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

tang****x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48KB
约6页
文档ID:160396645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_第1页
1/6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 “六种比值”,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 规 6.3.7 和 6.4.66. 3.6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建造于IV类场地且 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表6.3.6柱轴压比限值结构类型抗宸等级四框架结构0,650. 750* 850・9框架韦震墙,板柱抗震墙、 球筮心筒及筒中筒0. 750. 850. 900.95部分框支抗震墙0. 60.7—注:I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枳和混疑土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 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表内限值适用于乾跨比大于2,混昼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卿跨比 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 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3沿柱全商采用井字复合箍旦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 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 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宜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 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 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插筋的最小配箍特 征伉均成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规范表6. 3. 9确定;4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 积的0,8%.釉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 轴压比限值町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辘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 票求确定,5柱轴压比不应大于LQ5,6・4.6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 要求进行设计3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 密箍筋[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 5.2.5。

5.2.5要求: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J1V4 s Gj(5.2.5)式中: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 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 应乘以L 15的增大系数;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ID表S.2,5楼层最小地震孰力系数值类别6度7度8度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 小于3.5s的堵构0.0080.016(0, 024)0. 032(0. 048)0, 064基本周期大于&&的结构0. 0060.012(0,018)0. 024(0, 036)0, 048注;1基本周期介于3.5$和5$之间的结枸.按插入法取值;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她震加速度为15g和(L3Vir的地区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 抗规3.4.23-4.2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 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亏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 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 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 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不规则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4.4条的有关 规定3.4.4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地 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 措施: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 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 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 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L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F2) 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 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 较大时,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f3) 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可根据实际 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 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 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其薄弱层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期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1)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 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 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乘以L25〜2・0的增大系数;2) 侧向刚度不规则时,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 构类型符合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定;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 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3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类型的 数量和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低于本条1、2款要求的各项抗 震措施。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更有效的加强 措施或对薄弱部位采用相应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见抗规3.4.2高规4.3.54.3.5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 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问位移,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丁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丁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E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 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丁该楼层平■均值的 1.2倍,不应大丁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 自振周期T1之比,A级局度局层建筑不应大丁 0.9, B级局度局层建筑、混合结构 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丁 0.85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1. 一个建筑物结构设计部分,一般来说,包含两个过程:1)结构分析;2)结构设计方案选定后要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就是看方案的布置是否合理, 包括水平布 置和竖向布置;具体的说就是八个比值:轴压比,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刚重比,层问受剪承载力比,侧向刚度 比,层问位移角。

2. 下面来说说这个比值是用来控制结构哪个方面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周期比和位移比:判断和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剪重比:是用来确保长周期结构的安全刚重比:控制P- △效应作用下的稳定性当刚重比比较大时,是可以不用 考虑其P- △效应的,当刚重比比较小时,就要考虑其P- △效应规范采用的是 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但是刚重比不能过小,是有一个限值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比:限制结构的竖向布置规则性,可以用来判断薄弱层注:层问受剪承载力是指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 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也就是说,当混凝土的等级,构件截面以及配筋定下之后,由《高规》6.2.8 以及7.2.11的公式就确定了层间受 剪承载力注意,由于有压力N的影响,即使有完全相同的标准层楼层,得出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比都会略大于 1.刚度比:限制结构的竖向布置规则性,也可以用来判断薄弱层注: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楼层的侧向刚度,与所配的钢筋多少无关,只与 混凝土和其相应构件的截面有关,即 EcIb,EcIc,EcIw 等有关层问位移角:限制正常使用下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有足够的刚度3. 在确定计算参数时,1) 对刚度的调整,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分析,如连梁刚度的折减,中梁的 刚度增大。

2) 对力(如弯矩,扭矩或地震力)的调整,不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分析只 会影响后面的结构设计,即配筋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