分别是 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 “对顶 ”关系的两角相等.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4

4、321 O DC BA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初步应用. 练习 1: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邻补角的 “邻”就是“ 相邻” ,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 ”, “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1)O DC BA 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邻补角是互补的

5、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5.对顶角性质.(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 ?并说明理由.(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图 1 中,AOC 的邻补角是BOC 和 AOD,所以AOC 与 BOC 互补, AOC 与AOD 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 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四、巩固运用1.例:如图,直线

6、a,b 相交, 1=40,求 2,3,4 的度数.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2.练习:(1)课本 P5 练习.(2)补充: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1212121五、作业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1.如图 1,直线 AB、CD、EF 相交于点 O,BOE 的对顶角是_, COF 的邻补角是_.若 AOC:AOE=2:3,EOD=130,则 B

7、OC=_.FEODCBAFEO DCBA (1) (2) (3)2.如图 2,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COE=90,AOC=30,FOB=90, 则 EOF=_.三、解答题:1.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 (2)若BOC 比AOC 的 2 倍多 33,求各角的度数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相交线(2)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等两种位置关系. 2 理解对顶角的意义、性质,以及性质的推导过程,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 理解“邻

8、ODC BAba432 1补角”的意义,理解它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利用邻补角的概念进行简单问题的推理和计算. 4 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的性质是重点,而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的叙述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提出猜想:对顶角相等二、证明猜想,形成方法两种方法:一是按照课本方法,先用文字语言叙述,然后再用符合号语言叙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写出证明过程.指导学生写出已知,说明,证明三步已知: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 O 点,如图 24说明:1=3,2= 4证明:因为1+ 2=180,(邻补角定义)3+ 2=180,(邻补角

9、定义)所以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4三、例题分析例 1 已知:如图 25(1)两条直线 AB,CD 相交于 O 点,又 OE 平分AOC,OF 平分 BOC,求EOF 的大小分析:AOC 与 BOC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因为 OE 平分AOC,(已知 )所以 EOC= 21AOC (角平分线定义) 同理COF= 21BOC,又因为EOF=EOC+COF= 21(AOC+BOC),而AOC+BOC=180,(邻补角定义)故EOF= 180=9021例 2 已知:如图 25(2),L 1=70,OE 平分AOC,求EOC 和 BOC 的度数。解:因为 1+AOC=180;又 1=70

10、, 所以AOC=180 -70=110OE 为AOC 的平分线,所以 EOC= AOC= 110=552又因为BOC=L 1,(对顶角相等 )所以 BOC=70总结:在解题过程中,应用以前学过的定义、方法和方法,得到结论,在几何的学习中叫做推理,这是以后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每一步后面都要写清理由和根据,就是要求有理有据,因此,学生要能自己写下来,在解题过程还要注意书写格式四、作业 1 如图 25(3),找出图中的邻补角。2、如图 26,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3、如图 27,三角形 ABC 中, ACB=65,求ACD, DCE,BCE 的度数。4、如图 28,若 L1与 L2互补,求 3,

11、4,5, 6,7 ,8 各角的度数。垂 线(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和垂线的第一个性质2 会用三角板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培养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3 通过垂线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垂线的意义、性质和画法是重点,而垂线的画法也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按照运动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两种,平行和相交)学生回答后,教师打出投影的两个图 (如图 29(1),2 9(2)在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按照两个角的关系分类,有哪两种类型的角?(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中,如果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类,又有哪几种? (三种:锐角、直角、钝角

12、) (这时老师将直线 CD 继续运动得到(3)和(4)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图 29(3)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在生活、生产实际中应用比 较广,例如:书本相邻的两条边、窗户框相邻的两边、红十字等,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殊情况(板书课题)二、垂线的有关概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关于垂线的一些概念1 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 符号:“”读作 “垂直于”如 ABCD 于 O,含义:直线 AB与直线 CD 垂直,垂足是 O3 对定义的理解:(1)在垂直的定义中要强调只有一个

13、角是直角就可以了,不必说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其它三个直角都可推出来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而言因此,说到垂线,一定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定义具有双重性,既是判定垂直的方法,也是垂直的性质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如图 210 因为 ABCD 于 O,(已知)所以1=90 (垂直定义或垂直性质)因为AOC=90,(已知)所以 ABCD 于 O(垂直定义或垂直的判定)三、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垂线的第一个性质1 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怎样正确量出跳远的成绩?2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让他到黑板上画图,教师纠正并给出图 211 师生共

14、同指出,BD 为起跳线,A 为跳远时脚落的地点3 教师指出:这个实际问题实质上就是转化为“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问题”那么,怎样用你手中的三角板画出这条垂线呢?4 在学生画出垂线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用三角板画垂线的基本方法强调用两条直角边“ 一贴 ”:贴住已知直线, “一靠”:靠住已知点再画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画出的为何是已知直线的垂线?5 引导学生在作垂线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垂线的性质(1) 如图 212(1)中,过点 A,作直线 BD 的垂线,在图 212(2)中,过 A 点分别作BD 和 DE 的垂线(2)发现垂线的性质在学生熟练地作出各条垂线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或以其它形式)

15、过 A 点还能作出别的垂线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以下两个结论:过 A 点作 BD 或 DE 的垂线有没有,(有)过 A 点作 BD 或 DE 的垂线有几条,(只一条)四、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1 理解垂线的意义2 根据垂线的意义,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 理解垂线的第一性质方法五、作业垂 线(2)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难点 EDCBA重点:“垂线段最短” 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垂线段最短的垂线性质1.教师展示课本图 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 P 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学生看图、思考. 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1)问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 ,还记得吗? 学生说出:两点间线段最短. (2)问题 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