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刍议楠竹(毛竹)竹苗培育及成林抚育技术管理3400字

凹**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11KB
约3页
文档ID:160448427
刍议楠竹(毛竹)竹苗培育及成林抚育技术管理3400字_第1页
1/3

刍议楠竹(毛竹)竹苗培育及成林抚育技术管理3400字   刍议楠竹(毛竹)竹苗培育及成林抚育技术管理  一.前言:毛竹又称楠竹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其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乔木树种,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毛竹不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长和秆的反向地性生长,而且具有鞭(地下茎)的横向地性起伏生长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没有次生生长,竹鞭具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40厘米的范围,每节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或发育成新的竹鞭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每年夏末秋初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初冬笋毕业收集整理体肥大,笋壳(箨)呈黄色,被有绒毛,称冬笋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在土内处于休眠状态,到了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春笋的笋壳为紫褐色,有黑色斑点,满生粗毛春笋中一些生长健壮的,经过竹笋一幼竹40一50天的生长过程后,竹秆上部开始抽枝展叶而成为新竹新竹第二年春全株换叶一次,以后每二年换叶一次,每换叶一次称为一"度";新竹经过2--5年生理代谢,抽鞭发笋能力强、竹秆材质处于增进期的幼一壮龄竹阶段;再经过6--8年的竹秆材质生长达到力学强度稳定的中龄竹阶段;9年以上的竹将出现生活力衰退的下降趋势,进入老龄竹阶段。

故在毛竹林培育上,应留养幼一壮龄竹,砍伐中、老龄竹毛竹也会开花结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熟衰老的象征毛竹开化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开花一般持续3--5年毛竹开花是竹林生产上的巨大威协,应设法防止(控制措施见"毛竹用材林培育技术";) /   二、竹苗培育  (一)采种采种宜选择10年生以上、立地条件较好且属正常开花结实的竹林进行采种毛竹种子在9-10月成熟采收,常用杀虫粉拌种保存,以防虫蛀食  (二)苗圃地选择苗圃地可选择山坡地,或丘陵地育苗,以生荒地、疏松地和肥沃的沙土壤为最好  (三)整地做床苗圃地要精耕细作,拣净草根石块后,便可起畦,畦面宽1米,高度15-20厘米,长度可按实际地形确定每亩施足复合肥100公斤作基肥  (四)播种季节秋播最好,也可春播,春播时间应在3月底以前完成  (五)催芽播种前先用清水冲洗去拌种药粉,用湿细沙拌种进行催芽处理,每天要翻动洒水一次待种子开始露白时筛去沙子即可播种  (六)播种播种方法应采用点播,株行距一般为25cm X 25cm,每穴均匀点8-10粒种子后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  (七)圃地管理采取培育2-3年生竹苗为目的进行铺地管理盖一层薄茅草淋一次透水,并注意预防鼠害。

竹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盖草并可开始除草,天旱时要淋水,施肥宜用较稀的人粪水,每月施肥一至二次为了使竹苗分布均匀,提高竹苗产苗量,可利用阴雨天气把过密的竹苗带上移植在缺苗的地穴中,每穴1-2株(丛)竹苗出士后50天便开始分蘖、一般在6-7月后,高度在30-40厘米之间形成小竹丛用一年生的竹苗分成单株,再移植到苗圃中,按株行距25cm X 25cm ,经过一年的培育施肥、生长又可分蘖成丛,和上述点播种子长成一年生幼苗大致一样,以后照样一年分植一次,可成为长期性的苗圃 作文 /   (八)竹苗标准一级苗胸径4.0-5.0cm,健壮鞭芽数6个以上,留枝数7-9盘,枝下高小于2.0m;二级苗胸径3.0-4.0cm,健壮鞭芽数5-6个,留枝数5-7盘,枝下高小于2.5m.竹苗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  三.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方法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根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

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  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嗣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一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雍里乡两料村群众在2009年冬观测3株冬笋证明,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取冬笋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   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目的在于:①减少林地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②消除病虫害的寄生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劈林应在6--7月进行。

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灌木幼嫩易于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进行一次劈林,俗称劈"白露林";  3、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给竹鞭行龙创造条件,提高竹鞭孕笋量①垦复时间以七、八月份为佳,谷称"七月挖金,八月挖银";②垦复深度:要求达到10--15厘米为宜③垦复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头,以及死鞭和老鞭但切忌伤害新壮鞭和笋芽两料村试验证明,垦复可提高新竹量20-30%  4. 林地施肥:施肥是笋用林或笋、竹兼用林丰产的关键据分析,每生长1吨鲜笋需消耗土壤中的氮5.1公斤、磷1.5公斤、钾5.4公斤左右因此,要及时对笋用竹林或笋、竹兼用竹林的林地进行肥料补充肥料以有机肥为佳,如堆肥、栏粪、菜枯、垃圾等施肥每年二次为好第一次在冬季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人畜粪2500-3000公斤,或菜饼250-300公斤,或埋青4000-5000公斤方法是:把有机肥均匀撒入林地,结合冬垦和挖冬笋翻入土内20-30厘米的深度第二次施肥是在挖春笋后,以速效化肥为主,时间以6-8月竹鞭排芽前为宜方法是:在毛竹兜上方挖半圆形水平沟条施,深15-20厘米,施后覆土施肥量可参照上述每生长1吨鲜笋所消耗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数量加以补充,但所补充的养分一定要超过带走损耗数量,不包括竹的秆、枝、叶所消耗的养分及土壤流失的养分、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和林下其他植物所消耗的养分。

这些损耗,在施速效化肥时都应考虑进去一般土壤母质中,钾的含量较丰富,所以施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特别要增施氮肥为了增加土层有效厚度,提高竹笋品质,还应结合施排芽肥或孕笋肥进行培土,即将塘泥、菜园土、林外表土等挑入竹林填7-10厘米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夏末至秋初以迟效肥为主地增施一次孕笋肥   5、合理采伐①采伐原则:"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严格执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优,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内竹不砍林缘竹";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一、二度竹占50%,三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②采伐季节在楠竹生长季节,因生理代谢旺盛,伐竹会行起大量伤流这不仅损伤了竹林"元气";,而且严重影响出笋量和成竹质量因此,楠竹应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应严禁砍竹③采伐量合理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一般情况下,采伐量应视当年新竹量确定,做到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丰产林应达300-350株/亩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时,应砍竹叶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孕笋"的竹株忌砍林缘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