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技术创新》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60406045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支持技术创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一以广东省为例分析研究非政府金融支持一、技术创新的定义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 Schumpeter在他的经济发展 理论(1912) 一书中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 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把创新活动 归结为五种形式:(1)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 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3)开拓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 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继熊彼特之后,创新被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许多学者此后给技术创新 赋予新定义。有些学者强调技术成

2、果的首次应用,有的强调创新的过程性。按照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的定义, 技术创新是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 产 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 这样的一个一系列的活动。我国较早系统研究技术创新问题的李垣教授也对技术创新做出了概括。他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 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 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获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 并认为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 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上的相关观点和表述,缪尔森在 80年代做了较为系 统的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展到成

3、功和实际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他重新定义技术创新为以其 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2。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差异。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 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技术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 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是 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3。范杜因把技术创新分为四个层次:(1)导致新行业创立的产品创新。(2) 现有行业的主要产品创新。(3)现有行业的工艺创新。(4)基本部门

4、的工艺创新40通过对已有文献中定义的梳理,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技术 上的发明和改进,提供新的产品或生产方式,并成功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追 求更大的利益,满足市场的某种需求,并可能带动部门、行业等的整体创新,进 而推进社会整体的发展。本文提出研究的技术创新概念强调了创新主体,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是对以往概念的一个更完整的补充。研究提出技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企 业的利润,而且是为了追求已有利润基础上的更高利润, 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能够 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创新成果的应用化。此外,针对技术创新它应该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而不是仅指创新的某一阶段,包括从提出创新构想到实践商业应

5、用, 为了保持研究对象的独立性,本文的技术创新过程不包括技术的扩散。 以本文对 技术创新的定义看,强调的技术创新仅仅单单是狭义概念, 并不泛指企业新的信 息运行机制,也不涉及到产品的市场运营体系范畴, 而是仅指一项新的产品或者 新的生产方式,并且这种创新的潜在作用是推动行业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关于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已有的研究主要分为基础创新的投入指标,如 R&D指标、研究开发人员数,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如创新产品增加值、销售 利润等,以及创新的中间产出指标,如专利授权量,技术交易合同数目等。本文 研究技术创新的视角主要采用专利授权总数这一衡量指标,而将这一指标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基于

6、以下几点考虑:(1)借鉴评价技术创新水平的创新 产出常用专利授权数来表示;(2)专利的开发和应用价值都比较大, 更易于产业 化;(3)该专利在统计中较为规范,数据较为全面,而有关于广东省技术创新的 资本投入、科研人力投入等数据都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主要采取专利授权量表示 技术创新水平。二、非政府金融的定义关于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传统的观点以戈德史密斯为代表,他将各种金融 现象分为三个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认为金融结构指的是一国 现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 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现代研究观点则主要从企业外源融资为划分的标准,从企业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融资 的角度,将一

7、国金融安排体系划分为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结构(以美国和英国 为代表)和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结构(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非政府金融行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非政府金融定 义为:政府以外的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等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区别而乂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整体的金融体系。在后面的实证研究中,本 文在该定义的基础上,将非政府金融划分为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中介结构和以股 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结构,并以银行机构和股票市场为主要的实证研究对 象。三、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一)技术创新的特点1、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变性技术创新活动同产品生命周期一样,也具有一

8、个特定的时间链的活动。威廉埃伯纳西和詹姆斯厄特巴克在20世纪70年代曾专注丁技术创新过程的研 究,提出技术创新的A-U动态模型。A-U创新动态理论认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 新是技术创新相互交替的两种创新形态, 这两种创新形态乂分为流动阶段、 转换 阶段、特性阶段三个阶段(如图所示)5。在流动阶段,企业专注丁产品的设计, 并验证使用产品,创新的不确定性在这一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转移阶段,工艺创新取代产品创新成为主要的创新形式, 这一阶段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丁创新 后市场可能存在不接受产品的不确定性;在特性阶段,产品和工艺的创新率下降, 从技术创新转向市场创新,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产品,以较低的价格获取

9、较多的市 场份额,面临着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主要创新率流动阶段转换阶段特性阶段技术创新的项目初期,由于项目本身的质量、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外 部市场对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家本身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限制,决定了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由于一项新的技术或者发明,缺乏历史经验 的参考,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如何把握创新力度和方向的问题,并有可能导致创新的失败。市场作为外部环境,对于一项技术创新的接受和需求状况如何, 在 项目投入市场之前是不可预知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变性,因此存在预期外的收益 变动风险。最后,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效应,可以被模仿或者复制,失去创新 的增加值

