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2) (精选可编辑)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60219633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2) (精选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2) (精选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2) (精选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2) (精选可编辑)(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 (教师用书)(教师用书)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2 前前 言言 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 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编写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怎样进 行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有哪些。 关于教科书怎样编写的问题,本书分三个层面阐述:第一层面是“教科书 编写说明” ,对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结构、课时安排建议、编写体 例说明、教科书主要特点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第二

2、层面是章教材分析,对 该章教材的目标要求、作用与地位、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 分析;第三层面是节教材分析,对该节教材目标要求、作用与地位、主要内容 和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阐述,能方便老师们从整 体和局部来把握这本教科书。 关于用这本教科书怎样进行教学的问题, “教科书编写说明”中的“教学活 动设计”有说明,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 学策略、课前准备、问题考虑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评价建议, 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使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及学习 结

3、果进行评价的习惯。 关于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问题,本书对应教科书各节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参考网站,练习题或实践项目给了参考答案或提示。 本书的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章节体系结构。编写体例:章设置“概 述” ,内容包括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时分配 建议,节设置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练习参考 答案(或提示说明) 、参考教学案例、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等。 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 本书主编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

4、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 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 指正。来函请寄: ,E-mail: ,网址: 编 者 2004 年 2 月 3 目目 录录 前言 教科书编写说明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节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第三节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第四节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本章概述 第一节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三节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

5、表达(下) 本章概述 第一节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第二节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三节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第四节 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本章概述 第一节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第二节 使用数据库 第三节 剖析数据库 第四节 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第六章 信息安全 本章概述 第一节 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 第二节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规范 第三节 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 4 教科书编写说明教科书编写说明 一、编写指导思想 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 、 普通高中

6、课程改革方案(实验) 和普通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课程 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 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 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 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科书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 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的内容,

7、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 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 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 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 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 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

8、、健 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 ,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教科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 5 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 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 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 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

9、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 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二、内容体系结构 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 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 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 系结构。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 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 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 容的学习紧密结合,这样效果

10、较好。考虑到各章篇幅的均衡,全书分为六章, 内容体系结构和各章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标准以及课时安排如下表。 信息技术基础体系结构 章章节节对应课标内容标准对应课标内容标准课时课时 1.1 信息及其特征(一)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1 第一章 信息与 信息技 术 1.2 信息技术及其发 展 (一) (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 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四)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 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四)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 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 第二章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一)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

11、实际意1 6 与方法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2 获取网络信息的 策略与技巧 (一)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 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四)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 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 2.3 信息的鉴别与评 价 (一)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 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四) (4)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1 信息的 获取 2.4 综合活动:设计 一个旅行计划 (一) (2)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 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一)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

12、策略 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一)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 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四)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 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 3.1 文本信息的加工 与表达 (二)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 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 图。 (二)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 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 3.2 表格信息的加工 与表达 (二)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 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 图。 (二)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 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

13、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 第三章 信息的 加工与 表达 (上) 3.3 多媒体信息的加 工与表达 (二) (1)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 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二)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 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5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 决问题 (二)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 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 信息 (二)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 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二)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 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 价值。

14、2 第四章 信息的 加工与 表达 (下) 4.3 信息的发布与交 流 (二)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 息、表达思想。 (四)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 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2 7 4.4 综合活动:我的 家乡 (一)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 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一)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 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二)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 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 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 现主题,表达创意。 (二)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 息、

15、表达思想。 (四)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 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 5.1 认识信息资源管 理 (三)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 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 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1 5.2 使用数据库(三)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 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2 5.3 剖析数据库(三)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 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第五章 信息资 源管理 5.4 综合活动:世界 文化遗产之旅 (一)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 与技巧,

16、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一)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 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三)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 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 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四)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 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 6.1 信息安全及防范 策略 (四)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 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 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四)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 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2 第六章 信息安 全 6.2 信息安全法律法 规及网络道德规范 (四)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 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四)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 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 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 识。 (四)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 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 8 6.3 综合活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