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60394464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 、昆磨高速小勘养至磨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 第二分册)。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620,终点桩号K12+07Q路线长6.64km,位于景洪市勘养镇东侧。本标段内,深路堑边坡共计8处,最大边坡高度为46m具体段落见下表:深路堑段落一览表)丁与桩号位置取人坡周(m观测点边坡级数备注1K5+25卜 K5+354左侧25K5+300三级2K5+44卜 K5+602左侧

2、46K5+460五级K5+5603K5+93砰 K6+161左侧38K6+000五级K6+1004K6+46S K6+630左侧22K6+520三级K6+5805K6+82A K6+961左侧32K6+860四级K6+9306K7+21卜 K7+370左侧40K6+260四级K6+3507K7+54砰 K7+640左侧33K7+600四级8FK0+804 FK0+919左侧40FK7+866.7四级2、高边坡段岩性与地质构造项目测区地形以起伏的中低山地形为主,局部零星分布盆地和长条形 的宽缓河谷。地形相对高差 200600m全线海拔5001600m根据地 貌特征分类,将测区划分为侵蚀堆积、构造

3、侵蚀、构造溶蚀三大地貌类 型。路线北侧山丘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高程1000m以下,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泥石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本合同段由于拟建路线较长、地形起伏较大,且跨越不同的微地貌 单元,加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便于设计使用,现将路线按里程评述:1、K4+62A K7+100段位于浅割低山丘陵地貌区,微地貌属山间河 谷、缓坡及部分陡坡地貌,为新建双幅路线,沿线以粉质粘土、卵石, 泥岩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沿线山间沟谷均有地表水分布,向 西侧排泄至南养河。沟谷地段地下水位埋深浅,坡面一般埋深较深,主要不良地质作用 为K6+20卜K6+620段分布的滑塌体,对线路影响不大。K

4、6+81砰K6+990段潜在不稳定土质边坡,岩石以卵石粉质粘土含大 量卵石、漂石组成,均匀性、分选性极差。2、边坡选取控制性K6+100断面进行检算,力学参数取值参考有关 试验值,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下表为设计指标采用值:岩土层的设计力学参数建议值表岩土名称状态天然密度P/ ,一 3、(g/cm)承载力基本容许:fao(MPa基底摩擦系数()粘聚力C (kP内摩擦角4 ( )压缩模量Es (MPa粉质粘土硬塑状1.841800.302820全风化花岗岩硬塑状1.882200.353220强风化花岗岩半岩半土2.04000.403524边坡坡率按1:1; 1:1; 1:1 ; 1:1 ; 1:1

5、.25进行稳定验算,安全系数为1.13;拟对一级进行锚杆框格梁加固、二级、三级、四级边坡进行 锚索框格梁加固、五级进行现浇拱形护坡,经验算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 为1.28,满足规范要求,并以此控制断面类比其余边坡断面进行工程加 固处治设计。3、边坡坡形、坡率与防护加固形式:(1) 、边坡坡形、坡率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第一级边坡坡率均为 1:1,第二级边坡坡率 均为1: 1,第三级边坡坡率均为1: 1,第四级边坡坡率均为1: 1,第五 级边坡坡率均为1: 1.25。边坡平台设置宽度均为2.0m。(2) 、边坡防护工程设计边坡防护设置一览表序号里程位置最大坡高地质情况一级边坡二级边坡三级边坡四级边坡

6、五级边坡1K5+25CH K5+354左侧25m粉质粘土,全强风 化砂岩、粉砂质泥 岩,地形平陡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2K5+44CH K5+602左侧46m粉质粘土,全强风化砂岩、粉砂质泥岩,地形平陡锚杆格梁+植生袋防护锚索格梁+植生袋防护锚索格梁+植生袋防护锚索格梁+直生袋防护锚索格梁+植生袋防护3K5+934K6+161左侧38m粉质粘土,全强风 化砂岩、粉砂质泥岩,地形平陡锚杆格梁+植生袋防护锚杆格梁+植生袋防护锚索格梁+植生袋防护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4K6+466- K6+630左侧22m粉质粘土,全强风化砂岩、粉砂质泥岩,地

7、形平陡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5K6+821K6+961右侧32m粉质粘土,全强风 化砂岩、粉砂质泥 岩,地形平陡锚杆格梁+植生袋防护锚索格梁+植生袋防护锚索格梁+植生袋防护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6K7+210- K7+370左侧40m粉质粘土,局部岩性以褐红、紫红色泥岩、泥质砂岩锚杆格梁+植生袋防护锚杆格梁+植生袋防护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7K7+544K7+640左侧33m粉质粘土,局部岩性以褐红、紫红色泥岩、泥质砂岩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8FK0+803FK0+918左侧40m粉

8、质粘土,局部岩性以褐红、紫红色泥岩、泥质砂岩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现浇拱形+三维植被网(3) 、排水设计 、每级平台均设置截水沟; 、边坡坡脚设置边沟; 、堑顶外设置山坡截水沟。三、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管理1、组织机构2、人员安排(1) 、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直接领导下进行测点理设、日常量测和数据的处理工作,并及时将信息反馈报告监理工程师。(2) 、测量组承担项目的量测任务。(3) 、现场负责人员负责埋点、人工巡视及裂缝观测工作。(4) 、资料员负责收集资料,整理上报。四、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1、监测目的边坡稳定是一个复杂的、多参数岩土力学问题,尤其对于地质条

9、件 复杂、有较大潜在危害的路堑高边坡,单靠理论分析很难把握其稳定状 态,必须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只有对路堑边坡表面、地下变形以及支挡 结构物受力状态监测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把握路堑边坡的安 全稳定。高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 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白身稳定性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影 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2) 、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 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避免边 坡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捷地进行;(3) 、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

10、稳定性个中参数和因数随时间 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4) 、通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测,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观 测数据,从而分析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变化规律,了解预应 力随时间和开挖卸荷过程的长期变化情况,解释其长期变化规律、影响 因素;(5) 、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6) 、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施工提供工程类比 的依据。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高危路堑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2、监测工作内容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地面位移监测、深层位移(测斜)监测及人工巡 视监测。工程承包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表位移监

11、测,具体如下:序号量测项目量测仪器主要工作内容1地面位移检测全站仪1台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2人工巡视及裂缝观测游标K尺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3、监控量测方法(1)、坡面外观观测 、量测目的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处 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 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测点布置一般来说,通过对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 宏观监测方法,但是在坡面的变形监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监测基点 的选取,它直接关系到监测成果的准确性。监测基点宜设置在稳定的区 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

12、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 在各级边坡平台上,观测点间距50-100m。对有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 部位及可疑点应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设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应 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 坡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如下:坡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0.1 、测桩埋设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X0.1m的坑约50cm深度,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 在底盘中 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2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 基点,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应稳定 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

13、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监测仪器的选取与测试监测仪器宜选取采用精度V 1的高精度全站仪,本项目监测仪器为 全站仪1台,并已标定合格。量测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 、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工程完 成后六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在此期间的 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边坡监测频率表时间施工期间施工完成旱季和少雨季节23次/30天12次/30天雨季23次/周1次/周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1次/天1次/2天(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量测目的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项目部派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及时报给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在 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 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裂缝监测点设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 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 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 、裂缝监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项目部选择游标卡 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 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约50cm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 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