10、,难以获得创新的全部收益。2、技术创新的资金约束技术创新与企业普通的生产活动不同, 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对 资金的需求较大。技术创新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单个资本 积累无法对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资金瓶颈问题是制约技术创新的重要 障碍之一,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获得技术创新方 面足够的资金供给,存在很多困难。技术创新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不管是初期(钟 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还是成熟期,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旦资金 链断裂,创新活动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每一项技术创新活动,都必须确保充 足的资金来源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我国目前企业技

11、术创新活动主要的金融市场 来源是银行贷款,由于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完善,企业 自身信誉度较低,不具备融资资格,政府财政拨款不足等等原因,我国总体上创 新资金并没有达到企业需求的水平。3、创新项目难以定价技术创新过程实质是一个包括技术创新方向的筛选确定、创业合作伙伴的选 择、战略联盟对象的确定、融资方式选择、技术创新调整等不断筛选择优的过程 6。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交易双方对技术的认识程度不同,并 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双方很难对技术的价值达成一致的评价。 技术拥有者 需要保留技术的信息垄断,防止技术投入市场前被模仿和复制。 因此,在自身了 解技术的市场价值和

12、应用价值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完全的信息给技术的购买方, 由此形成双方的认识和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技术的市场价格,并影响了技术的 市场投放和收益来源。4、流动性风险根据技术创新的过程,投资主体在一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后期, 需要及时退 出该项目,回笼资金继续用于其他的用途,一旦投资者无法及时足够地抽取退出 资本就会形成流动性风险,并由此可能被迫活算资产。技术创新自身具有的资产 专用性,决定了技术创新存在不可避免的流动性风险。根据威廉姆斯 (Willianmson)的定义,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由 不同使用者可用于不同用途的程度7。技术创新项目产业化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投 资,资本一

13、经投入,就必须滞留在产业化过程中。而且,这种过程越长,不可测 因素就越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8。技术创新活动的资产专用性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工具等实物资产的专用性,往往一项特定的技术创新 活动要求特定的设备、工具和场地,不能用做其他的用途,当创新活动完成以后, 相关的实物资产无法转做他用,从而形成沉没成本。第二,技术创新活动所积累 的特定项目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能用作其他方 面的研究中。第三,某些技术创新的应用对象是特定的某一个群体,目标市场很狭窄,技术应用不存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区域之间的通用性,由此也导致了流动性风险。技术创新过程中天然具有的资产专

14、用性, 无法通过其他的途径转移或者分 散、化解,因此,在投资主体选择一项技术创新项目时,必然会选择具有较好流 动性的项目,而通常会放弃流动性较差但是长期生产性和效益性较好的项目。5、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技术创新本身是一个不完全确定合约过程,按照代理理论,就必然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9。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息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的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的参与者, 包括项目投资者、项目融资者、 项目管理者等,而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完全合约的过程。 逆向选择主要发生 在项目前期,由于技术创新的未知性、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主体往 往无法准确评估项目的未来收益流和市场价值

15、,可能会倾向于开出较高的融资成 本条件,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融资者往往抱着很低的偿还意愿,愿意接受投资者的条件,而真正需要资金的融资者,则由于融资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弃。 道德风 险主要发生在项目中后期,由于项目的管理者投资者往往是不同的主体, 被委托 的代理人往往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 而做出不利于项目的决策,加大了技术 创新的风险。6、技术创新的高交易成本关于交易成本,科斯在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为了执行一项 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 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条款得以履行”10。从科斯的定义来看,交易成本包括

16、信息搜集成本、谈判成本、订立契约的成本和 合同后期的履行成本。对于技术创新而言,首先,由于信息具有不对称、不完全 性,决定了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信息搜集成本,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效应,在技术创新的初期,需要较高的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和产权界定成本。其次, 不同的当事人对同一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判断和偏好不同,因此需要在对项目的定价过程中付出“摩擦”成本。最后,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不断缔结合约的过程,参与的主体包括银行、风险投资者、 研发主体、项目管理者、民间投资主体等,根据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主体都在有 限理性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项目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可能 在履约期间由于利益矛盾而引起履约的不执行,因此,在订立契约的后期,众多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